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工行董事長易會滿:防止居民儲蓄率過快下降引發經濟金融風險

工行董事長易會滿:防止居民儲蓄率過快下降引發經濟金融風險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全世界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其中,居民儲蓄是國內儲蓄的主要來源。

不過近期多位金融監管人士、金融機構高管警示,關注我國居民槓桿升高、居民儲蓄率過快下降等風險。「應該高度重視居民儲蓄率問題,防止居民儲蓄率過快下降引發的經濟金融風險及連鎖效應。」3月24日,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經濟峰會上表示。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期間,3月9日下午,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兩會「部長通道」答記者問時表示,目前中國居民家庭部門槓桿率也需要降低,居民家庭部門增長非常快,大家警惕性不夠。

郭樹清當時表示:「居民家庭個人消費買房、投資增長速度非常快,這是很危險的。因為我們是一個高儲蓄國家,過去這是我國很大的優勢,如果借錢比存錢還增長的快,儲蓄率高的優勢將喪失。所以,銀監會將降槓桿作為非常重要的方面,繼續做好這方面工作。」郭樹清表示。

金融科技興起加速存款分流

易會滿在論壇上表示,2010年以來,我國居民儲蓄率持續下降,成為拉動國民總儲蓄率下滑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居民儲蓄率下降對國民儲蓄率下滑的影響佔70%)。與此同時,儲蓄率下降還伴隨著居民家庭槓桿率的快速提升,2013-2017年,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由33%升至49%。

對於居民儲蓄率持續下降以及居民家庭槓桿率的快速提升,易會滿認為有三點重要原因。 一是金融脫媒與利率市場化加快了居民財富多元化擺布。一方面,社會公眾不斷增長的財產性收益要求,對多元化金融理財業務的發展形成了客觀驅動力;另一方面,金融市場的創新發展和資管產品體系的日漸豐富,也為家庭投資提供了更多選擇,對傳統和單一形式的儲蓄形成了一定衝擊。2013年以來,銀行理財、信託、公募基金、私募產品規模合計增長超過2倍,存款則成為這五年間居民主要金融資產中唯一佔比下降的資產。

其次是,金融科技背景下互聯網理財的興起加速了存款分流。近幾年金融科技的發展,降低了財富管理門檻,增強了金融服務的便捷性,眾多平台公司爭相推出了以較高收益、較高流動性為特點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幾年間即形成「氣候」。以基於互聯網理財的貨幣基金為例,2013年以來出現爆髮式增長,規模由不到1萬億元迅猛增長到2017年末的6.74萬億元,其中僅2017年當年就增長近2.5萬億元,而同年儲蓄存款增長只有4.6萬億元,分流效應顯著。

三是房地產吸引了家庭大量資金流入。在城鎮化進程推進、房價持續升溫背景下,家庭收入中投向房產的比例大大超過存款配置。2016年和2017年,居民貸款增量連續超過存款增量,開始由資金供給方轉變為資金需求方。

此外,易會滿還表示,從微觀來看,居民儲蓄率下降有一定的必然性,家庭財富更多投向理財和房產也有一定合理性。但從宏觀上看,無論是從我國國情和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階段來講,還是從金融安全格局和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來講;無論是從理論層面,還是從實踐層面,都應該高度重視居民儲蓄率問題,防止居民儲蓄率過快下降引發的經濟金融風險及連鎖效應。

儲蓄率過快下滑影響大

對於居民儲蓄率過塊下滑,易會滿認為,首先,這不利於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改革開放40年來,高儲蓄是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沒有高儲蓄率,就難以支撐銀行信貸和全社會投資的持續較快增長。

他認為,在當前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穩增長、調結構、補短板依然需要大量銀行資金配套,現階段的經濟轉型發展需要維持比較穩定的儲蓄率,這是支持實體經濟的客觀需要。同時,在我國整體負債水平上升的情況下,較高的居民儲蓄率也提供了緩衝空間和較強的安全邊際。若居民儲蓄率過快下滑,勢必會帶來債務償還負擔上升,增加金融體系的脆弱性。

其次,會降低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抬高實體經濟整體融資成本。在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市場環境下,銀行是金融供給的「主動脈」,發揮著核心中介作用。而儲蓄的多渠道分流,尤其是通過一些互聯網金融平台形成空轉、拉長鏈條後,不僅造成了金融資源配置的碎片化和低效化,而且抬高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對金融配置主體來講,各種貨幣基金成本至少比儲蓄存款高出2個百分點,而這些高出來的成本勢必會轉嫁到經濟實體上,從而整體抬高社會融資價格。

再次,儲蓄率過快下滑會加大流動性風險,影響貨幣政策傳導。在貨幣供應量一定的情況下,對商業銀行而言,資金擺放或者表現為儲蓄存款,或者表現為對公存款、同業存款。而儲蓄存款的穩定性更好,對銀行信貸投放的支持能力更強。一般儲蓄存款佔到大型銀行總存款的一半左右。如果未來銀行儲蓄存款增長面臨「枯竭」,或「負債荒」成為常態,則會放大貨幣市場的波動,影響金融市場穩定性和貨幣政策傳導效應。

三方面應對儲蓄率過快下降

易會滿認為,對居民儲蓄率過快下降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應從戰略思維、宏觀調控、監管政策、市場引導等多維入手,未雨綢繆,及早應對。關鍵是要正本清源,規範有序。

他建議,三方面應對儲蓄率下降過快,一是回歸資管業務代客理財的本質,打破剛性兌付。收益與風險是成正比的。而剛性兌付扭曲了產品屬性和風險收益,以致部分家庭在投資選擇時,簡單將收益視作唯一比較標準,將資管產品當作無風險或低風險產品進行配置,從而對儲蓄存款形成過度替代效應,不僅弱化了家庭財務保障,還可能成為一些群體性事件和金融風險的「起爆點」。因此要推動打破剛兌,讓資管業務回歸本源。

二是進一步加強互聯網背景下各種金融行為的規範。貨幣基金現形式各異,有的具備投資和支付的雙重功能;有的互聯網平台無牌經營,高槓桿、高收益、高風險,一般消費者無從識別。建議進一步正本清源,把握金融服務的實質和技術發展的本質,釐清貨幣基金的真實屬性和功能邊界,杜絕監管套利,強化持牌經營,控制槓桿比率,嚴格流動性管理,引導其規範理性發展。堅持商業銀行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主渠道作用,發揮其穩定金融市場和社會融資成本的「壓艙石」作用。

三是加快推動銀行資產證券化,積極應對負債出表。儲蓄存款持續下降帶來的負債端量和價的變化,勢必會向資產端傳導,客觀上要求銀行資產負債表作出適應性調整。因此,有必要加快推進銀行資產證券化進程,完善配套政策,盤活信貸存量,增加資產流動性,這也是推動直接融資發展的應有之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奧迪重組業務加速轉型:研發投入超400億歐元,瞄準數字化
特朗普把上任來首次對美國事訪問給了馬克龍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