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沒想到吧!老子竟然還有這些與軍事有關的智慧!

沒想到吧!老子竟然還有這些與軍事有關的智慧!

唐代有位叫王真的說老子《道德經》五千言,句句談兵,宋代蘇東坡的弟弟蘇轍說老子和孫子沒什麼區別,這些看法儘管有嚴重的誇張和歪曲,但也不能說絲毫沒有根據。據說毛澤東也認為《老子》是一部兵書。翻開《老子》,直接講兵的地方很多很多。談到老子論兵,立刻碰到《道德經》軍事思想和《孫子兵法》的關係。學界有一個爭論,到底是老子抄孫子,還是孫子抄老子?如果老子在前,就是孫子抄老子,如果孫子在前,就是老子抄孫子。之所以發生這個爭論,是由於老子和孫子有很多相似的軍事智慧,但是這兩人,到底誰在前、誰在後,學界一直沒有定論。例如,《孫子兵法》說:「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君王不能一怒之下就用兵,將軍不能憤恨不已就開戰。 看老子怎麼說:善戰者不怒。善於作戰者絕不為憤怒激昂情緒所左右。這個看法十分英明。戰爭需要十分冷靜地判斷敵情,十分周密地謀劃打法,一怒之下做出的決策往往耽誤大事,耽誤大事的結果往往就是國破家亡。

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被吳主孫權殺害,他的結拜兄長劉備悲痛欲絕,不聽諸葛亮勸阻,憤怒中親自率領大軍七十萬討伐東吳。東吳大將陸遜率軍迎敵,採取堅守政策,消耗遠道而來的蜀軍。蜀軍陣前叫罵,百般羞辱吳軍,甚至脫了衣服,赤身裸體,躺在陣地上,想方設法激怒陸遜,誘他出戰。但是陸遜就是堅守不出,以至於他的部下都說他是膽小鬼,甚至跑到孫權那裡告他的狀,說他臨陣怯敵,不敢出擊。但是孫權信任陸遜,不聽信小報告。陸遜仍然堅持防守,等待時機。劉備激憤中犯了致命的錯誤,竟然在山林中連營紮寨,犯了兵家大忌,結果讓陸遜抓住破綻,火燒連營,取得著名的夷陵大捷。後人寫詩讚頌陸遜說:「三分自是多英俊,又顯江南陸遜高。」劉備呢,全軍覆沒,幾十萬人馬只剩下一百多人逃到了白帝城,最後演出了白帝託孤的悲劇,含恨而亡。劉備的教訓就是忘記了老子說的:「善戰者不怒」,不僅大仇未報,還破壞了孫劉聯合抗曹的戰略聯盟,使蜀國長期處於被動局面。

還是三國的事。魏國主帥司馬懿率大軍和蜀國PK,蜀國主帥諸葛亮深知蜀國國力遠遠不如魏國,長期打下去肯定耗不起,於是想辦法速戰速決。司馬懿呢,老謀深算,看透了諸葛亮的戰略意圖。他也像那位吳國的陸遜一樣,任憑蜀軍百般挑釁,就是堅守不出。諸葛亮為了激怒司馬懿,甚至派人給他送去女人的裙子、耳環等等,說他身為大軍統帥、七尺男兒,卻像個女人一樣膽小如鼠,不如穿上裙子、戴個耳環,做個女人吧!您瞧!要讓司馬懿變性。這對於一個堂堂大軍統帥,該是何等的奇恥大辱!但是司馬懿一笑置之,不為所動。最後諸葛亮硬是沒耗過司馬懿,病逝五丈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軍只好撤回了本土。蜀國和魏國的戰略角逐,以蜀國失敗而告終。司馬懿之所以成了贏家,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記住了老子的話:「善戰者不怒。」將欲取之,必故與之。再來看《孫子兵法》:「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所謂戰爭,就是狡詐手段的較量。因此,擅長卻要裝作不擅長,採用卻要裝作不採用。本來在近處,卻製造在遠處的假象;本來在遠處,卻要製造在近處的假象。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兵不厭詐。

再來看老子版的兵不厭詐:「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你想封閉他嗎,就先讓他張揚張揚;你想削弱他嗎,就先讓他強橫強橫;你想廢掉他嗎,就先讓他興旺興旺;你想奪取他嗎,就先給他點甜頭。我們來看漁民打漁。那漁網首先總是要張開來拋出去,魚兒進來了,才將漁網收起來。這是典型的「將欲歙之,必固張之」。欲擒故縱,也就成了戰爭慣用的套路。春秋時期吳國打敗越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立志復國,但表面上卻對吳王百依百順。吳王要什麼給什麼,糧食、馬匹、兵器、戰船,大量戰略物資還有美女等等,源源不斷地從越國運到吳國。吳王對勾踐放了心,轉而向齊國和晉國兩大強國挑戰,結果國力耗盡,勾踐趁機起兵,一舉滅掉了吳國。這是古代的例子。現代的例子,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心腹愛將胡宗南率20多萬王牌軍進攻延安。中共中央主動撤離延安,誘敵深入,胡宗南佔領延安,得意洋洋,以為佔了大便宜,結果解放軍集中優勢兵力,幾個戰役下來,胡宗南的精銳部隊損失殆盡,只好狼狽地逃離了陝北。這都是「將欲取之,必固與之」的典型戰例。總之,戰爭的藝術,就是想盡辦法製造假象,千方百計迷惑敵人,這就是兵家的辯證法。老子和孫子都深通這個辯證的方法。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談到戰爭最寶貴的思想不在於這個戰爭辯證法,而是他在談論戰爭時體現的人道情懷、和平精神和反戰意識。出於關注民生疾苦的人道情懷,老子令人驚心動魄地指出了戰爭的破壞性後果: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軍隊駐紮之處,一定荊棘叢生,一場大戰過後,必然出現荒年。因此老子強烈地提出了反戰主張:「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兵革是不祥的東西,大家都厭惡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老子又警告說:「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意思是說,用大道輔佐君主的人,不靠兵力逞強於天下。如果迷信武力,很容易遭到報復,這就叫「其事好還」。如孟子所謂「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我害人,人也害我。冤冤相報,惡性循環,無休無止,大家都輸。因此人對人,國對國,都是冤家宜解不宜結,仗是能不打盡量不打。你看今天的中東,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打得不可開交。你今天幾顆自殺炸彈,他明天一陣狂轟濫炸,互相報復不斷升級,雙方都生活在恐懼和仇恨中,不僅給自己,也給世界帶來了大麻煩。

老子的軍事智慧有 善戰者不怒。 唐代有位叫王真的說老子《道德經》五千言,句句談兵,宋代蘇東坡的弟弟蘇轍說老子和孫子沒什麼區別,這些看法儘管有嚴重的誇張和歪曲,但也不能說絲毫沒有根據。據說毛澤東也認為《老子》是一部兵書。翻開《老子》,直接講兵的地方很多很多。真是沒想到啊,老子竟然有這麼多的軍事智慧,太讓人感到震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 的精彩文章:

網吧玩過的遊戲,是你回味的青春【共鳴】
《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這部有血有肉的三國劇你們追了嗎?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