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硝煙起:合作是出路 「互掐」無贏家 特約
孫立鵬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
當地時間3月22日,特朗普簽署《「301」調查的美國行動總統備忘錄》,根據「301」調查結果,認定中國損害美國知識產權,宣布對華採取一系列保護措施。中美經貿摩擦陡然升溫,已嗅到硝煙的味道。
「挑事」醞釀已久
2017年8月,依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款,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宣布對華髮起貿易調查。此後,美國召開多場聽證會,一直為對華貿易施壓「攢材料」、「找借口」。今年1月,相關報告提交至總統後,特朗普欲利用國情咨文等時點對華「發難」,但始終懸而未決、引而未發。USTR在不斷完善、升級對華「全套」貿易施壓措施。
上周,繼美國多家媒體爆出「特朗普將對華動手」後,萊特希澤本周在眾院籌款委員會、參院財政委員會的兩場聽證會證詞格外引人關注。他將矛頭對準中國,認定中國強迫技術轉移、限制美企在華投資、幫扶中企對美國技術併購等行為損害知識產權,不僅聲稱對中國數百億美元的產品加征關稅,而且目標瞄準《中國製造2025》相關產業,欲削弱中國經濟競爭力。
當前,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對華採取「三重」措施:一是要求萊特希澤15日內列出對華產品加征關稅初步清單,與各方磋商後,發布最終清單並執行;二是將中國「歧視性」許可證問題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三是要求美國財長與其他機構高官磋商,限制中國刻意併購美國先進技術的投資行為。
值得高度關注的是,特朗普在簽署後的發布會上宣布,對華價值600億美元商品關稅的貿易措施馬上到來。
同時,美國已做好中美多輪貿易衝突的準備。萊特希澤表示,一旦中國對美國進行貿易報復,美國將採取一切貿易手段加以反制。如果貿易戰升級,特朗普甚至以《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為依據,對華商品全面加征高關稅。
施壓意欲何為
在對華貿易問題上,美國國內不乏理性聲音。上周,45家美國商業協會聯合致信特朗普,呼籲暫停對華商品加征關稅計劃。美國國內學界也有「關稅計劃違反WTO規則」的理性立場。但是,特朗普力排眾議、一意孤行,突然提高對華施壓「調門」、強硬出牌,具有多重目的:
一是鞏固執政地位需要。在「通俄門」、「騷擾門」纏身、執政團隊「離職潮」不退、民意支持率陷入低迷、中期選舉將至的大背景下,特朗普對華示強,意在轉移國內矛盾焦點,凝聚民粹主義共識,鞏固執政基本盤。
二是獲得更多談判砝碼。美國政府官員承認,美國對華貿易政策完全進入了「未知水域」,當前做法可以試探中國的反應和紅線。特朗普真正需要的不是對華全面貿易戰,而是以強硬施壓獲得更多談判砝碼。一邊高舉關稅大棒,一邊未完全關閉溝通渠道。通過極限貿易施壓,欲迫使中國不斷讓步,獲取現實經濟利益。而短期的目標,就是「立即」實現削減1000億美元的對華貿易逆差。
三是欲「國際樹威」。當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重新談判已經完成7輪,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升級談判也進入關鍵期。美英貿易談判正在考慮當中。美國對華表現強硬立場,甚至不惜貿易戰的宣示,可顯示維護「美國利益優先」決心,樹立「不後退」國際形象,在其他談判中佔有先機。
合作才是正道
前不久的G20財長會上,美國貿易保護行為已經引發他國詬病。對華貿易施壓後,美國股市當日暴跌、商界風聲鶴唳。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既沒有國際支持,也不得國內人心。自古以來,貿易戰沒有贏家,合作是唯一正道。
中美偃旗息鼓、重回穩定經貿關係的希望依然存在。
一方面,兩國磋商「時間窗口」未關閉。雖然,特朗普宣布對華加征全面關稅,但不會立即執行。萊特希澤發布初期清單還有半個月左右時間。此後,美國國內還要磋商評估,距離最終清單的發布仍有一定的時間。因此,在「窗口期」,如果美國真誠對華展開談判磋商,中美經貿關係仍有轉圜趨穩的可能。
另一方面,中美合作潛力無限。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中美雙邊貿易額達7108億美元。兩國經濟依存關係進一步加深。瑞士銀行統計,2016年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中產階級人數最多的國家。中國市場潛力巨大,美國難以忽視。在能源、基礎設施、金融服務等領域,中美合作前景廣闊。
因此,美國應該摒棄零和思維、改弦易轍。中美兩國可攜手通過把經濟「蛋糕」做大的方式,化解分歧、凝聚共識、獲得雙贏。只要中美認同合作,辦法總比問題多。但是,如果特朗普對華經貿施壓仍不收手、繼續「玩火」,中國的工具儲備足以強硬反擊。
中國是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堅定捍衛者,貿易戰歷來不是政策選項。但若美國執意拖華「下水」,中國絕對不會懼怕!
※網路消費時代個人信息在裸奔 九龍治水局面待改觀
※除了把你絆倒,它還能這樣用,別再浪費了!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