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娃還敢有逆反心?恭喜你!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擺脫父母,又終其一生在迎合父母。
朵媽
@好人一生平安
對於孩子的叛逆,我是傷透心了!什麼辦法都用了,沒轍了!
@不容易
我家寶寶才3歲,越來越不聽話,總是跟大人反著干。這麼小就有逆反心理了,要不要制止他呢?
寶媽們好!
每當看到有人問:「我家娃逆反心理很強,怎麼辦?」朵媽總是在想,你家娃的心理恐怕是——
要想讓娃乖乖照你的話去做,有很多辦法,比如獎勵啦,威脅啦,懲罰啦,甚至正話反說,大人的話術總是比娃要複雜很多倍。但是,朵媽今天想討論的是——
逆反心理真有那麼糟糕嗎?
真的要去強行制止甚至糾正嗎?
NO!!!
你家有個逆反的娃?恭喜你哦~
我們為逆反的娃傷透了腦筋,可是,我們真的想要一個不逆反的娃?
比如這樣?↓↓↓
寶寶,來,吃青菜。
我不愛吃青菜。
來一口,吃了長高哦~
……好吧……
這樣?↓↓↓
寶寶來打針,不怕痛,不能哭哦~
哎喲……寶寶不痛。
這樣?↓↓↓
在幼兒園聽老師的話,不要再尿褲子啦~~
好的……嗚嗚嗚……媽媽再見。
這樣?↓↓↓
這麼容易的加法,怎麼老做錯!抄10遍!
哦。
還是這樣?↓↓↓
見到你親大姨怎麼不叫人?沒禮貌!
大姨。
多麼聽話的娃呀!不只不逆反,連個「不」字都幾乎沒說過。
可是,很多事情你永遠都沒法知道:
他不吃青菜,是因為被青菜卡過喉嚨,自己默默哭了好幾回;
他真的很怕打針,那個白衣服的護士下手真狠,好痛好痛;
他不喜歡在幼兒園裡集體上廁所,因為時間到了沒尿出來會被老師吼;
他算錯加法題,是因為想試下新學的心腦速算,除了那一道題,其他題目都用新方法算對了;
他不是不叫大姨,而是小小的叫了一聲你們都沒聽見,你們自己聊天的聲音太大……
不逆反的娃,不會讓你知道這些事情。你和他之間,也越來越沉默, 只剩下「好」「嗯」「行」。
就算是逆反心很強的娃,也是迎合了你無數次的。
我們做父母的,不能動不動就給娃貼標籤:你叛逆!你倔強!你是熊孩子!
我們不能對他們無數次的迎合視而不見呀!
比如,你一定對娃說過:「來來來,媽媽最喜歡吃青菜的寶寶了。」說完娃真的照做了,你一定會迅速回應,誇讚他、親吻他,這讓他馬上明白:媽媽希望我吃青菜!吃青菜就能被誇!
一段時間內,娃會很樂於以此來向媽媽示好——看到沒,他在多麼熱切的迎合你啊!那是娃的本能。
有一天,他厭倦了,或者他發現天天吃青菜很難受,就會打破這種聯接:「我不吃!」——這種逆反,也是娃的本能:他的自我意識在成長。
你我何嘗不是?你我的娃又何嘗不是?
迎合父母雖然是一種本能,但是缺乏或者隱藏自我的結果。
迎合父母的人,一定不是個獨立的人。至少,在父母面前,沒有獨立人格。
這聽上去挺悲觀的,好像一竿子打死了所有人。你可能會說:
「我明明很獨立啊,但是,我還是會下意識去迎合父母,成為他們希望我成為的人,過上他們希望我過上的生活。他們的期盼太根深蒂固了。我打拚事業,就是因為父母對我的期待是出人頭地;我想嫁個有錢人,就是因為父母希望我不再吃苦。」
這說明,你可能意識到,有兩個「我」存在,一個是父母眼中的「我」,一個是真實的「我」,它們是分裂、甚至對立的,心理學上稱為「假我」和「真我」。
最早提出「假我」的是英國兒科醫生、著名精神分析師溫尼科特,他認為:
簡單點說,形成真我的娃,能自如的感知到自己的需要、願望、恐懼、憤怒等等,並能以適當的方式表達(比如語言、行為等)順暢表達這些感覺。
而那些發展出假我的娃呢,就與自己的真實情緒比較疏遠。
久而久之,他們對於外界的期待很敏感,但對於自己真實的願望、需要和情感,卻嚴重缺乏感受能力。
舉個栗子~~
中國式家長最希望教給娃的兩個點:一個是守孝道,一個是聽話。這兩個點還經常形成莫名其妙的因果關係:聽話就是孝順,孝順就要聽話。
但是,孝順,聽話,都未必是娃的「真我」,那只是迎合的結果,是「假我」。
「真我」是什麼樣子呢?娃可能不知道。長大後,一邊是追求「真我」的意識啟蒙,一邊是習以為常的「假我」,兩個「我」的鬥爭會給他帶來深深的困擾,甚至造成陰影。比如,這樣↓↓↓
那麼,「真我」的娃,「假我」的娃,你更想要哪一個呢?
但願若干年後的某一天,你的娃回憶起自己的前半生,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我小時候在家裡,爸媽把他們的意見告訴我,我就跟著他們的意思走。要是我的意見跟他們不一樣,我也不讓他知道,因為他知道了會不高興。後來我出嫁了,住在老公家,我從爸媽手裡轉移到老公手裡,什麼都歸老公安排。他愛什麼,我也愛什麼,或者假裝愛什麼——我不知道是真還是假——也許有時候真,有時候假。現在回頭想一想,我簡直像個要飯的叫花子,咬一口吃一口。"
這是易卜生話劇《玩偶之家》里那位憤而離家的娜拉說過的話。但願這話里,沒有你的影子,更沒有你家娃的影子。
TAG:朵媽陪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