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套路深,內容才是真
《烈火如歌》近日在優酷熱播,原本的上星劇集如今台轉網,這背後牽涉的是IP劇之生存法則。
繼2015年《花千骨》之後媒體稱開啟了「IP電視劇元年」,2016的《羋月傳》、《寂寞梧桐春欲晚》、《女醫明妃傳》也被稱為「IP瘋年」。以及2017年的現象級大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掀起的改編熱潮將註定把熒屏變成一場IP產品的狂歡。
而今年開局IP電視劇市場出現「冰鎮期」,原定檔於江蘇衛視、東方衛視的《如懿傳》和《巴清傳》一再的遙遙無期,先後「跳票」,《一路繁花相送》等劇不得不緊急接檔江蘇、東方春節檔,而湖南衛視則頗為巧妙地排播古裝IP劇《烈火如歌》,以安撫當下古裝劇缺位的收視格局。
而開年兩個月的電視熒屏,除了《鳳求凰》、《談判官》外,似乎一直沒有出現具備社交貨幣屬性的熱門劇集。
龐大IP文本庫的強力背書
網路IP劇的小說文本與視頻文本構成了一種可以跨越符號和媒介的交互關係。受眾從小說文本所獲得的體驗和期待,形成了粉絲追捧IP劇的直接原因。有了IP的保障並為他們提供了理解IP劇文本的認知模式。豐富的劇情,流暢的線索,完整的故事都是IP自身所具備的優勢。規避了故事的無邏輯性,線索不清的情況。
IP自帶粉絲的全程參與
並且在這一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是粉絲帶來的巨大效益,從電視劇的製作到最終的營銷環節都參與其中。
製作環節
在製作前期,編劇團隊結合粉絲的價值取向抓住故事的特徵,從情節到人物設置上均得到呈現。在組織的「粉絲探班」活動中,眾多明星以劇中造型亮相,這種做法一方面引發眾多明星粉絲的自發推廣,擴大了電視劇的影響,為後續播出有效造勢。同時,製作方及時回應粉絲提出的爭議,對角色的性格、造型變化進行解讀,增強了粉絲的好感度及粘合度。
傳播環節
為了適應觀眾的新需求,製作方會開發出有效的多元傳播渠道,以粉絲文化為突破口重塑傳播過程。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為例,該劇宣傳片播出後引發了網路熱議,粉絲可片方發布的片花基礎上進行自主的「再創作」以及頻繁互動,不僅滿足了粉絲的個性需求而且形成了口碑,電視劇正片「未播先紅」。
營銷環節
IP劇本身就是一種全產業鏈的開發,從小說—影視劇—遊戲—周邊衍生產品,不一而足。同時衍生品開發拓寬了電視劇過度依賴廣告尋求盈利的方式。如《羋月傳》就有秦漢服飾元素的商品、羋酒、羋月版定製電視和手機、同名手游等。諸多IP開發的影游聯動模式也是一大趨勢,達到 1+1>2 的雙贏效果。
但由於文字與視頻之間產生的「意義跨越」,造成了受眾,尤其是粉絲無法在改編中獲得滿足,這也是導致許多IP劇出現口碑與收視率倒掛的原因之一。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這種轉換中帶來的差異感掩蓋了IP劇中被強行加入和突出的劇情,迷惑了觀眾,從而造成了一種「遷移中的欺騙」。
IP劇製作的十字路口
隨著IP劇的熱潮迭起,收視與口碑表現都存在分化趨勢,IP劇總體質量參差不齊,受眾評價多樣不一,存在著「叫座不叫好」「叫好不叫座」的雙重現象,以「IP劇爆紅」「IP劇已死」「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等辭彙來描述整體IP劇市場。
如頂著「東方魔幻史詩」的《海上牧雲記》從製作到播出耗時三年,但反響卻並不熱烈。其在新浪微博的熱門回帖,平均轉發基本一兩百。一度大熱的IP劇在2017年就出現下滑跡象,儘管IP劇越來越長,製作成本也是一路狂飆,之前幾千萬已上天,現如今三四億都等閑,但口碑卻是一路跌破發行價,再難挽回。
2017年摳圖巨制《孤芳不自賞》、頂級流量鹿晗擔綱的《擇天記》,再到台轉網的《將軍在上》《海上牧雲記》,基本都是既不叫好,也不叫座。這種情況和前兩年的《花千骨》《琅琊榜》不可同日而語。
進入2018年諸多古裝大劇出現延期調檔台轉網的情況,究其原因,電視台方面稱一方面要受限於古裝劇的配額限制,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年該衛視黃金時段所有播齣劇目總集數的15%,類似《如懿傳》《巴清傳》等動輒七八十集的頭部大劇,腰部的IP劇就沒有很好的播出時段了。並且無論是廣電總局的政策風向,還是電視台的購劇策略,都向現實題材、古裝正劇靠攏,使得電視台對古裝劇的需求進一步壓縮。
另一方面視頻網站與電視台的競爭激烈,《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一波三折,最終優酷提前19個半小時播出,第二部《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已轉為純網播出。隨著視頻網站出手闊綽的版權費,電視台也會量力而行,尤其在古裝內容方面,腰部內容能放則放,集中力量爭搶頭部大劇才是重點。
但電視台方面也稱《烈火如歌》台轉網的原因也在於演員撐不起大女主的氣場,故事情節的欠缺等問題造成劇本身並不精品,賣方市場的路不是那麼好走。
IP劇流量捆綁的「作用失效」
而且現階段就古裝內容本身而言,玄幻、武俠與權謀是主要品類,玄幻劇局限於特效技術成吐槽重地,武俠劇多翻拍缺乏新意,權謀劇大多是女性成長史大同小異,再加上一些劇本身注水嚴重、情節幼稚,變得差強人意。
「小花」「小鮮肉」與偶像的共生共榮固然一脈相承,然而從某種程度上也直接指向「過度捆綁」,翻看熱播IP劇的演員表,不過是幾張熟面孔的排列組合,而這些年輕偶像為了守住IP陣地,抓住青少年粉絲群,甚至刻意迴避嚴肅題材作品,由於偶像劇娛樂性較強,演技發揮空間小,楊冪、唐嫣等演員表演僵化遭遇網友的長期吐槽,人氣不降反升,片約一部接著一部,而新人如若在偶像劇中稍微能夠表現出機靈嬌嗔,就能讓觀眾「如獲至寶」,大讚「演技爆發」,這樣的局面不可謂不尷尬。
IP翻拍的路在何方
從 2014 年的《古劍奇譚》到2017年的《海上牧雲記》,僅僅三年而已。種種跡象表明,被不少業界名人批評的「大IP+流量=名利雙收」的時代過去了。或者應該說,靠著流量明星和IP自帶的粉絲來衝量的賺快錢模式,興盛和失效一樣快。
然而,急著為IP的衰退鼓掌,其實和之前一味鼓吹IP的萬能一樣,都是把IP妖魔化的表現。近一兩年來成為熱詞的IP,不過是為了資本及背後的急功近利背了鍋。
一開始IP投資火熱是符合市場規律的,但當「鬼怪神仙俠」都看夠了的時候,當市場供大於求的時候,當市場不需要的時候,IP就開始積壓賣不動了。
「就像血管堵塞會出現腦溢血一樣,現在IP積壓到衝破了血管。」
因此IP劇改編、製作要尊重市場規律,變成可以流通的文化商品,不然即便再是號稱大IP,再用小鮮肉,沒有被市場認可的故事和製作,這個IP也無法火爆,也就是沒有實現IP的商業價值的最大化,那它終將變冷。
故事、故事、還是故事。情節要「燒腦」,戲劇衝突一定要足。碎片式改編,尊重的是小說和電影的不同,還是要回歸到強情節。
正午陽光董事長侯鴻亮談及IP改編時說過,「IP就像選演員,我們有一個角色,要去找一個合適的演員,我們看到一個所謂的IP,基礎是能夠改編成電視劇??我覺得IP的編劇更重要,因為一個好的IP再好也不可能直接去影視化。大家不要買櫝還珠,忽略了最主要的東西。」
※《大話紅娘》:「最強大腦」界的「非誠勿擾」
※不會四國語言的演員,不是好聲優
TAG:影視數據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