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醫學堂丨孫思邈的道醫成就

道醫學堂丨孫思邈的道醫成就




中國道醫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孫思邈的道醫成就

編輯/中國道醫







親自採藥試藥,終成「藥王」




據傳孫思邈擅長陰陽、推步,妙解數術。終身不仕,隱於山林。親自採制藥物,

為人治病。他搜集民間驗方、秘方,總結臨床經驗及前代醫學理論,為醫學和藥物學作出重要貢獻。後世尊其為「藥王」。他汲取《黃帝內經》關於臟腑的學說,在《千金要方》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臟腑寒熱虛實為中心的雜病分類辨治法; 在整理和研究張種景《傷寒論》後,將傷寒歸為十二論,提出傷寒禁忌十五條,頗為後世傷寒學家所重視。他搜集了東漢至唐以前許多醫論、醫方以及用藥、針灸等經驗,兼及服餌、食療、導引、按摩等養生方法,著(千金要方》三十卷,分二百三十二門,已接近現代臨床醫學的分類方法。全書合方、論五千三百首,集方廣泛,內容豐富,是我國唐代醫學發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對後世醫學特別是方劑學的發展,有著明顯的影響和貢獻: 並對日本、朝鮮醫學之發展也有積極的作用。《千金翼方》三十卷,屬其晚年作品,系對(千金要方的全面補充。全書分一百八十九門,合方、論、法二千九百餘首,記載藥物八百多種,尤以治療傷寒、中風、雜病和瘡癰最見療效。




他堅持辨證施治的方法,認為人若善攝生,當可免於病。只要「良醫導之以葯

石,救之以針劑」,「體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他重視醫德,不分「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皆一視同仁。聲言「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他極為重視婦幼保健,著《婦人方》三卷,《少小嬰孺方》二卷,登於《千金要方》 之首。




人命至重,大醫精誠




孫思邈是古今醫德醫術堪稱一流的名家,尤其對醫德的強訓,為後世的習醫、業

醫者傳為佳話。他的名著《千金方) 中,也把「大醫精誠」的醫德規範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上來專門立題,重點討論。而他本人,也是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德藝雙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為歷代醫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偉大人物。孫思邈把醫為仁術的精神具體化。他在《大醫精誠) 中寫進:「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側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研蚩,怨親普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借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夫大醫之體....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眄; 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 珍羞迭薦,食如無味;醽醁兼陳,看有若無。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嘩,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已德,偶然治差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之膏育也。」上述的寥寥片語,已將孫思邈的高尚醫德情操,展示在人們面前。




孫思邈還對良醫的診病方法做了總結:「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

「膽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面有氣質;「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邊落足一樣時時小心謹慎;「智圓~ 是指遇事圓活機變,不得拘泥,須有制敵先機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貪名、不奪利,心中自有坦蕩天地。這就是孫思邈對於良醫的要求。其實,何止於醫者,僅從為人的角度上來講,恐怕要做一個有氣度、有擔當的人,也不悖此道吧!



孫思邈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幹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將他自己的兩

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字,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這兩部書的成就在於: 首先對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有很深的研究,為後世研究《傷寒雜病論》提供了可靠的門徑,尤其對廣義傷寒增加了更具體的內容。他創立了從方、證、治三方面研究《傷寒雜病論》的方法,開後世以方類證的先河。《千金要方)是我國最早的民學百科全書,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各科,理、法、方、葯齊備。一類是典籍資料,一類是民間單方驗方。廣泛吸收各方面之長,雅俗共賞,緩急相宜,時至今日。很多內容仍起著指導作用,有極高的學術價值,確實是價值千金的中醫現寶。《千金要方》是對方劑學發展的巨大貢獻。書中收集了從張仲景時代直至孫思邈的臨床經驗,曆數百年的方劑成就,在閱讀仲景書方後,再讀《千金方》,真能大開服界,拓寬思特別是源流各異的方劑用藥,顯示出孫思邈的博極醫源和精洪醫技。後人稱《千金方》 為方書之祖。




《千金要方》在食療、養生、養老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孫氏能壽逾百歲高齡,

就是他在積極倡導這些方面的理論與其自身實踐相結合的效果。孫思邈的輝煌成就,生前就受到了人們的崇敬。人稱「藥王」,「真人」,「葯聖」,隋、唐兩代都很器重他,知名人士亦多對他以禮事之。他去世後,人們在其故居的鑒山畔,虞誠奉祀。喬世寧序中雲:「鑒山香火,於關中為盛,雖華岳吳鎮弗逮焉。」孫思總在日本也享有盛譽,尤其是日本名醫丹波康賴和小島尚質等對他十分崇拜。




在藥物學研究方面,孫思邀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從藥物的採集、炮製到性能認

識,從方葯的組合配伍到臨床治療,孫思邈參考前人的醫藥文獻,並結合自己數十年的臨證心得,寫成了我國醫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兩部醫學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其中《千金要方) 載方5000多首,書中內容既有診法、證候等醫學理論,又有內、外、婦、兒箏臨床各科; 既涉及解毒、急救、養生、食療,又涉及針灸、按摩、導引、吐納,可謂是對唐代以前中醫學發展的一次很好的總結。而《千金翼方》載方近3000首,書中內容涉及本草、婦人、傷寒、小兒、養性、補益、中風、雜病、瘡癰、色脈以及針灸等各個方面,對《千金要方) 作了必要而有益的補充。書中收載的800 余種藥物當中,有200餘種詳細介紹了有關藥物的採集和炮製等相關知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將晉唐時期已經散失到民間的《傷寒論》條文收錄其中,單獨構成九、十兩卷,竟成為唐代僅有的《傷寒論》研究性著作,對於《傷寒論》條文的保存和流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臨床實踐中,孫思邈總結出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如「阿是穴」和「以痛為腧」的取穴法,用動物的肝臟治療夜盲症,用羊的甲狀腺治療地方性甲狀腺腫,用牛乳、豆類、穀皮等防治腳氣病; 對於孕婦,提出住處要清潔安靜,心情要保持舒暢,臨產時不要緊張; 對於嬰兒,提出餵奶要定時定量,平時要多見風日,衣服不可穿得過多....這些主張,在今天看來,仍然有其一定的現實意義。




孫思邀崇尚養生,並身體力行,正由於他通曉養生之術,才能年過百歲而視聽不

衰。他將儒家、道家以及外來古印度佛家的養生思想與中醫學的養生理論相結合,出的許多切實可行的養生方法,時至今日,還在指導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如心態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 飲食應有所節制,不要過於暴飲暴食: 氣血應注意流通,不要懶情獃滯不動: 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違反自然規.....




善於用意,即為良醫




形神兼治,以「神」為先。但是,「神」在道醫和中醫理論中,並非同一個字

眼。



1

心神




現存最早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將人的心理活動稱之為「心」或「神」。這裡

的「神」,主要是指情志因素,也可以稱作「識神」、「君神」。因此神品來自於五臟,五情,五志,但是均須為心神喜志所統轄,故醫學心理學的主導思想是勸人樂觀待世入世中醫有時也喜歡使用所謂的「形神兼治」的字眼,但其含文其實就是身心兼治,與標本兼治並無太大區別。《素問。六節臟象論》雲:「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這是將人體解劑學上的心臟,用來表示人的精神心理活動。《黃帶內經》認為,「神」的活動是通過「神」和「五志」來表現的。所謂「五神」即神、魄、魂、意、志,分屬於五臟,五臟又產生五志,即喜、怒、悲、優,恐。具體而言,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優,腎在志為恐。這些論述就將人的各種情緒與各個內髒的功能一一對應起來,系統闡述丁人的心觀活動與形體的生理情動之間的密切關係。




孫思邀的《千金力》中繼承了《黃帝內經》的醫學心理學思想。《千金要方》卷十三開篇雲:「心主神。神者,五臟專精之本也」。同一篇中,他又引用《靈權樞.本神》的原文具體闡明了形與神之間密不可分的相互影響:「心怵悌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脫肉,毛悴色夭,死於冬。」孫思避認為,人的心與身互為表裡,相互統一,過度的情志活動必然會導致臟腑的損傷。比如「五勞五臟病」,「五勢」謂「志勞、恩勞、憂勞、心勞、疲勞」,他指出「凡遠思強慮傷人,憂恚哀傷傷人,忿怒不解傷人,汲汲所惠傷人,戚戚所患傷人」(《千金要方,卷十九腎臟篇)》),反覆論證了各種精神刺激對人體的不良影響,詳盡說明了人的精神與形體、心理狀志與疾病的互相影響的對應關係。



2

嗇神




孫思越在《千金要方》卷二十七中提出了「養性十要」,其中的第一條就是「嗇

神」。「嗇神」一詞源自老子《道德經》「治人事天,莫若嗇。」《韓非子》的《解老》篇說:「嗇之者,愛其精神,嗇其智識也。」此處的「嗇」指的是收斂神氣,儉約情慾。這裡的「神」是指「神」、「神經」、「元神」或「心靈」。《千 金要方。卷十二七養性篇》 指出:「多思則神殆,多愁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昏亂,多愁則百脈不定。」孫思邀提出:「既屏外緣,會須守五神、從四正。」五神為五臟之神,四正為言行立正。儒家提倡道德養生,孔子有「思無邪也」之說。孫思邈則認為「最不得浮思妄念,心想欲事,惡邪大起」。可以說,孫思邈的「嗇神養性」乃是吸收並融合了當時儒、釋、道關於「神治」論述的精華,與中醫所謂「心神」全然不同。




在中國醫學史上,《黃帝內經》繼承老子《道德經》的「道」的思想,最早提出

了「祝由」(或筒稱「祝」)一詞。《素間.移精變氣論》言:「黃帝問日: 余陽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靈樞.賊風》:「黃帝日: 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 岐伯日: 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其病之所從生,可祝由而已也。」《說文解字》解釋「祝,祭主讚辭者」,本意是指主管祭祀的巫人:「由」字在先秦兩漢主要指「原因」、「緣由」。唐代王冰據此解釋「祝由」:「祝說病由,不勞針石而已",籠統地解釋為通過祭祀禱告消除病患的一種治病方法,後世醫家對此眾說紛壇,莫衷一是。




孫思邈在臨床實踐中,特別重視「意」對「醫」的重要影響,首次明確揭出了

「醫者,意也。善於用意。即為良醫」(《千金要方,卷二十七養性篇》),也就是說,良醫要善於藉助良性的精神刺激。開發出病人的潛能抗體促使疾病痊癒。基於這一觀點,孫思邈沿用了傳統的「祝由」,將道家符咒信號滄病的方法作為精神療法的主要形式,在《千金方》中專作《禁經論)。篇首雲:「醫方千卷,未盡其性,故有湯藥焉,有針灸焉,有禁咒焉,有符引焉,有導引焉,斯之五法,皆急救之術。」這當中的「禁咒」、「符引」本為道醫治病的兩種秘密醫術,被孫思邈借用作「祝由」的主要方式。「符」是形象的文字,「咒」是神秘的語言,都是第二信號在人體大腦中的條件反射。現代醫學證明,外界刺激(包括精神刺激) 通過改變神經系統的功能,能強烈地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功能,也就是說,人的情志、情緒對防治疾病的影響不可忽視。例如孫思邈在《千金翼方。禁經論》篇中引用了「禁時氣瘟疫病法」:「天封吾以德,地封吾以道,吾奉天威與地威,吾遇石石爛,按症症散,左達右貫,貫骨達體,追病所在,何邪敢進,進者斬死,北斗七星飲汝血,叱叱滅手下,急急如律令。」同篇「禁時氣法」:「沐浴身體令凈,去瘟疫惡鬼。九真行道,邪氣敢當。元氣洞達,百邪消亡。伏羲女媧,五疽地主,流人四肢,主作千病萬病,上氣虛寒,皆以風邪鬼所為。急按急按,滅絕手下。急急如律令。」從表面看來,以禁咒之法驅除瘟疫時氣,難免被認為是荒誕怪異。但是,在消除病人鬱積不暢的情緒、增強病人與疾病鬥爭的信心時,這種看似荒誕怪異的符號亦時有作用,這就是在臨床中精神療法自覺或不自覺的功效。




明代的吳鞠通認為:「吾謂凡治內傷者,必先祝由,詳告以病之由來,使病人知

之,而不敢再犯,又必細體變風變雅,曲察勞人思婦之隱情,婉言以開導之,庄言以振驚之,威嚴以悚懼之,必使之心悅誠服,而後可以奏效如神。」這段話表明,到了明代人們對傳統的「祝由」法的認識與理解就更加明確具體了。




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的最新調查顯示: 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是精神疾

病。目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競爭相當激烈,學習壓力、工作壓力、生活壓力日益凸現,這從不同側面給人們造成了相當大的精神壓力。近年來,由於精神因素而導致犯罪的各類報道屢見不鮮。可以說,在當今的中國社會,精神健康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長期以來,有關精神分析的研究和療法基本上源於西方,其創立者為西方的心理

學家。東西方之間在歷史、社會、文化、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巨大差異眾所周知,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表達方式、接受方式與西方人有諸多的不同之處。以中國古老的道醫文化研究人的心靈問題迫在眉睫,勢在必行,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古之善為醫者,上醫醫國




「上醫」之說,古已有之,在治療上中醫認為「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

渝未亂」。孫思邈《千金要方。診候》中,為「上醫」賦予新的內涵,定義為:「古之善為醫者,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上醫醫國」的「大醫」思想直接根源於老子《道德經》。




在「上醫」學說基礎上,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大醫習業第一》中創造性地提

出「大醫」概念,並系統而準確地為「大醫」(即「道醫」) 做了定義:「凡欲為大醫,必須請《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流往、十二經脈、三部九候、五臟六腑、表裡孔穴、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東陽、張苗、新邵等諸部經方。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 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次須熟讀此方,尋思妙理,留意鑽研,始可與言於醫道者矣。又須涉獵群書。何者? 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 不讀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 不讀《內經》,則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 不讀《庄》、《老》,不能任真體運,則吉凶拘忌。




觸塗而生。至於五行休王,七耀天文,並須探賾。若能具面學之,則於醫道無所滯

礙,盡善盡美矣。」




孫思邈對「道醫」所下的定義,對道醫理論體系做了系統的總結,對道醫學的定義達到了頂峰。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內容



二月十五太上老君聖誕,三官廟還受生債、增補財庫、度亡解厄大法會啟告!




免費結緣《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抄經本,抄經有十大功德!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免費結緣奉請《太上三官北斗真經》、三官大帝護身卡!




中醫怎麼把脈!




長斑要吃、月經不調要吃、活血化瘀更要吃!





關注道醫,學習正宗道教醫學!















問診諮詢/投稿 


微信號:daojiaod


郵箱:89928269@qq.com

中國道醫


◎ 中國道醫微信平台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宗旨:

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如何關注中國道醫微信平台


① 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

道醫

"一鍵關注。


② 微信搜索微信號:

cndaoyi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END·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中國道醫訂閱號


微信號:cndaoyi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它是「藥草皇后」,泡水喝護肝腎強免疫,春天吃最好!藥店就有,很便宜!

TAG:道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