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愈疾痛
點擊
上方
藍色字
中醫思維十
可快速關注
疼痛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癥狀,而且常在既無醫生也無藥物時發作。這時,您可知道,利用一個手指頭點按相應穴位,往往有立竿見影的作用。
1.
頭痛
頭痛發作時,可用拇指點按
合谷
和
內關穴
。點按時向上用力,使酸脹感向上傳導。
如能兩穴同時按壓,療效更好。頭痛重者也可配合用手指點按痛點1-2分鐘。此法對
血管神經性頭痛
尤為有效。2.
牙痛
在牙痛相應的面頰上找出痛點,用食指蘸上
正紅花油
,點按在痛點處,用力以局部酸脹為度。一般數分鐘內可止痛,如尚遺留疼痛,對上牙痛可在點按患側
下關穴
(耳前顴弓下凹陷中),下牙痛選
頰車穴
(下頜角咬牙隆起處),患側
合谷穴
(虎口肌肉隆起處)。每穴點按1-2分鐘,即可止痛。
3.
咽喉痛
在頸肌外側緣入髮際處的
天柱穴
點按,產生酸脹感,再按壓
合谷穴
5分鐘,可緩解疼痛。
4.
頸痛
頸痛多由落枕引起,可選位於手背第2、3掌骨頭之間略後的
落枕穴
點按,以酸脹感上傳為佳,同時慢慢活動頸部,對痛處有條索狀疼痛者,可用拇指進行從上到下的彈撥,幾分鐘即可治癒。
5.
乳痛
在患側背部4、5椎至肩胛骨之間尋到痛點,拇指點按,可緩解疼痛,或加按患側肩胛中央的
天宗穴
,效果更佳。
6.
岔氣胸痛
沿胸痛的肋間上尋相應脊柱旁1.5寸左右有一疼痛點,患者先吸滿一口氣鼓胸,用拇指在痛點向下點按,有時可感到「咔」的一聲響,說明肋椎關節已複位。或按後吸氣時用手掌在脊部痛處拍打幾下即可。
7.
心絞痛
心絞痛發作時,右手握拳後伸,用中指掌指關節按壓位於兩肩胛下角連線與脊柱中線交界的
至陽穴
,拳頭抵靠在靠背椅背上,上身向後靠,使拳頭尖頂按在至陽以產生酸脹感,直至心絞痛緩解。
8.
胃痛
先在背上第5-10胸椎脊柱旁尋找出壓痛點或皮下結節,用拳頭尖頂壓
至陽穴
,也可由旁人用拇指點壓,快者1-3分鐘即可止痛,頑固者可加上點壓膝下4橫指、脛骨外一橫指的
足三里穴
,有顯著療效。
9.
膽絞痛
先查出壓痛敏感點,一是在胸下8、9肋軟骨連接邊緣處,即
日月穴
外側,
二是在8、9椎旁2-3寸處,找出2個壓痛明顯處,用拇指尖按壓,由輕到重,約5-10分鐘,即可止痛。
10.
腰痛
對急性扭傷引起的腰痛可點按
扭傷穴
。先屈肘成90°,肘橫紋頭下2橫指,按壓有明顯脹痛感,拇指點按脹痛以能耐受為度,同時活動腰部,數分鐘可緩解疼痛。
11.
腹痛
用拇指點按
足三里穴
和
內關穴
,10分鐘可止痛。重者可用拇指尖點按第二掌骨橈側中段的壓痛點,或9-12胸椎的壓痛點,直至疼痛緩解。
12.
痛經
用拇指點按位於脛骨內側踝下緣下方4橫指的
地機穴
和內踝上3寸的
三陰交穴
,或在手背第二掌骨橈側上端尋找出壓痛點進行按壓。以後在月經前幾天,每天數次按壓上穴可防止或減輕痛經。
13.
四肢損傷疼痛
對疼痛範圍較小者,找出健肢痛點相應部位點按,同時活動患處,如右側外踝處扭傷,痛點在踝尖下,即點按左側踝尖下,使之產生酸脹感,同時活動右踝。
對久傷後局部疼痛表淺者,可用拇指甲一邊掐按一邊彈撥,也有良效。
用以上方法止痛多有良效,但應注意,在止痛的同時,還應積極治療原發病,以徹底根治疼痛。
附:
行之有效的常用治療穴位
【六總穴】
「頭項取列缺,面口合谷收,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胸脅內關應,急救水溝謀。」
這是古代針灸醫家總結出來的六個有效穴位,即
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內關、水溝,大家習慣稱為「六總穴」
。它們各具特色,為了便於記憶,就編了上述口訣,深入淺出地概括了六個穴位的功能與主治,言簡意賅,朗朗上口,至今仍流傳廣泛,被認為是行之有效的常用治療穴位。
「六總穴」不但可以在醫院臨床使用,還可用來家庭保健。
消化不良按足三里
「肚腹三里留」是指腹腔消化系統的疾病均可以通過刺激足三里穴進行防治。
此外,百姓還有句俗話說
「身體若要安,三里常不幹。」
現代研究發現,按揉足三里穴能使胃腸功能明顯增強,促進營養物質吸收,同時可有效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對血液系統有調節作用,對白細胞、血小板等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因此說足三里是全身重要的強壯穴。
按摩該穴可以
預防感冒、胃腸疾病和中風,還可以保健長壽
,它既是消化系統疾病常用的重要穴位,也是多種病症的常用穴位,而且療效可靠,因此,足三里穴在針灸臨床上具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價值。【位置】
足三里又名鬼邪,位於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外側一橫指處。
足三里是臨床上最常用的腧穴之一。
【操作】
可用拇指或用光滑的木棒按揉足三里穴,也可以用艾條灸。
因為小腿部皮膚較厚,力量可以適當大些,以局部感覺酸脹為度,但不要出現皮下淤血。建議每天都要按揉,持之以恆才有效果。
【保健作用】
調治多種虛損性疾病,以及消化系統各種慢性病。
頭暈按揉列缺穴
「頭項取列缺」說的是刺激列缺穴,不僅擅長治療頭暈頭痛,而且能夠疏通頸項部經絡氣血,有效緩解脖子疼痛等不適癥狀。
在自我按摩中,可以配合使用兩側的風池穴(在項後枕骨下,與乳突後凹陷處),止頭暈頭痛的效果更好。
【位置】
列缺穴位於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 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按摩方法】
用一手的食指按揉對側手的列缺穴,每側揉50次,然後換對側,以酸脹感為度。
最後用兩拇指分按兩側風池穴,餘四指抱頭,兩拇指同時用力揉捻旋轉各50下。
【保健作用】
防治頭暈、頭痛、頸部不適等。
牙痛按揉合谷穴
合谷穴是臨床特效穴位,其治療範圍甚廣。「面口合谷收」,說明合谷穴具有統治顏面部和口腔疾患的功能,尤善抗各種疼痛。
此外它疏風邪之力同荊芥,清燥之功熱似黃芩,是自我保健首選的穴位之一。
【位置】
在前臂掌面的下段,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大陵(腕橫紋)上兩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按摩方法】
用一手拇指按揉對側合谷穴50下,再換手對側按揉50下。
【保健作用】
防治鼻炎、目赤腫痛、鼻出血、牙痛、咽喉腫痛、便秘、經閉等。
背痛按揉委中穴
俗話說
「腰背疼痛最難當,起步艱難步失常」。
尤其是老年人患有腰背疼痛更是痛苦難堪。「腰背委中求」,意思是指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穴進行治療,此穴具有舒筋通絡、散瘀活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歷代醫家治下肢無力、酸腫,小腿拘急痙攣也都取委中要穴。刺激委中穴可提高人體耐痛閾,達到緩解腰背疼痛的目的。
【位置】
位於膝關節後面腘窩橫紋中央處。
【按摩方法】
可用中指按揉同側委中穴,也可以在家人的幫助下艾灸此穴。
【保健作用】
防治各種急、慢性腰背痛。
心臟不好常按內關穴
「胸脅內關應」
說的是內關穴歷來就是中醫針灸推拿醫師治療心臟病的重要穴位,據現代研究表明,此穴與心臟確有密切的聯繫。
點揉內關穴能夠有效提高心肌無氧代謝的能力,令心肌在缺血缺氧環境仍能正常工作。經常按揉內關穴,具有護心、救心的作用。
【位置】
在前臂正中,腕橫紋上兩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按摩方法】
用一隻手的拇指,置於另一隻手的內關穴上,稍向下點壓用力後,保持壓力不變,進行按揉20~50次,以酸脹感為佳,兩手交替點揉對側。每天不限時段,任何時候任何場所均可操作。
【保健作用】
以冠心病為代表的各種心臟疾患。
急救掐按水溝穴
「急救水溝謀」指的是百姓熟知的急救掐「人中」。掐的「人中」就是水溝穴。
遇到昏迷的患者,可以採取這個方法,但在掐水溝穴的同時,不要忘記撥打120急救電話呼救,以免延誤病情。
【位置】
人中溝中上三分之一交點處。
【按摩方法】
用拇指向鼻根的方向(斜向上方)掐按。
【保健作用】
患者突然出現昏迷時,可以採取的急救措施。
神闕穴+氣海穴補氣暖小腹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穴位或者說是兩個穴位,這個穴位就是神闕穴和氣海穴加到一起的一個穴,我稱之為少腹穴。
【按摩方法】
用左手在下,右手(手掌根按住神闕穴,手指尖按住氣海穴)在上一起按住神闕穴,加氣海穴,按照按摩72圈能起到補氣暖小腹的作用。
【保健作用】
適用於小腹涼,婦科炎症,痛經,寒性便秘等正氣不足等疾患,小便不爽,淋漓不盡等。
如果按照順時針按摩的話能起到治療,熱性便秘,小腹漲,積食等熱性疾患。
按摩的同時還能起到減肥收小腹的作用。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本文來源
:
中醫思維+根據多篇資料編輯整理,轉載請聯繫授權。
更多團購信息,敬請關注中醫思維十服務號
點擊「
閱讀原文
」有驚喜※不暈車的方法, 年底了,快告訴您身邊暈車的人!
※視頻 | 只要一點,就能治療肩周炎
TAG:中醫思維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