沒在衚衕生活過的人永遠都只是帝都的過客
在北京不逛不知道,一逛起來可真有意思了。在北京,「有名的衚衕三千六,沒名的衚衕賽牛毛」這句順口溜久證明了北京衚衕之多。這麼有名的衚衕究竟是哪一些,我們一起來扒一扒吧。
.......................................................................................................................................................................
北京最短的衚衕
一尺大街
一尺大街雖名為「大街」,實際上仍是衚衕,它雖是北京最短的衚衕,卻也並非真的只有一尺長,而是長約30餘米。
此街雖短,卻是老北京衚衕的縮影,具有明顯的老北京文化特色。如今一尺大街名稱已經撤銷,被併入了楊梅竹斜街。在楊梅竹斜街西段,桐梓衚衕北口至櫻桃衚衕北口之間的那段路,就是舊時的一尺大街。
這就是幾步從頭走到尾,一眼可以望到頭的一尺大街。
從一尺大街穿過就可以到達北京著名的文化街-琉璃廠大街,這裡因為集中了很賣古玩字畫的店鋪而得名。它起源於清代,當時各地來京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大多集中住在這一帶,因此在這裡出售書籍和筆墨紙硯的店鋪較多,形成了較濃的文化氛圍。
別的不多說,抬頭看看匾額,都是大家墨寶,隨便一塊就可以拿回家臨摹學習收藏了。
北京最長的衚衕
東交民巷
「東交民巷」位於北京的東城區(老東城區)。它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全長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衚衕。
歷史上「東交民巷」地區衙署眾多,明朝時這裡有上林苑監、左典察、右典察、前典察、後典察等十署,清朝時這裡有吏部、戶部、禮部、宗人府、鴻臚寺等衙署,由於毗鄰皇城,一些王府宅第如淳王府、肅王府也坐落在此,有哪條街巷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影響力能夠超越「東交民巷」。
攝影|香榧子@螞蜂窩
英國麥加利銀行原址,天安門分局辦公樓
老北京一直有「東富西貴,南賤北貧」之說,原來的東城主要居住一些經商之人所以是富人集中的地方。這條東交民巷裡不乏舊式西式洋樓,可見一斑。
攝影|香榧子@螞蜂窩
枝頭搖曳,西洋小樓比肩而立,時光荏苒,物是人非,唯一不變的是昂貴的地價。
攝影|香榧子@螞蜂窩
正義路南側的六國飯店,1949年國共談判就在這裡。
攝影|香榧子@螞蜂窩
日本公使館,後來日本憲兵的梅機關、特高科原址。
北京最窄的衚衕
錢市衚衕
攝影|sammertan
錢市衚衕,在歷史上和現在都是北京最窄的衚衕(最窄處僅0.4米)。同時,這裡也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金融交易所。
資料記載:在清末廢兩改之前,北京全城的錢莊,糧店和各大商業商號每天早晨都要到錢市參加交易將銀兩換成制錢,或者反之。
民國建立之後,爐行蕭條錢市無市,改建成銀號鋪房,因而這裡可以算是中國現存最早,也是最完整的金融交易所。當時錢市衚衕兩側的銀號利用法律的漏洞,無節制地擴建他們的商號建築,侵吞公共通道,最終使錢市衚衕成為北京最窄的一條衚衕。
衚衕有十個門牌號。路南五個門牌,都是北京傳統的三合院。每個三合院佔地八十平方米。
北京最寬的衚衕
靈境衚衕
位於北京市西單地區一條東西向的衚衕,東起府右街,西至著名的商業街西單北大街,中與棗林大院、西黃城根南街、東斜街、新建衚衕、背陰衚衕相交,因先後擴充現最寬處已達到32.18米。
要不是街口的指示牌上清楚地寫著:靈境衚衕,恐怕沒有人會把這條街當成衚衕,它的確超越了一般衚衕的寬度,再加上兩邊老舊房屋已經被拆光,又鋪了柏油路,完全就是一條正常的寬敞街道。
這條衚衕名稱源於一座道觀,觀名洪恩靈濟宮。靈濟宮地勢寬敞,殿堂宏偉壯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 年)三月,是為祭祀南唐人徐知證和徐知謬兄弟倆的。傳說這哥倆有著神奇的本領,好助人為樂,替人排優解難。
到了清代,靈濟宮的名稱在人們的口傳中,以訛傳訛,把「靈濟」變成了「靈清」,後來又轉成了「靈境」。道觀所在之地也就成了「靈境衚衕」。
北京最多彎的衚衕
九灣衚衕
這條衚衕隱匿在校尉營衚衕中,牆上沒有掛標牌,一不留神就會錯過。當時百度地圖提示目的地就在附近,可我就是看不見,最後還是在路人的指點下才發現。據資料介紹這條衚衕全長約390米,彎曲之處不下於13處,堪稱北京城彎道最多的衚衕。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時它還叫「九道灣衚衕」,後來改名為現在的「九彎衚衕」。不足半里的小衚衕,九個拐彎形式各樣,有死彎、活彎;有直彎、斜彎;還有彎連彎。
衚衕里最寬處不過三四米,最窄處只有一個自行車車把寬。
北京最古老的衚衕
磚塔衚衕
北京衚衕之根,衚衕之稱始於元大都,當時出現過29條衚衕,但只有一條衚衕有文字記載,這條衚衕就是磚塔衚衕。從元、明、清、民國到今天,都有文獻可考這在北京是唯一的孤例。
磚塔衚衕的東口,有一座八角形、七級密 檐式青灰色磚塔。從山門的石額上可以清楚地 辨認出"元萬松老人塔"六個字。萬松老人, 名行秀(公元1166一1246年),是金、元兩朝極負盛名的佛學大師,佛教重要宗派曹洞宗的 一代宗匠。
元萬松老人塔,坐落在磚塔衚衕口上,磚塔衚衕中的「磚塔」指的就是這座塔,距今已有八百年的歷史。
磚塔衚衕的名稱在元代就已經出現了。元代北京的衚衕名 稱,保留到今天只有磚塔衚衕等少數幾條了。
磚塔衚衕也是原始風貌保存比較好的衚衕之一。
除了兩位文學大家魯迅、張恨水,同樣有許多名人在這條衚衕居住過。促成《雙十協定》的「和平老人」邵力子;時任中央政府辦公廳主任的齊燕銘;一代才女顧太清,以及劉少奇先生等曾經長期或暫時居住在這條衚衕里。
北京名字最雅的衚衕
百花深處
深處東至護國寺東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清乾隆十五年(1750),京城全圖稱花局衚衕,是當時種植花卉的場所。光緒十一年(1885),朱一新《京師專巷志稿》,改稱百花深處衚衕。民國後去「衚衕」簡稱,沿用至今。
「百花深處好,世人皆不曉。小院半壁陰,老廟三尺草。秋風未曾忘,又將落葉掃。此處勝桃源,只是人將老。」顧城的這首詩,題的是百花深處衚衕。
象百花深處這樣文藝的很少,老舍先生曾這樣描寫百花深處:「衚衕是狹而長的。兩旁都是用碎磚砌的牆。南牆少見日光,薄薄的長著一層綠苔,高處有隱隱的幾條蝸牛爬過的銀軌。往裡走略覺寬敞一些,可是兩旁的牆更破碎一些。」作家筆下的事物總會傳神。
上世紀中國搖滾泛濫的年代,衚衕的深處,「新街口百花深處衚衕16號」是張曉微的百花錄音棚的所在。百花應該是北京最早的幾個錄音棚之一,當年不少音樂人在這裡折騰過音樂、折騰過夢想。這給百花深處注入了時尚文藝的元素。
頂著富有詩意的名字,衚衕卻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午後陽光照射下的街道,缺少綠蔭掩映略顯乾澀,暗影斑駁沒有生氣。
北京城古老的部分總在一天天失去,它們的存在將無處可尋,只能寄托在這些影片、文學、歌聲里。反過來說,在那些作品裡,這一切都永存著,並且日漸豐滿。
那個北京里有老舍的茶館,史鐵生的車轍走過的地壇。那個北京里有納蘭性德點起的篆香,也有溥儀買票走進自己曾經宮殿的傴僂背影。那裡有梅蘭芳和孟小冬雪地里的告別,也有兒時的王小波常常看著鄭王府屋檐下的燕。
北京城以這種形式留在每個人的心裡,一人一個模樣。但那是一個更為浪漫的北京,那是你拆得掉城牆卻拆不走的城。
就像陳升說的:『不要問我百花深處在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百花深處。』
TAG:老胡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