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解金融風險需做好三方面
中新社北京3月23日電 (記者 劉辰瑤)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3日在北京召開兩會後經濟形勢和政策分析會,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在會上表示,面對打贏三大攻堅戰中最難的防範金融風險,中國需從三個方面著手。
劉俏指出,當前中國金融風險不斷匯聚有三方面原因:中國經濟微觀基礎薄弱、多方對金融認知存在偏差、中國制度基礎設施不完善。
「中國經濟的微觀基礎是比較脆弱,具體反映為企業的投資資本收益不高。」劉俏認為,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兩個重要指標——投資率和投資效率而言,假如投資效率不高只有靠投資率,投資率背後是大量的銀行信貸、大量的資金用來支撐投資率上去,最後形成風險在各領域的匯聚。
他認為,中國在過去一段時間,GDP的拉動力量主要來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其中大量的投資項目回報並不高,資金匯聚後極有可能變成系統性風險。
在對金融的認知上,劉俏認為,中國大量的企業、地方政府,甚至很多高層認為金融越多越好,其實是謬誤。
他表示,國際上習慣把金融資產跟GDP的比例做一個金融發展程度衡量,指標越高意味著金融越發達。去年中國約有28個省市自治區金融增加值GDP佔比佔5%以上,與美國相比相對較低。
此外,通過把中國約300多個地級市的金融資產分解成市場主導和政府主導後可以發現,政府主導對資源配置效率提升是負相關的關係,市場主導是正相關關係。「整個金融發展裡面有若干元素,我們現在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金融,而是更好的金融,對金融的認知其實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劉俏稱。
針對制度基礎設施投資是不足帶來的後果,劉俏介紹,經分析中國上市公司發現,在A股同等行業、企業規模、盈利的情況下,國有企業比民營企業平均的子成本要低138個基點。他認為,信息不對稱、制度上的短板,使得中國現在沒有辦法對信用風險做出評估,由此會帶來一系列的套利機會、監管漏洞,帶來金融的亂象。
對於解決上述問題,劉俏建議中國提升企業的經濟微觀基礎、企業的質量,提升企業的投資資本收益率,研發、企業家精神;通過積累和學習對金融形成一個正確的認知;增加對制度基礎設施的投資,以更包容的心態來建設中國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上述辦法合在一起或可以消除掉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匯聚,中國經濟會處在一個相對比較健康,未來10年、15年、20年、30年正常的狀態。」劉俏說。(完)
※三四線城市「返鄉置業」熱度猶存
※藏地支教日誌:調皮孩子在談心中發生可喜轉變
TAG:娛樂新部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