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不適卻查不出原因,可能是腸道菌群失調惹的禍!
王女士今年38歲,經常動不動就肚子疼、拉肚子,稍微吹點涼風或者吃些東西就會肚子不舒服,外出的時候經常到處找廁所。
為此她也去醫院看過,但腸鏡、胃鏡輪番檢查後,都沒發現什麼問題,最後診斷為腸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病,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以及腹瀉、便秘等排便習慣的改變。全世界腸易激綜合征的患病率為3%~25%,亞洲國家報道為4%~10%。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目前腸易激綜合征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普遍認為該病系內臟敏感性升高、腸道運動功能障礙、遺傳或環境因素、心理因素、腦-腸軸功能失調等所致。近年來隨著對腸道菌群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證據表明腸易激綜合征可能與腸道菌群失調以及由此導致的腸粘膜屏障紊亂及低度炎症反應激活存在密切關係。
腸易激綜合征分為腹瀉型(每天排便次數大於3次)、便秘型(每周排便次數小等於3次)、混合型(腹瀉便秘反覆交替)。這些患者為何有的吃什麼都拉肚子?有的卻吃什麼都拉不出呢?很可能是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在從中作梗。
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是指遠端腸道內菌群因各種原因移位進入小腸,主要表現為營養吸收不良 、腹瀉 、腹脹及小腸動力異常等。大量研究顯示,腸易激綜合征患者中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發生率較高,且根治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後相關的癥狀可部分緩解,這說明二者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通常,正常人的小腸細菌密度在102 CFU/mL,若小腸液細菌培養菌落計數大於105CFU/mL ,則是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診斷金標準,但這是一種侵入性的檢測方法,可操作性不強。
那麼,如何才能簡便地知道自己的小腸菌群是否有問題呢?
說起腸道菌群紊亂,很多人比較容易想到的就是腹瀉、便秘、脂肪肝、肥胖等消化科疾病。其實,細菌就像空氣一樣,在我們人體無處不在,和我們人類和諧共生,被稱為人體的「隱形器官」。
菌群紊亂和很多疾病都有密切關係。例如口腔科的口臭、齲齒,皮膚科的過敏症,神經科的抑鬱症、焦慮症、老年痴呆症等疾病。最新的研究表明,很多慢性疾病都是從腸道菌群紊亂開始的。
近年來,無創、簡便、安全的乳果糖呼氣試驗檢測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在國際上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周到君了解到,目前上海華山醫院消化科與無錫尚沃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應用其獨家開發的納庫侖呼氣分析儀,可一機同時檢測患者呼出氣中氫氣、甲烷和一氧化氮的濃度。呼出氣中氫氣或甲烷超標,提示腸道產氫氣菌屬或產甲烷菌屬過度增殖,與腸易激綜合征患者表現出的腹瀉或便秘相關。呼出氣一氧化氮的丰度可反映腸易激綜合征患者體內系統性慢性炎症的風險。
陳堅博士介紹說,這項研究主要是為了給廣大腸易激綜合征患者提供一個新的診斷思路和方法。採樣分析發現問題後,我們可以採取一些針對性的措施,用一些抗生素清除雜菌,或者用功能性益生菌進行干預,來調整腸道菌群,緩解病人的臨床癥狀。從現在收集的病例來看,不少患者在進行針對性治療後,腸易激綜合征的癥狀有了很大的緩解,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所有患者年齡在18-80歲,均曾經接受糞隱血試驗及結腸鏡檢查排除腸道器質性病變,符合國際公認的腸易激綜合征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包括:曾患胃腸道腫瘤;其他嚴重的系統性疾病;1個月內應用過任何抗生素;近2周內曾連續服用腸道微生態製劑、通便藥、止瀉藥超過3天。
想要進行檢測的小夥伴們注意啦,這個檢測目前是一個科研項目,檢測是免費的,但需要通過消化科專業醫生的檢查評估,如果符合適應症,醫生會發一套採集氣體的採樣器給你,你只需按照要求,採集好氣體後送到醫院就行。
陳堅博士表示:「人的腸道就像一個發酵罐,什麼樣的飲食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菌,喜歡吃蔬菜、粗糧的人體內就是分解膳食纖維的細菌為主。因此,我們平常一定要保證飲食的多樣性、平衡膳食,葷素搭配,適當補充新鮮的蔬菜水果。長期的飲食平衡,也會使得腸道里的菌群更加平衡。」
※胃以食補,腸胃不好有這幾個可怕的危害!
※小棍棒,打出腸胃大健康!
TAG:腸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