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八寸晶圓供貨緊張 MTK旗下電源管理晶元醞釀漲價10%

八寸晶圓供貨緊張 MTK旗下電源管理晶元醞釀漲價10%

聯發科全力衝刺毛利率,傳旗下電源管理晶元廠立錡正計劃向客戶端爭取漲價,漲幅8%到10%。若成局,將是聯發科集團開出的漲價第一槍,有利毛利率持穩向上,下半年可望站回久違的四成大關之上。

這主要與八英寸晶圓的大範圍缺貨和供應緊張有關。

據了解,8寸晶圓代工交期逐步拉長為四到五個月,近期還有再往後遞延現象,導致電源管理晶片供應吃緊,為聯發科旗下電源管理晶片廠立錡爭取漲價助攻。

8寸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以世界先進(Vanguard International)為例,該公司到5月前產能爆滿,不少IC設計加價才有機會拿到產能,主要客源就是電源管理等應用,客戶搶下單挹注下,本季淡季不淡,全年獲利看增二位數。

隨著晶圓成本持續墊高,且產能吃緊,為IC設計業者找到漲價的出口。由於近期急單較多,市場傳出,晶圓代工廠已向客戶通知第3季的交期將延長。法人認為,這一波晶圓成本拉升和產能吃緊下,對以往漲價不易的晶片廠來說,無疑提供最佳的議價條件。

而從聯發科內部看,將提升毛利率為其首要工作,最近幾季效益浮現,以去年第4季為例,單季毛利率拉高至37.4%,季增一個百分點,連續三季毛利率走高,也是近七季最高。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多次宣示,對於改善行動運算市佔率和毛利率「雙率」表現深具信心,成長型產品線未來二到三年平均年成長率將達兩位數。

聯發科毛利率自2015年第4季起跌破四成大關,若今年第3季能重回40%以上,將是睽違11季後,重新收復「毛利率四成」這個重要關卡。聯發科則表示,沒有漲價計劃。

供應鏈傳出,聯發科因為去年初毛利率一度跌破34%,營運策略轉以追求毛利率為最高指標,近期並將毛利率控管對象由母公司擴散至子公司,要求各事業體守住毛利率表現。據悉,去年成為聯發科旗下營收創新高子公司的立錡,因為成本居高不下,且客戶端需求向上,在考量毛利率表現的情況下,正準備向客戶端爭取調整電源管理晶元的報價,漲幅落在8%到10%之間。

法人認為,以聯發科集團的產品線來看,智能手機晶元、電視晶元、光儲存晶元等都不易漲價,只有立錡的電源管理晶元居於較佳位置,且已成為新款手機晶元公板搭配的唯一選項,較具備漲價的機會。

據悉,聯發科為改善毛利率,已針對當初造成毛利率直線下降的智能手機晶元產線,全力重調成本結構,並於這兩季陸續見到成效。

立錡

台灣最大的電源管理IC供應商之一

立錡成立於1998年9月18日,為台灣最大的模擬 IC龍頭,原主攻電源管理領域,為主機板電源管理IC全球最大供應商之一,近年將產品應用逐步轉型至行動設備市場。2003年,獲得Intel Capital入股,為Intel合作夥伴。

公司主要產品分為四大類,分別為電源轉換IC(Linear Regulator、DC/DC Converter)、電源管理IC(Linear/ ACPI Controller、Charger)、電源保護IC(Power/ USB Switch、Battery Protector)及電源驅動IC (FET Driver)等,產品應用涵蓋3C各領域,依其終端應用產品主要區分為:主機板、筆記型電腦、繪圖卡、網路通訊、手機、數字相機、手持式設備、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儲存設備、LED照明,以及其他應用於各領域的電源產品。

2015年Q2產品應用比重為電腦類佔27%、通訊類佔28%、消費性電子類佔34%、其他佔11%。

2015年9月7日,聯發科宣布收購模擬IC龍頭廠立錡,規劃透過旗下子公司旭思投資以每股195元公開收購立錡股權,分為兩階段收購,將於2015年底前完成35~ 51%,第二階段則於2016年Q2完成。

聯發科技董事長暨首席執行官蔡明介表示:立錡科技專註在模擬晶元市場,擁有優秀的經營及研發團隊,提供完整的電源管理相關產品,滿足廣泛及多元的客戶需求。相信透過本次收購將可結合兩家公司的競爭優勢,進而將集團的平台效益最大化,同時強化聯發科技在物聯網 (IoT) 相關領域的布局。

立錡科技董事長邰中和表示,聯發科與立錡科技在電源管理的知識產權與產品上可實現互補;此外,各類終端產品的規格不斷升級,對整合型電源管理的要求也更加複雜且多樣化,加入聯發科後,可以更有效地從系統平台的角度,進一步優化電源管理解決方案,協助客戶推出高競爭力的產品,並進一步擴大立錡科技的模擬晶元產品與市場版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子技術應用ChinaAET 的精彩文章:

Buck變換器近遠端反饋的模擬分析與應用
Maxim TTS 部常務董事Anders Reisch談高效技術服務體系

TAG:電子技術應用ChinaA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