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紙上談兵-死神吹起的狂風

紙上談兵-死神吹起的狂風

死神吹起的狂風

元朝說來也是中國的一個朝代,但其實我們對這個朝代所知不多。

一部「元史」,主要說的是蒙古人統治中國的那一段時期;之前和之後,就通常是斷簡殘編,或者要參考外國人的著作了。

我們對之缺少了解,還有一個客觀原因。

因為是異族統治,中國人思之沈痛,一般不肯多提。例如才華橫溢、中國藝術史上有數的書畫家趙孟頫(趙子昂),由於在當時擔任元朝的公務員,幾百年來被痛罵不止,認為他缺乏氣節。

所以了,誰肯研究那蕃人的時代呢!

但是,說到成吉思汗鐵騎西征,一路殺到歐洲,令世界為之震動,很多人卻又都暗暗覺得自豪;好像那也是中國人的榮耀一般,心情著實複雜。

元朝只有幾十年時間。等到蒙古人被趕回塞外,元朝的歷史,就在中國歷代的道統中,被放在一個冷清的位置。

但實際上,蒙古人的影響,在歐亞大陸的各地,仍然持續了數百年之久。

我們如要了解元朝,除了保存在內、外蒙古的史料,更多的,就要到中亞草原上去找。

蘇俄時期,有許多次考古發掘。許多研究成果,讓我們對這個時代增加了許多理解。

從元朝到清朝, 從蒙古到波斯的佩刀 (圖片來源於網路)

蒙古大軍的組成,並非是我們以往認為的那樣。蒙古大軍其實經常是多民族組成的。除了蒙古人自己,還有許多是色目人。

色目人主要是中亞草原上的許多部族。在投靠蒙古勢力之後,被收編入軍中,隨蒙古人一起出征。所以他們的穿著、裝備都是本民族的,相當複雜。事實上,有不少屬於斯拉夫民族。

在其中,最剽悍的,當然還是蒙古人。

蒙古人號稱是馬背上的民族;而這句話其實一點也沒有誇張。

所以,蒙古軍隊最令人恐懼的,是他們的機動力。一天好幾百公里的推進速度,幾乎相當於現代的水平。

這是中世紀的閃電戰;沒有給對手多少準備的時間。

當時一度強盛的中亞勢力(圖片來源於網路)

每個蒙古騎兵,同時配有兩到三匹戰馬,輪流騎乘。據說他們吃喝在馬上、睡覺也在馬上,一天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行進中。

一般的軍隊,需要時間紮營、生火、造飯。但他們在急行軍時,可以完全不需要。

他們可以靠乾糧支撐很長時間。鞍袋裡有預先準備的牛肉乾,牛奶或馬奶則灌在皮囊里,一路顛簸之後,析出了乳清和乳酪。乳酪可以長期存放,也是一種乾糧;而乳清則發酵為奶酒。

緊急時刻,蒙古人還會割開馬脖子上的血管,喝馬血止渴。當然,因為小心控制,對馬的健康不致有害。

復原蒙古士兵的裝扮 (圖片來源於網路)

來源蒙古人善於養馬,他們所養的戰馬都經過兩種手術。

其一是「豁鼻」。也就是將馬的鼻翼(不知道有無正式的稱呼?)割開一些,使馬更便於呼吸,從而使吸氧量大增,不僅跑得更快,也較不易喘。

其二是「去勢」,也就是閹割。

未經去勢的馬,在春情發動時頗有一些脾氣,既愛嘶叫,更會因爭風吃醋而互踢互咬。

設想一下:夜黑風高之際,大軍設伏,萬人無聲;千秋功業,眼見要由此役奠基。

不料,可能是感染了這種充滿敵意的氣氛,有一匹受了氣的公馬,竟然對情敵高聲罵了起來。頓時之間,回罵的、勸架的,通通嘶叫個不停。

必勝之局,於是逆轉;萬世之基,一夕泡湯。

由此可見,將馬去勢,關係至大。

戰馬去勢之後,就可以「專心長大」,因此特別肥壯,並且耐力超強。最重要的是:性情穩定,不隨意嘶叫。

蒙古馬還有一個絕招。一般馬匹快跑時是騰躍的,但蒙古馬被訓練出一種獨特的步伐,稱作「走馬」。

這種步伐速度接近快跑,但較為省力,並且,馬背上的騎士也會因此大大減少顛簸感。

直到今天,這種步伐已經成為蒙古馬的本能。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速度,帶來力量。

當對手發現:敵人進軍的速度遠超預期;所有備戰、求援的計劃,都因此而化作泡影。

更恐怖的,是蒙古軍隊也是心理戰的高手。

戰爭的陰影,在蒙古軍隊還未兵臨城下之前,就已經籠罩在對手的四周。

蒙古人要來了!

蒙古軍隊派出的斥堠和姦細,提前將各種流言散播出去,以引發最大程度的恐慌。

這句話後來也成為歐亞大陸上、數百年里,母親制止不聽話的小孩時,最有效的一句恫嚇。

蒙古人所過之處,生靈塗炭、雞犬不留。

城裡的主戰派、主和派,立刻亂成一鍋粥。

主戰,沒能力,準備、求援,都來不及。

只有主和,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也許這樣的主張顯得很懦弱,但是卻也很合理、很合乎人性。

所以,姦細趁機出馬。

誰是國中重要的意見領袖?誰主張和談?

帶著大量的金銀財寶求見,姦細對主和派的重要成員給出了條件。

開城投降,蒙古軍隊保證不傷人命。

閉城拒降,導致蒙古軍隊有所損傷,蒙古軍隊將加倍奉還。

如果抵抗強烈,一旦大汗發怒,必將屠城。

而所謂屠城,不但是男女老少、無一人能夠倖存,甚至地上的走獸、天上的飛鳥,也要全數消滅。

蒙古大軍說到做到。

這不是恫嚇。

這是死神的最後通牒。

魂不附體的主和派,當然立刻要與國王商議。

主張合理、又拿了好處;這麼做沒啥不對。

蒙古大軍還在路上,前方的城裡已經被分化、離間成功。

如果主和派最後佔了上風,主戰派有時甚至先被自己人收拾了。

等於不勞蒙古軍隊動手。

(圖片來源於網路)

蒙古人到了!

面對著已經喪失戰鬥意志的對手,蒙古人兌現了承諾。不能說秋毫無犯,但確實是高抬貴手。

這並非蒙古人講誠信,而是因為他們深知:這是未來征戰路上的最佳宣傳。

同樣是為了宣傳。如果城內的主戰派佔了上風,打算決一死戰;蒙古人也會放開手腳,完全兌現之前的恫嚇。

之前,斥堠與姦細老早收集好了情報,城中情勢已經有所掌握。而蒙古軍隊的行動,永遠都是迅速、高效,並且出其不意。

蒙古軍隊非常善於判斷敵人的心理。如果雙方兵力太過懸殊,敵人很可能會選擇堅守不出。而如果城池強固,圍城就要大量消耗時間與物力。

這不是蒙古軍隊最有利的局面。所以,他們會誘戰。

或者隱藏主力部隊、或者以老弱士兵上前;甚至在雙方主力進行決戰之前詐敗。

等到對方覺得有機可乘,出動主力;蒙古軍隊先以少量部隊正面相抗,主力則由兩翼進行包抄、合圍。

在戰場上正面對抗,對手幾乎沒有勝算。

如果抵抗強烈,令蒙古軍隊在過程中受到損失,蒙古人不會因此對敵方給予尊重;相反地,城破之後,蒙古軍隊會以屠城作為懲罰。

手段之殘忍,足令聞者戰慄。

強大的戰力,加上各種心理戰的手法,使得蒙古大軍在歐亞草原上勢如破竹。

之後的數百年,蒙古人建立的四大汗國,仍然在這片大陸上深刻的影響了當地的文化。從西伯利亞,一直到黑海邊,甚至到東歐。

其中一個明顯可以感受到的,是:人種。中亞一帶的人,很多同時具有蒙古和高加索種人的特徵。

另外還有一個,是隨著蒙古大軍出征的獒犬。歐洲現有許多大型猛犬,都有獒犬的血統。

在大陸的北方各省,二十年前,我曾看過不少元代的腰刀。刀身不長,最多約兩尺半;刀型近似柳葉而較寬。

柄部的配件,多有鏨花,有喇嘛教的植物圖案,也有獅虎等內容。通常在刃身近根處,會敲上圓形的花紋章,富有游牧民族的風格。

最奇特的,是刃身上的血槽。

元代刀的血槽,通常較深;並且,很多不只一道;最多的有三道。

再申明一次:刀身上的所謂血槽,不是用來放血用的。它的功能是配重。

一開始,看到有血槽通穿刃體的,並且外狹內廣,一時不明白是啥道理。後來看見較為完好的,才知道裡面居然有幾個鋼質的珠子,並且是活動的。

揮耍起來,珠子滾動,會發出小但清脆的響聲,十分有趣。

當年我們多個同好,在台北成立了收藏團體。給收藏分類的時候,因為找不到歷史上的明確記錄可以沿用,就把這類元代腰刀定名為:「滾珠刀」。

關於本書

主要介紹我國軍事及冷兵器的發展, 兼及一些世界上較知名或重要的相關事物.

這個主題跟六次產業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但是跟文化創新卻有很大的關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次產業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紙上談兵-金色年代

TAG:六次產業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