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緊張!新生兒這些癥狀不是病

別緊張!新生兒這些癥狀不是病

對於沒有經驗的新手爸媽來說,新生兒身體所出現的一些奇怪現象會令他們在大吃一驚的同時發生恐慌,孩子是不是患上什麼疾病了,怎麼會出現這些怪癥狀呢?然後匆匆帶著孩子趕往醫院,事後才知道這些是孩子身上的正常現象,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接下來介紹的幾種情況,讓新手爸媽們了解一下寶寶的生理機制,輕鬆撫育小寶寶。

肢體蜷曲:

出生前由於子宮內的空間限制,胎兒的動作大都是頭向胸,雙手緊抱於胸前,腿蜷曲、手掌緊握的姿勢。出生後頭、頸、軀幹及四肢會逐漸伸展開來,所以寶寶出生後常有小腿輕度彎曲、雙足內翻、兩臂輕度外轉、雙手握拳,或四肢屈曲等狀態。

體重減輕:

新生兒在出生一周後體重往往會減輕,這是因為寶寶的進食量還沒有形成規律,加上每天排出的大小便、呼吸代謝及由皮膚排出肉眼看不出的水分等,造成體重在出生後前3~4天會減輕。減輕的量可能多達出生時體重的10%,不過隨著寶寶漸漸地適應,到了第8、9天這些丟失的體重就會補回來。

打噴嚏:

新生兒偶爾打噴嚏並不是感冒的現象,因為新生兒鼻腔血液的運行較旺盛,鼻腔小且短,若有外界的微小物質如棉絮、絨毛或塵埃等便會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噴嚏,這也可以說是寶寶代替用手自行清理鼻腔的一種方式。

打嗝:

新生兒打嗝是極為常見的現象,由於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因此打嗝、放屁的次數都較成人來得多。

驚跳:

新生兒常在入睡之後局部的肌肉會有抽動的現象,尤其手指或腳趾會輕輕地顫動,或是受到輕微的刺激如強光、聲音或震動等,會表現出雙手向上張開,很快又收回,有時還會伴隨啼哭的「驚跳」反應。這是由於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所致。此時,只要媽媽用手輕輕按住寶寶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靜下來。

乳房增大:

母親懷孕時體內雌激素與催乳素等含量逐漸增多,到分娩前達最高峰,這些激素的功能在於促進母體的乳腺發育和乳汁分泌,而胎兒在母體內通過胎盤也受到這些激素的影響,因此不論男寶寶或女寶寶的胸部都會稍微突起,有些甚至會分泌少許乳汁,俗稱「新生兒乳」。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不需任何的治療。在胎兒離開母體後,來自母體激素的刺激消失,胸部也會自然平坦。

體溫波動:

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得像成人一樣完善,因此調節功能不好,體溫的波動也較大。感受到涼意時,新生兒不會像成人一樣顫抖,他只能依賴一種稱為棕色脂肪的物質來產生熱能,且新生兒的體表面積較大(按照體重比例計算),皮下脂肪又薄,所以衣物穿少了可能體溫過低,穿多了還可能引起暫時性的輕微發燒。因此,要保持新生兒體溫正常,應讓新生兒處於通風及溫度適中的環境內。

膚色變化頻繁:

新生兒的血管伸縮功能和末梢循環尚未健全,因此膚色的變化非常頻繁。天冷時手腳會稍稍有點發紫,而哭泣時則會滿臉通紅,有時甚至會因為睡眠的姿勢關係,身體兩側或上下半身也會出現不同的膚色,這些都是屬於正常的現象。若新生兒出生後2~3天皮膚變黃,但過7~10天後就逐漸消退,則為生理性黃疸,父母不用太過擔心。

脫皮:

幾乎所有的新生寶寶都會有脫皮的現象,不論是輕微的皮屑,或是像蛇一樣的脫皮,只要寶寶飲食、睡眠都沒問題就是正常現象。脫皮是因為新生兒皮膚最上層的角質層發育不完全,容易脫落。此外,新生兒連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並不發達,使表皮和真皮的連接不夠緊密,造成表皮脫落的機會增多。這種脫皮的現象全身部位都有可能會出現,但以四肢、耳後較為明顯,只要於洗澡時使其自然脫落即可,無須特別的採取保護措施或強行將脫皮撕下。

睡夢中呼吸不均:

有媽咪有看寶寶睡覺的好習慣,因為擔心被子等東西等捂到孩子,她們總是很小心,卻有一次突然發現孩子呼吸不均,媽咪立刻嚇傻了,馬上把孩子晃醒,以為孩子要出生么事。其實遇到這樣子的情況,媽咪大可不必擔心,因為新生兒的胸腔小,內儲存的氣體也就少,需要靠呼吸來維持胸腔內氣體的交換,孩子在睡夢之中呼吸節奏變慢,出現呼吸不均的情況也就很正常。

打嗝、溢奶:

孩子如果在很餓的情況下,急急在吮吸,就有可能將空氣吸入腹中,從而出現打嗝、溢奶,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媽咪們要有經驗,當孩子很餓的時候,不要讓孩子吃得太快,可用手指捻住乳頭,增加孩子吮吸的難度,這樣空氣就很難進入到孩子的食道,孩子也就不會因吮吸過快而出現打嗝癥狀。另外,家長們要注意的就是,在孩子哭鬧的情況下不要試圖用奶水頭塞住孩子的嘴,孩子邊吃邊哭,很容易發生打嗝,等孩子不哭了再餵奶更為安全。

多汗:

有些嬰幼兒或學齡前兒童平時多汗,睡時常常大汗不止,家長認為孩子「虛」,有的醫生懷疑是結核病的「盜汗」或佝僂病引起的多汗。其實嬰幼兒新陳代謝旺盛,體內產生的熱能多,皮膚單位面積血液流量大,散熱多,因此多汗是嬰幼兒正常的生理特點。但如伴有食欲不振、消瘦、低熱或睡眠時易驚等,需去醫院檢查排除某些疾病。

夜啼:

有嬰兒白天大睡不止,一到夜裡卻十分興奮,不但要不斷吃奶、喝水,而且還要大人陪著玩,這些要求一旦得不到滿足,便會啼哭不止,這是由於孩子生活規律顛倒造成的。但是,對於突發性夜間哭鬧的嬰兒則另當別論。要注意查找病因,及時就醫,以免延誤一些急重疾病的診治。

馬牙:

新生兒的齒齦邊緣或在上顎中線附近,常會有一點一點的乳白色顆粒,表面光滑,為數不一。少的話可能1~2顆,多的話可能有數十顆,這是由於當胚胎髮育6周時,口腔黏膜上皮細胞開始增厚形成牙板,為牙齒髮育最原始的組織。在牙板上細胞繼續增生,每隔一段距離形成一個牙蕾並發育成牙胚,以便將來能夠形成牙齒。當牙胚發育到一個階段就會破碎斷裂並被推到牙床的表面,即我們俗稱的「馬牙」或「板牙」。

油耳底:

有人耳內總是濕乎乎、油乎乎的,俗稱「油耳底子」,醫學上稱為「脂性耵聹」,是外耳道的分泌物,通常呈淺黃色片狀。脂性耵聹外形雖然特殊,但並不是疾病,完全不需治療。如果孩子的脂性耵聹較多,堆於外耳道口,影響美觀,不妨用棉棒蘸75%酒精輕輕擦拭,即可潔凈。

更多醫生、醫院、科室排名信息,最新健康資訊、視頻。請下載大咖醫APP、或關注大咖醫微信、大咖醫官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咖醫 的精彩文章:

產後42天檢查需重視,新媽媽要避免兩大問題

TAG:大咖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