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飛蟲撲面困擾遊客 園方:搖蚊不叮人
日前,頤和園西堤沿線遍布形似「蚊子」的飛蟲、成群結隊,胡亂撲向遊客面部,令人感到不舒適。住在附近的居民,遛彎時不得不提前做好防備。頤和園管理處向記者證實,該飛蟲為搖蚊,每年這個時候大量繁殖,為期兩周,考慮到生態環境,園方已採取掛粘板等物理方式干預。
遊客:飛蟲撲面實在煩人
前天傍晚,記者從頤和園西門入園,沿著西堤步行,越靠近河岸飛蟲越多。坐在河岸長椅上休息的遊客,不一會兒就被飛蟲團團圍住,遊客不停地揮手驅趕,沒坐兩分鐘就起身離開了。記者看到,河岸兩邊的石頭、樹木等表層爬滿了小蟲子,除了吸附在靜止的物體上,遊客身上多有飛蟲「光顧」,讓大家感到非常困擾,還有遊客擔心是吸血的蚊子。
在河岸旁,不少攝影愛好者架起相機,守在一旁等待拍攝河面嬉戲的野鳥。攝影者的帽子上、身上、儀器設備上落滿了飛蟲。「每年都這樣,再過一段時間湖上開船了,漸漸的就好了。」其中一位攝影愛好者指著河邊枯萎的水草說,「這種飛蟲喜歡水草地,天氣越暖和,繁殖越多,院子里其他地方少見。」不少來攝影的遊客表示,為了抓拍照片,一步也不能離,雖討厭它們在眼前晃來晃去,但不得不忍著。「坐一會兒,站起來動一動,拍一拍衣服就飛走了。」
附近有不少居民來園內遛彎,有居民甚至戴上了口罩防備。居民章女士已經見怪不怪了,「今天的飛蟲還不是那麼多,前幾天趕上了一次,群蟲亂舞,直往你臉上撲,我都不敢睜眼睛,生怕飛到眼睛裡,感覺特別不舒服。」她告訴記者。
管理方:搖蚊不叮人
記者注意到,目前園內很多樹上掛著黃色粘板,粘板兩側密密麻麻,都是被粘住的飛蟲。這種蟲子身體像針管一般,左右各有三足,翅膀通透,頭部有兩根毛茸茸的觸角,形似蚊子,但細觀其形體特徵,與夏季常見的蚊子又有所差異。
記者從頤和園管理方證實,該飛蟲為搖蚊,每年羽化期出現,為期兩周,主要分布在臨水地帶。「這周基本進入尾聲,主要會引起遊客感官上不適,但搖蚊不叮咬遊客,並沒有危害性。」園方表示,搖蚊是魚類天然的餌料,是生態鏈組成部分,且搖蚊集中在公園西邊,西邊是生態涵養區,因此沒有採取噴葯處理。考慮到遊客的感受,園方採取了一系列物理辦法,「樹上掛的黃板能粘住部分,其次,人為攪動河面降低其羽化成功率來減少數量,這項工作正在進行中。」
(汪慧賢 崔紅)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