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查過敏原,哪種檢測更適合寶寶?
春回大地,百花齊放,小編朋友圈的半壁江山全是踏青郊遊的照片。但這陽春三月的美好季節,花粉、柳絮也在空氣中漂浮著,小寶寶容易噴嚏不斷。最近我們收到了不少寶爸寶媽們關於寶寶過敏的諮詢,今天,我們就一起聊聊:過敏原檢測的那些事兒。
過敏看似常見,但卻像揮之不去的噩夢一般,過敏體質的寶寶一旦吃錯東西或接觸過敏原,就容易渾身起疹子,皮膚泛紅、發癢、更嚴重的則是反覆鼻塞、打噴嚏、紅眼睛、咳嗽,甚至是引發腹瀉、嘔吐、哮喘等等……
不少家長為了找出孩子為什麼過敏,希望通過過敏原檢測來找出原因。過敏原的檢測有多種方式,哪種更適合寶寶呢?
哪種過敏測試更適合寶寶 ?
過敏原檢測的方法,目前臨床上應用較多的共有3種:
1. 點刺檢查
這是大家最為熟悉的一種測試過敏原的方式,可以測試包括:
吸入性過敏原,如:動物毛、花粉、梧桐粉、粉塵蟎、黴菌等;
食物性過敏原,如:小麥粉、牛羊肉、牛奶、蝦、玉米、花生、魚、雞蛋、芒果等。
雖然點刺實驗一次能檢測出的過敏原數量不多,但一般來說,點刺實驗是醫生根據癥狀,提出一部分懷疑性的過敏原,通過點刺實驗,能把醫生懷疑的這些進行「確診」。
由於點刺實驗基本無創傷,所以其實是最適合小寶寶的一種過敏原檢測,但前提是能在有經驗的兒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給寶寶做過敏原檢測,或許也沒有辦法找到確定的過敏原,且過敏原有時並不止一個。
如果寶寶正處於過敏急性發作期,身體處於高敏狀態,很可能檢查結果會表現為對許多物質都過敏,也就是所謂的「假陽性」,從而使檢測結果失去意義。所以一般醫生都會建議患者,在緩解期做檢查來嘗試找出過敏源。
2. 斑貼試驗
這是近年來較為受大家歡迎的檢測方式,主要用於一些接觸性皮炎和皮膚過敏的檢測。由於其無創檢測,只需要將試劑紙貼在皮膚上一段時間即可,不適感較小,故此越來越受到追捧。
斑貼試驗致敏原檢測的主要是20餘種化學物質,例如:幾乎所有橡膠製品都含有的秋蘭母混合物、一些護膚品中含有的:羊毛脂醇等,且主要就是檢測接觸式過敏。
所以斑貼試驗指示性並不清晰,且對於吸入式過敏原、食源性過敏原的檢測能力較弱。一般醫生會推薦接觸性皮炎、濕疹、職業性皮膚病等患者,在確定病因時做斑貼試驗。
行。
3. 血液檢測
醫生有時會開出血液檢查,用血清檢測的方式確定過敏原,大約一次可以檢測20餘種過敏原。如果血液生化檢查中,總IgE(血液免疫球蛋白E)的指標高於正常值,而患者又沒有寄生蟲感染,基本就可以確診是機體正處於過敏狀態。
IgE和IgG4是Ⅰ型變態反應的抗體,也就是機體過敏反應的特異性標誌。如果寶寶的血液中的IgE持續較高,就是我們常常說的:過敏體質。
寶寶的「過敏體質」,會遺傳!
遺傳學表明,人體的第5對和第11對染色體上承載著關於過敏體質的基因,只要父母一方時常過敏,其子女該基因被激發的可能會提高25%,即使未在子代身上顯現,也有可能會在孫代身上出現!
寶寶的「過敏」可逆嗎 ?
我國近年來,新生兒過敏率持續上升,幾乎高達40%,其實要了解為什麼,就要知道什麼是過敏。
過敏是機體的免疫應答反應,如果這種應答反應超出了正常範圍,即免疫系統會對自身或者外來的無害物質也進行攻擊,因此而產生的一系列癥狀,就稱為變態反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過敏。
孩子的免疫系統尚在發育過程中,皮膚的角質層也未發育完全,所以在5歲之前,都常常會對很多不常接觸的物質發生過敏反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不耐受」。
這種「不耐受」,常見的有:
光敏性皮炎、冷熱過敏等:很多寶寶由於皮膚角質層未發育完全,在接受長時間日光照射,或周圍環境溫度變化劇烈時,會在皮膚表面出疹、瘙癢、蛻皮等;
腹瀉、腹痛等反應:寶寶的腸道菌群建立也未像成人那麼全面,輔食過早、過快,就很有可能會出現不耐受的反應。
只要避開會讓寶寶出現反應的誘因,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免疫系統逐漸完善後,就會慢慢適應更多的外界刺激,變得不再那麼敏感。所以,就算現在寶寶超敏感,爸爸媽媽也要抱有信心,或許等寶寶大一些了,情況就會好轉呢!
如何避免過敏
過敏原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 吸入性過敏;
2. 接觸性過敏;
3. 食源性過敏;
4. 自體免疫性(過敏體質)
我們建議各位家長逐漸讓孩子接觸「新世界」,不要讓孩子的生活過於乾淨、無菌,而是一次一點地讓孩子適應離開媽媽肚子之後的世界。
平時寶寶生活的環境只要保持乾淨、衛生,定時通風,經常洗曬被褥,勤換衣物即可。
寶寶6個月起添加輔食,也要緩慢進行,剛開始時,每周一次,一次一種,從簡單、單一,到多樣、複雜。
不論什麼時候,只要孩子出現了過敏、不耐受的反應,家長就要注意生活有沒有什麼改變,然後以逐一排查的方法來觀察。比如:孩子吃了一樣從沒吃過的食物、穿了一件新衣服、家裡買了一束鮮花、或者冷熱交替太過迅速等。如果通過日常觀察難以確認過敏原,最好還是諮詢專業的兒科醫生,結合醫生的建議進行過敏原的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