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不要因為黑景甜,就一棒子打死這部影片

不要因為黑景甜,就一棒子打死這部影片

深 V 電 影

感悟人生只需一刻鐘

文章轉載:

銳影Vanguard

3月份是陀螺月。

繼奧斯卡之作《水形物語》上映後,由陀螺製片的《環太平洋2:雷霆再起》也在3月23日登陸國內院線。

還記得五年前看第一部時,走進影廳前還以為是抗戰題材,走出來之後,摘下IMAX眼鏡才發現兩行清淚爬滿老臉。超級怪獸與巨型機甲的組合是很多人沒料到的,影迷紛紛感慨:電影工業已經發展到這一步了,小時代居然還有票房!

隨著電影工業水平的提升,特效已經無法成為一部電影的核心賣點了。

拿漫威宇宙來說,同是超級英雄題材,為什麼特效佔比不到10%的《金剛狼3》的口碑,能甩開90%特效的《黑豹》十條街呢?

還是那句話,能否講一個好故事,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當然這並不代表《環太平洋1》的故事不好,相反,碗哥曾在五年內多次反覆欣賞這部大眾眼裡的爆米花電影。除了怪獸肆虐地球時的快感和「流浪者」等機甲運作時的機械聲,《環太平洋》有一個深沉的內核:人機交互。

雙動力系統要求多個宇航員必須達成「情感交互」,一個地道的WAST與從小失去父母的小女孩如何交流;

炸毀「蟲洞通道」獲得一勞永逸的辦法,是讀懂怪獸的思維,兩種迥異的物種該如何交流;

笨重的機甲為什麼能靈活自如地輾轉騰挪?也是因為人在機器的大腦中,用數據推算出機甲的續航、能量等。

怪獸死忠粉陀螺拍出《環太平洋》,想告訴觀眾交流溝通的重要性。

那些吐槽駕駛員像在健身房對視的說法,真是挺好笑的。

然而,這些不至於讓《環太平洋》淪為爆米花電影的元素,在續集中,全都不見了,除了前一部開眼特效外,幾乎沒有亮點。

如果人物臉譜化,故事老套,那請問流浪者和擎天柱還有什麼區別?

答案很悲觀:《環太平洋2》與近兩年的《變形金剛》系列別無二致,善惡雙方隨便找個理由後,對壘,開打。

上午看完《環2》,至於感受...這麼比喻吧。

最近什麼最火?當然是抖音。

從美女到寵物,從搞笑到技術流,從遊戲到明星,它幾乎能承包你所有的碎片時間。

總之一句話,能吸引到男人(影迷)的眼球,up主們就成功了一半。

至於另一半,要看化完妝之後能拿幾分。

你花上三天三夜什麼都不做,只刷抖音,再能翻出新鮮的東西算我輸。

這也是《環2》的缺陷。

審美疲勞會給觀眾帶來厭惡感,即使不厭惡,也不能再吸睛。

所以我們經常聽到重度用戶的抱怨:哎...這玩意兒越來越沒勁。

抖音背靠某超級流量公司,人家有用戶基礎,不追求內容深度。

但《環2》你不是抖音啊,在中國沒那麼大知名度啊。

陀螺導演都這麼牛了,豆瓣上標記《環1》的不也才26萬嗎?

你也不是漫威啊。

宇宙第三階段才出來的《奇異博士》分分鐘將你擺平啊!

對電影態度的浮躁,讓《環太平洋2》有了天然的硬傷:劇情膚淺、打鬥模糊、節奏稀爛......

碗哥推測這兩天將有不少同行站出來噴。

景甜無疑成了這場討伐中,被開刀的口子。

什麼「豆瓣5.8,景甜職業生涯新高」,「從霸道總裁向鄉鎮企業家轉型的景甜」,「景甜怪獸宇宙第三部」,以及那個「背後金主」的萬年老梗。

剛上映一天,評論區如排山倒海——

始終無法理解此類影迷的優越感從何而來;

也從來沒找到演員景甜的黑點究竟在哪。

至少景甜在這部影片中,完成了劇本賦予她的功能性角色。

網上有人猜測景甜成了這片子的大反派,這個推測不太靠譜。

從合拍片以往的經驗來看,景甜飾演的邵麗雯,肯定是一個外表嚴肅內心善良的正義人士,哪怕喜歡耍酷,那也是在彰顯我們大國的氣勢。

反倒是,抱著黑某人的心態進入影院,不免會成為井底之蛙。

除了景甜,《環2》里有不少遍布角落的中國元素,算是槽點,也算是亮點吧。

首先,機甲中的戰鬥機,復仇流浪者。

近戰時,流浪者打的一手七傷拳;遠攻時,還新開發了引力彈弓。

當然,流浪者標誌性的抱拳動作,照搬了中國功夫。

跑得最快的鳳凰游擊士,手中握著形似大鎚的武器,換個角度看,是中國武俠世界中的「血滴子」。

下圖這把雙劍就比較明顯了,靈感來源於劉皇叔的雌雄雙股劍。

也有網友說,最後流浪者乾死怪獸的招式是如來神掌,只不過一個攥拳,一個掌擊。

景甜飾演的邵麗雯,背靠超級家族企業,儘管是軍工產業,但放在影片中不難讓人想起邵氏兄弟;

片中坐落於美國的獵人基地,辦公室門口都明確標識了中文;

主演約翰·博佳耶沒忘了在空檔的時候,到中國農村走一走轉一轉。

如果你有阿Q的精神勝利法,可以把這部影片看成是我國的一次文化輸出。

簡單透露一下《環2》的故事線。

人物關係承接上一部,主要劇情當然也是打怪獸。

第一部終極大戰結束後,海底蟲洞被再次打開,地球再次陷入被巨獸侵襲的危機。

從預告片中得知,高潮戲中有兩個四級怪獸和一個五級怪獸;如果你足夠眼尖,會發現有些怪獸甚至披上了機甲。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機甲感染成了巨獸,還是巨獸配備了機甲裝備?

兩種猜測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劇情走向,但相同的是,一場硬碰硬的肉搏在所難免了。

第一場正面剛,發生在影片20分鐘左右,悉尼。

流浪者面對的,是一隻身披機甲的怪獸,不是蝦兵蟹將。這個「半合成怪物」特意針對流浪者打造,有點類似鋼鐵俠的「反浩克裝甲」,它不僅有流浪者的所有技能,還對進行了技能升級。

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它實現了智能化,完成任務後即刻返程,絕不戀戰。

不久,獵人基地搞清楚了這隻怪物的動機,迅速布置戰術。

悲催的是,駕駛員供不應求,未有過實戰經驗的機甲學員們冒險上陣。

和上一部「技術宅拯救世界」一樣。

在獵人基地和邵氏集團的配合下,改變敵強我弱的關鍵點,落在了上一部那名技術宅身上。

看過前作的都知道,這貨是個怪獸研究者,患上了收集怪獸器官(包括糞便)的癖好,當然也正是因為他,人類完成了與怪獸的精神交互。

這一部里他又玩兒了什麼幺蛾子,碗哥就不劇透了。

作為一部追求視效的影片,《環2》的技術環節碗哥認為還是可以的。

比如機甲的設計更輕盈,相對打鬥場面也會更流暢。

大反派也不是無名鼠輩,陀螺作為骨灰級怪獸迷,直接用日語發音kaiju。

不少鏡頭都有哥斯拉的影子。

內景機甲裝備和駕駛艙的設計上面,相對於第一部也進行了升級,全程機械式操作,基本都替換為模擬電子技術。

所以,如果以特效為賣點,《環太平洋2》還是很有實力的。

說白了,就是干架!

特別是機甲與怪獸在近身肉搏時,拳拳到肉,強有力的打擊感讓觀眾非常爽。

有人說,《變形金剛》的機械感已經過時了,幹嘛還看《環太平洋》呢?

看來有必要科普一下兩者的不同了。

首先,世界觀不同。

變形金剛們雖然生活在地球,但他們的母星叫賽博坦,劇情版圖也擴張到了全宇宙;

流浪者等機甲們是土生土長的地球娃,也只能在地球上對戰,不會飛。

第二,擎天柱有獨立意識,可以自行決斷;而流浪者是一台純機器,需要人類操作;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

兩部電影都是視覺流,但側重點完全不同。

《環太平洋》的重點是雨水、煙霧、怪物口水等粒子元素,天氣、海潮、城市等環境構建是它重點布景的地方,這也是陀螺一向的追求,走得是大氣路線。

而《變形金剛》的重點是骨骼系統。變形金剛要變形,首先要建立一個骨骼的優先順序,比如,手臂是父級,手指就是子級,父級帶動子級,子級則不然,走得是精緻路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電影 的精彩文章:

超形象惡搞短片《假如你的手機是人》
意識流都市心碎囈語《陽光下尖叫》

TAG:V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