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也學歐體之《蘭亭》
《皇甫誕碑》寫完了,昨天寫完。
在寫完之前,我以為還有很長,但在墨趣書法的「煙」字寫完後,往下再翻就翻不下去了。我一直記得結束的字是「歐陽詢書」,怎麼到這就翻不了頁呢?回頭再看了看原碑,原來後面的字破損太厲害,實在看不清,所以米字格單字就到「煙」字為止。
但我覺得這樣不完整,於是找來了原來手機里收藏的某公眾號里的經過修補翻拍的字貼。字貼字非常清晰,明顯有雕琢修補過,沒有一筆是模糊的,都清瘦銳利,充分體現了《皇甫誕碑》的風格。我從「煙」字往後寫,但一直覺得彆扭,看著這麼光潔完整的字,總覺印刷體的感覺強烈,怎麼都感受不到原碑的那種清廋但帶著內斂與儒雅的味道。
但我還是把剩下的字都寫完了。
朋友圈還是要發的。發這些學字的朋友圈,真心說不上是為了什麼,主要還是想著留下學字的經歷。別的方面,比如裝逼,自己也知道現在的字逼格遠遠不夠,裝逼是不行的,獻醜倒是成份大些。於是對那些點贊我字寫得好的親們,我感謝你們的鼓勵,真心感謝。這樣無形中也給自己一些壓力,堅持寫下去的壓力,我要讓你們看到我的進步。
正因為知道字寫得不夠好,把練習字整張整張的曬朋友圈,看起來所有字都是歪瓜裂棗,但如果單字放大了來看,發現還是有些字看得過去的。所以為了避免有礙觀瞻,我採取了一個手段,就是摘取整張習字中的個別自己覺得還看得過去的單字,拼成四個字一張圖,這樣再曬出來,明顯好看了許多。其實如果只曬單字,效果會更好,但太佔位置。微信朋友圈每次只能曬九張圖,這遠遠不能滿足我,我是一個不喜歡一天里發很多條朋友圈刷屏的人。
發朋友圈,如果還有別的作用,比如影響或帶動看我朋友圈的人也去買紙買筆來練字,那我功勞就大了,就象我發跑步的朋友圈一樣。我喜歡有這效果,但目前似乎還沒有。
《皇甫誕》寫完,接下來寫什麼?發完朋友圈,我在沙發上愣坐了老半天,不知道接下來要幹什麼?近期的業餘生活規律得很,除了跑步,偶爾喝酒,剩餘的時間就全是寫字了。六天寫完《九成宮》,現在九天寫完《皇甫誕》,接下來寫什麼?是接著寫歐公的其他碑貼,還是再換口味把楷書四大家寫個遍?
一直想著把楷書四大家逐一寫個遍,從顏體換到歐體正是因為此。但我是一個見一樣愛一樣的人,寫上歐體後,就愛上歐體,雖然我的歐體明顯帶著顏體大開大合的味道。我翻看著柳公權的《玄秘塔碑》,手指自然的比劃著他的筆法,感受著他筆畫的骨力,那種吸引,自然而然會讓人忍不住拿起筆來的。顏筋柳骨嘛,顏柳兩家筆法還是有些地方比較相近的,我相信我寫柳體應該也是挺快就能上手的。但是...但是...現在我才寫了半個月歐體,半個月里其實說不上是臨,只能算抄,只是對著原碑每個字寫一遍而已,對歐體僅僅有著一些表皮的認識,有很多筆畫不成型、不穩定,對結構的認識也不深刻,看著碑照著寫,離開碑就無從下手,如果這時候換口味去臨寫柳體,是不是我這半個月積累的一點點歐體味道也將蕩然無存。
想到這,我又翻回了歐陽詢,找找他的其他碑貼。知道歐公有四大碑貼,除《九成宮》《皇甫誕》之外,還有《化度寺》和《虞恭公》,《九成宮》是最為成熟也是最為熱門的歐體,相比來說,《皇甫誕》顯得鋒芒外露,銳氣十足,與《九成宮》的溫婉內斂柔中帶剛是有點差別的。我現在剛寫完《皇甫誕》,對歐公的這種銳利的風格猶存手際,實在有點捨不得轉換了去。於是我繼續翻,翻歐公的碑貼。
《蘭亭序》,每個人都知道是王羲之寫的天下第一行書,但我在這墨趣書法APP里竟然發現了歐公版本的《蘭亭記》,其實就是把王羲之的《蘭亭序》用楷書寫一遍就是。看了介紹,有好些人懷疑這碑的真假。但依我看來,雖然我看不出真假,但這字的風格與《皇甫誕碑》倒有幾分相假,於是,我立馬決定臨寫此碑。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相信每個對書法有點興趣的人看到這幾個字,腦海里都會閃現出王羲之這天下第一行書的風貌與氣息。我說寫就寫,因為感覺與《皇甫誕碑》筆法類似,也不再刻意去研究這碑的筆畫,但寫著寫著,我還是覺察出了這碑與《皇甫誕》的一點點差別。
相比來說,《蘭亭記》的字比較規整,沒有《皇甫誕》那樣險絕。《皇甫誕》中,有些字的結構是險象環生,感覺所有筆畫都無根立足要倒要倒,但最終就靠著重要一二筆,一下把整字支撐穩定,看得人驚心動魄繼而拍手稱快。我寫了三張《蘭亭記》,感覺這碑寫字中規中矩,雖然筆畫依然露鋒依然帶著銳意,但整體結構四平八穩,並無太多想像中的險絕之處。當然,這是我初始臨此碑的初淺之見,相信,隨著繼續臨寫,一些看法可能會改變。
雖然找到了新的碑貼臨寫,但《蘭亭記》總共字數才四百餘字,象我這樣的進度,是不是三四天就寫完了,那,寫完《蘭亭記》,又寫什麼呢?
寫完《蘭亭記》,那就寫《化度寺》與《虞恭公》吧,寫完這兩碑,那就再寫《九成宮》,畢竟,《九成宮》才是歐公的真正代表作。
等把這些寫個遍,那時候,想換換柳公權,那就換吧!
TAG:阿圖的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