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關東軍為何不幫助德國夾擊蘇聯?
李三萬
摘要:二戰期間,當德國大舉進攻蘇聯,如果德國的盟友日本能從遠東出兵蘇聯,和德國形成兩線夾擊,很可能徹底打敗蘇聯,但最終日本按兵不動,歷來以對抗蘇聯為首要任務的日本關東軍為什麼不出兵夾擊蘇聯?
圖1:德軍進攻蘇聯,為什麼日本不出兵夾擊?
1941年6月22日,德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蘇聯突然發起大舉猛攻,蘇德戰爭就此爆發。戰爭初期德軍勢如破竹,而蘇聯由於種種原因,缺乏必要的戰爭準備,因此一敗塗地,整個戰局危如累卵。
此時,如果德國的盟友日本在遠東方向也對蘇聯發動進攻的話,那麼蘇聯真的可能難以同時招架兩面進攻而導致戰敗。但日本卻按兵不動,沒有任何幫助德國夾擊蘇聯的行動,儼然是一副坐山觀虎鬥的姿態。這卻是為什麼呢?
有人說,這是日本表現出豬隊友的神品質,其實,這隊友也談不上真正的隊友。德意日軸心國雖然說是盟友,但關係並不鐵,充其量就是劃分責任區各自經營,最多也就再加點交流些技術、稀缺資源,根本就沒有什麼戰略配合。德意日各自都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從日本的角度來說,最想要的是戰略資源。如果進攻遠東地區的蘇聯,那是地廣人稀不毛之地的西伯利亞,日本需要投入多少部隊?消耗多少資源?即便德國和日本聯手徹底打敗了蘇聯,日本最多也就得到荒涼貧瘠的西伯利亞,這對於日本來說實在沒有多少吸引力。而要是打敗了,連西伯利亞也得不到,白白搭進去部隊和資源,這樣的賬,換誰都算得清楚,只有傻子才會出兵。
圖2:日本關東軍就是準備和蘇聯作戰的
也有人說,那日本也可以搞搞動作,最起碼也能否牽制一下蘇聯。可是面對廣闊的西伯利亞,投入兵力少了,根本沒有作用;投入多了,又得不償失。而且西伯利亞對蘇聯並不是絕對的必守之地,完全可以放棄西伯利亞,集中力量對付德國。只要打敗了德國,失去的都可以拿回來。更何況西伯利亞的廣大空間,也是日本根本消化不了的,就是白送給日本,維持守備,保證守備部隊的補給,都是日本無力承受的。
還應該看到,進入1941年以後,美國對日本的經濟制裁正逐步升級,直到最終石油禁運。石油是現代工業的血液,現代化戰爭須臾也離不開石油,而日本本身不出產石油,進口石油的80%又來自美國,所以美國的石油禁運絕對是致命的。日本怎麼可能忍受沒有石油的煎熬去進攻荒涼的西伯利亞?
還有,此前的張鼓峰、諾門罕衝突也讓日本心有餘悸,儘管單純從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來看,日本並不吃虧,但是衝突中蘇聯表現出的綜合實力,簡直把日本給驚到了,例如在諾門罕衝突中,蘇軍消耗的各種作戰物資達到8萬噸,是日軍的40倍!飛機、坦克、火炮的數量優勢都在5倍以上,就是完全以巨大的物質優勢壓倒了日本。一句話,真要出兵,日本拿什麼去和蘇聯拼?根本就不是在一個等量級上,就算想打,也是有心無力。
圖3:諾門罕之戰讓日本心有餘悸
所以,在1941年,日本將戰略進攻的方向調整為南下,那是必然的選擇,而且甚至可以說是根本就沒有選擇的餘地。既然都要準備南進了,怎麼還可能去主動招惹蘇聯?說到底,不是日本主動進攻蘇聯,而是非常擔心蘇聯來進攻,日軍在東北地區修築了大量防禦性築壘地域就是明證。規模宏大的關特演,既是虛張聲勢,威懾蘇聯,同時也是在為南進放煙霧彈,轉移注意力。
圖4:所以南進是日本必然的選擇
儘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始終沒有出色的戰略指導,但是不主動進攻蘇聯,倒不失明智的戰略決定,也是為數不多的理性決定。連毫無戰略眼光的日軍都看明白的事情,難道你還看不清嗎?
※還有人認為這是反戰片,觀看日本電影《永遠的零》有感
※彈匣篇之四:彈鏈,那是理論上的無限彈容
TAG:深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