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球鞋」真的不僅僅是一雙鞋那麼簡單——專訪SNEAKERS作者Howie Kahn

「球鞋」真的不僅僅是一雙鞋那麼簡單——專訪SNEAKERS作者Howie Kahn

「球鞋」,顧名思義「鞋」是重點。但在這本名為「球鞋」的書里,「人」是中心。和球鞋相關的人們講述著他們各自不同的球鞋故事,而這也就是漸漸形成了所謂的「球鞋文化」。所以說 「球鞋」真的不單單只是鞋這麼簡單。


將球鞋背後的故事帶到大家的面前,這就是SNEAKERS這本著作的三位作者的初衷。 畢竟說到頭來,球鞋是死的,人才是活的。是球鞋背後的人給每一雙球鞋帶來了意義,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影響與記憶。

從左至右: Alex French, Rodrigo Corral, Howie Kahn

圖片提供自Howie Kahn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在拿到這本書後,嘗試聯繫作者之一的Howie Kahn,尋求他能夠給我來帶來更多這本書背後大家很感興趣的故事。感謝Howie的信任,對我們敞開心扉聊了不少關於這本書前後的趣事。


如果你已經購買閱讀了這本書,那他的回答相信能夠解開不少你的疑惑;要是還沒有讀過這本書,相信看完下面的訪談,你一定會想要將它收入囊中的。


Kicksvision: 當時為什麼會選取這些球鞋領域的大咖讓他們去寫自己的故事,而不是去約他們採訪?

Howie Kahn: 書中的這些大咖並沒有親自上陣撰寫故事。是通過我們的主題採訪,多次造訪,包括郵件的往來,當然還有簡訊的交流結合而來的。我們將他們的所有回復整合下來,以他們的第一人稱編寫出這一個個章節。

Chapter 24: Tom Sachs


Kicksvision: 這本書上你覺得最有意思的故事是哪位球鞋界大佬寫的呢?

Howie Kahn: 只挑出一位大咖的故事是不可能的。書中每個人的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很有價值的。他們都有著不同的個人經歷,通過自己的故事反映出了球鞋文化最棒,最有想法,最讓我意外的,也最有挑戰性的一面。

Kicksvision: 這本書里有54位來自球鞋領域的大咖們,當初選擇的就是這54位嗎?是否有更多的內容沒有放到這本書中?

Howie Kahn: 有幾位大佬在最後時刻因為個人原因從書中剔除了。不過這也不是什麼壞事,我們有了更多的頁數用來給那些更有意思的大咖。發行一本書不代表沒有頁數限制,能讓大家盡情發揮。我們這本書雖然有320頁,但最後看下來內容還是有點太擠了。可以說這本書的每一頁每一行都體現出了 「充分價值」。

Chapter 25: Virgil Abloh


Kicksvision: 在尋找聯繫這些球鞋大咖的時候遇到過什麼困難?

Howie Kahn: 取得他人的信任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讓他們在公眾面前吐露自己的球鞋故事,又是在書籍這樣能夠永遠留存的媒介中,就是難上加難。獲取信任永遠是頭號難題。除此之外,我們秉承著作者職業的專業修養,要將他們的故事原封不動地傳達給大家,也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Chapter 41: Sam Handy

Chapter 39: Kish Kash

Chapter 43: Flavio Girolami & Peter Poopat

Chapter 50: Kobe Bryant

Kicksvision: 我們看到書中出現了一位足球界的設計師,有哪些領域的大咖是你感到可惜沒有能夠聯繫到的?

Howie Kahn: 書中肯定還有其他人聊到足球的,所以Sam Handy並不是唯一一位能夠代表足球領域的大咖。Kish Kash在書中聊了足球;Common Project的Flavio Girolami和Peter Poopat也聊了足球; 甚至大家耳熟能詳的Kobe Bryant也在書中講到了他對足球的熱愛。

但這本書並不只是關於足球。這是一本關於全面球鞋文化,關於球鞋背後大咖們的書。並不是體育運動引導我們寫這本書,而是背後的這些人。我們非常幸運地能夠讓他們來自述他們的故事,真的非常榮幸。


Chapter 16: Tinker Hatfield

Kicksvision: 從有創作這本書的想法以來,到聯繫這麼多業界大咖,在這段期間內你對於球鞋有沒有更多的認識?自己算不算得上一個Sneakerhead了?

Howie Kahn: 我們在童年時期就對球鞋很感興趣了。在過去幾十年里,我們對球鞋的熱愛都還一直存在。但是,通過我們過去兩年里考究地報道,設計這本書;嚴謹地採訪球鞋領域的各位業界人士,這個過程的確非常艱辛。但我也學習了解到了非常多我們起步時期不了解的內容。我們過去700多天里每天都在討論球鞋,沒有被球鞋文化感染,沒有成為一名Sneakerhead簡直是不可能的。我們每個人,都為能夠被稱為Sneakerhead而感到榮幸。

Chapter 22: Tiffany Bears


Kicksvision: 球鞋文化瞬息萬變,往後會不會再選取一些不同的人物,繼續考慮推出第二本?

Howie Kahn: 我們非常願意推出一本續集。我們出這本書的前提是書中的故事要有所意義,就像我們的一個標籤那樣: #好的故事才是關鍵 (It』s the stories that matter),這也是我們寫在書中最後一行想要讓大家所記住的。

這句話是我們來到位於Oregon的Nike總部造訪偉大的球鞋設計師Aaron Cooper時,他告訴我們的。當他說出這句話以後,我們就知道這句話必須要用在書中作結尾了。一語中的。這句話很好地反映出了我們想要表達的核心價值,也引領著我們去尋找,搜索更多更棒的故事。球鞋文化有著無數有趣的故事等待著我們。我們已經有一份很長的名單了,看看我們能夠為SNEAKERSVol.2做些什麼吧。

Chapter 3: Yu-ming Wu


Kicksvision: 作為中國媒體來說,書里並沒有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球鞋大佬,當時是怎麼設計的?

Howie Kahn: 第三章出現的Yu-Ming Wu。他在中國出生,也始終把自己看成華人。

我們三位作者之間,在選取過程也有著激烈漫長的爭論。我們需要過去歷史與現代的平衡,但出現在書中的每個人的故事也必須有著永恆不朽的價值。我們想讓這本書多元化一點,所欲我們選擇了不少來自世界各地,能夠代表當地球鞋文化的大咖。但我們選擇的底線是,這些大咖都要在球鞋文化中作出過一些重大貢獻,能夠被大家記住。到頭來,這就是一本球鞋文化改變者和球鞋文化奠基人的書。

Chapter 28: Ronnie Fieg


Kicksvision: 談談你眼中的中國的球鞋文化吧?

Howie Kahn:中國有著非常有趣的球鞋文化。我知道中國的球鞋愛好者的興趣很廣泛,對球鞋文化知識的了解正在迅速增長。並且看起來,中國的球鞋創造力在世界上有著越來越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已經開始密切關注中國球鞋文化的一舉一動了。

日本版

SNEAKERS已在AmazonJapan上線


Kicksvision:有沒有可能為這本書推出中文譯版在中國發行呢?

Howie Kahn: 要是真的有中文版發行的話,我們就真的太榮幸了!親愛的中國的出版商們,快來買我們的版權吧!日文版的SNEAKERS已經在去年12月底面世了。這也是我們這本書的第一份譯本。我們非常願意見到更多語言的譯本,讓來自世界各地的球鞋愛好者讀上一個個故事。

(中國的出版商們, 請快聯繫Howie和他的團隊吧!)


你相信任何一雙鞋背後都有它的故事嗎?如果你相信,球鞋在你眼裡就不再只是簡單的物件,它成為了設計師的情感表達,它成為了穿著者強有力的武器,它成為了千千萬萬『Sneakerhead』人生故事裡的一部分。如果沒有這些球鞋背後的人和故事,球鞋也就不是今天的球鞋了。


在這個社交媒體和網路充斥的時代里,能夠看到SNEAKER這樣的用心製作的紙媒讀物真是著實不易。這本書從內容,設計,宣傳都做得非常出色,也難怪能夠登上紐約時報(NY Times)暢銷書榜單中。


如果你看完這篇推送想要了解這麼多球鞋背後的故事,可以到文章最後的鏈接點擊前往亞馬遜中國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TRT 的精彩文章:

這雙____成功搶了Edison的風頭
很想問問你或你身邊的人,現在打球還帶「腕帶」嗎?

TAG:BT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