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史之亂的影響如何?

安史之亂的影響如何?

「安史之亂」是開元、天寶年間社會矛盾迅速激化的產物。首先,唐玄宗晚年不問政事,尤其是納楊貴妃之後,更專以聲色自娛。玄宗對貴寵之家賞賜無度,耗費了大量的財物。為迎合上意,許多大臣都成了聚斂能手。玄宗後期當權的李林甫和楊國忠都是姦邪佞人。他們妒賢嫉能,胡作非為,使唐朝的政治更加昏暗。其次,玄宗後期的軍事形勢由原來的「內重外輕」逐漸變成「外重內輕」。這一則是因為玄宗好立邊功,常年窮兵黷武的結果,二則是府兵制瓦解的產物。

隨著均田制的瓦解,農民無力承受兵役負擔,極力逃避兵役。因兵源枯竭,府兵制被募兵制所代替。推行府兵制時,地方兵力分散,中央掌握重兵,故「內重外輕」。府兵制破壞後,中央雖有驢騎,但不堪一擊,精兵猛將都集中在邊鎮。當時,唐朝全部兵力約五十七萬,邊鎮兵員共四十九萬,中央和內地兵力只有八萬多,僅及邊鎮兵力的六分之一。再次,地方割據勢力膨脹。掌握邊鎮武力的是節度使。節度使不僅管軍事,而且掌管地方行政和財賦等權力,很快發展成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

由於這些因素的促使,755年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當安祿山出身於營州雜胡,被玄宗先後任命為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他多次到長安,對唐政府的腐敗和空虛了解得很清楚。史思明是安祿山的密友,官至平盧兵馬使。安祿山以奉密旨討伐楊國忠為名,於范陽(治今北京)起兵,率兵十五萬,南下攻唐。唐軍毫無準備,望風瓦解。叛軍迅速渡過黃河,攻陷洛陽,直抵潼關。756年,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不久便攻佔長安。唐玄宗倉皇逃往四川,肅宗在靈武(今屬寧夏)即位。叛軍所至十分殘暴,人民紛起反抗。

757年,安祿山在洛陽被其子慶緒所殺。唐向回紇借精兵四千,長安、洛陽為唐將郭子儀等所收復。759年,史思明殺安慶緒,回范陽自稱燕帝,並再度攻陷洛陽。761年,在向長安進犯的途中,史思明被其子史朝義殺死。史朝義逃往河北,部下多不聽指揮,紛紛向唐朝投降。763年,史朝義窮蹙自殺,歷時七年多的叛亂終於平定了下去。安史之亂所帶來的後果是嚴重的。首先,社會生產受到了一次大破壞。尤其是黃河中下游一帶「人煙斷絕,千里蕭條」(《舊唐書·郭子儀傳》),鋒鏑餘生的人民甚至「以紙為衣」(《舊唐書·回紇傳》)。其次,安史之亂打破了唐朝的統一局面,藩鎮割據勢力越來越強,戰亂頻仍。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亂 的精彩文章:

安史之亂是造成唐朝藩鎮割據的禍首嗎?
起兵,腰斬盛唐的安史之亂

TAG: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