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在易音樂會致敬經典:主旋律充滿藝術性,這樣才能感動人
作曲家陸在易的作品第一次登台「上海之春」時,還只是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的學生,之後的五十多年,他的多部作品登上這方舞台,相互見證了彼此的成長。
上音附中就讀時的陸在易
今年4月29日,作為第35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參演劇目,「向經典致敬——陸在易作品音樂會」將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上演。指揮家林大葉將執棒上海歌劇院合唱團、交響樂團,攜歌唱家廖昌永、韓蓬等獻演。
從1981年到2003年,音樂會集中了陸在易創作生涯最優秀的作品,然而取名「向經典致敬」,陸在易仍有些惶恐。
1993年的「上海之春」,音樂家賀綠汀為陸在易的專場音樂會題詞,最後一句寫道:「真正的音樂必將經得起時間的長期考驗。」今年的「上海之春」,陸在易仍將其當作一次「考驗」,「經典必須經歷大浪淘沙。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後,如果這些作品還讓人覺得新鮮,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經典。」
這台音樂會甫一出票,便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觀眾購票,從新疆、甘肅到海口、南寧、寧波、南京……觀眾的熱情追捧讓陸在易回想起了「上海之春」初創時的輝煌,「以前外地觀眾都是組團來上海買套票,後來就比較少見了。」
新作品公演前聆聽賀綠汀老院長教誨(1992年,上海)
陸在易投身作曲事業六十餘載,創作涉及多種體裁,然而在合唱及藝術歌曲創作領域,他表現出近乎痴情的執著追求。
陸在易回憶,早在高中二年級,他便對合唱有興趣,當時寫出來的處女作女聲合唱《一片茶葉一片心》,還參加了第三屆「上海之春」(1962年)。
1967年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後,陸在易留校執教,後來一度被調去寫樣板戲,一呆就是十年,「我畢竟不是搞戲曲的,不甘心,後來放我出來,芭蕾舞團、歌舞團、交響樂團……四五個單位都要我,這些團里既可以寫聲樂又可以寫器樂的就是上海樂團,我就去了,合唱是他們的強項。」
傾聽聲樂教育家周小燕先生的囑咐(2007年,上海)
在合唱及藝術歌曲創作領域,陸在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合唱音畫《行路難》、男中音獨唱《望鄉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男高音獨唱《橋》《祖國,慈祥的母親》《盼》……業已成為個中經典。今年的「上海之春」,這些經典將一一被唱響。
陸在易的作品融合了古典藝術歌劇寫作技法,兼具強烈的民族與時代氣質,作為陸在易的「忘年交」,作曲家朱踐耳曾這樣評價他,「格調是高雅的,但語言是接近群眾的。」
「音樂創作,寫什麼和怎麼寫,這是根本性的問題。」陸在易坦言,自己的選題絕大多數都是愛國主義題材,其中花費他最大心力寫就的,是為大型合唱隊與交響樂隊而作的《中國,我可愛的母親》。
這部取材於烈士方誌敏的《可愛的中國》的交響合唱寫於1991-1993年,通篇採用第一人稱自述的形式寫作。這是陸在易寫作時間跨度最長的一部作品,單是初稿,便寫了一年零八個月。
「我曾經和朱踐耳交流,哪一部作品自己最感動、最動情,就是這一部。我在半個月里一直處於心靈顫動的狀態,從來沒這樣全身心地投入過。」
陸在易坦言,自己幾乎是含著熱淚寫完這部作品的,這樣的創作狀態他只碰到過一次。他強調,主旋律應該用「人性化」的手法去寫,「愛國是很主旋律的,但我都用心去寫,充滿藝術性,這樣才能感動人。主旋律最不應該唱高調,喊口號。」
「上海之春」上,《中國,我可愛的母親》將由男中音廖昌永領銜演唱。值得一提的是,還在上海音樂學院求學時,廖昌勇便演唱過此曲(第二、第四樂章)。
「絕頂聰明,擁有絕對的樂感。」回憶起當時的合作,陸在易這樣評價廖昌永。他說,這首曲子的第二、第四樂章詞並不多,然而唱起來比唱四五首歌還要難得多,「『醒來吧,母親的兒女,醒來吧,醒來吧,沉睡的人們。』這幾句他唱得太感人了。我第一次是一句一句教他的,現在我最放心的就是他。他非常理解我,所以網上說我們是絕配。」
「假如我的作品只能使人感覺愉悅,那我將深深感到遺憾,我的目的是使人們在音樂中高尚起來。」陸在易深受德國作曲家亨德爾這句話影響,他也時刻把它當成座右銘,鞭策自己的創作。
這些年來,陸在易先後寫了三十多首藝術歌曲,然而,2002年出版《我愛這土地——陸在易藝術歌曲選》時,他只精選出7首最滿意的作品出版。2005年出增訂版時,他又加入了一首《望鄉詞》,未來如果再版,他也只打算再加《人生啊,是一個海》《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兩首作品。
陸在易在寫作上的「自虐」和完美主義傾向,讓音樂評論家居其宏印象深刻,一度被後者調侃為「苦行僧」式的作曲家。
「我沒拿出來的作品比拿出來的多,沒達到要求就不拿出來。」陸在易說,他是用作品說話的人,作品裡有一個最真實的他,「我想抒發的、我想傾訴的,都在音樂里。我在音樂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想法,那些槍斃的,是因為我不允許套話和假話。」
※美朝首腦會談消息傳出之後:朝鮮保持緘默,特朗普隨性引擔憂
※防務簡報|俄印S-400交易將達成,美軍事專家為海軍支招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