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青壯年時期的忽必烈

青壯年時期的忽必烈

人們評價早年的忽必烈「胸懷大志,思大有為於天下」的時代背景,正是蒙古社會物質、文化生活條件起了巨大的變化,窩闊台、蒙哥經營的蒙古王朝,在新生政權、經濟秩序、文治武功等方面,取得了超過成吉思汗時期的重大成就,忽必烈這個「儲君」就是在這個時期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政治立場和雄才大略。40歲以前的忽必烈主要生活在蒙古地區,從成吉思汗後期他正值年富力強時,蒙古大汗所在地就已經改變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世界各地的鉅賈財閥和各路親王使節時常雲集在大汗金碧輝煌的幕帳里。

到窩闊台、貴由及蒙哥三個汗王時期,隨著蒙古大軍征戰的節節勝利,中亞、東歐和中國北方大部紛紛稱臣納貢,大汗都城哈刺和林成為世界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在這種情況下,大汗王族家眷卻仍生活在濃郁的草原生活氣息中。如何改變舊有的游牧生活方式來適應新興的農耕、手工業文明,與繁榮的國際文化和市場接軌,並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禮儀、秩序和方略,是當年忽必烈長期思考和探究的問題。

進入青壯年時期的忽必烈親身經歷了蒙古汗國歷史上統治集團內部最為動蕩的三次汗位虛懸之爭,威震大漠的黃金家族由常年內訌、分割發展到各自為政、另立門系,把先祖成吉思汗浴血奮戰換來的帝國統一和家族鼎盛,一次次推向分裂、危險的邊沿用什麼去維繫這龐大的帝國機器和家族利益,避免軍事頹廢、國力不強乃至外敵乘虛而入,需要的就是中央集權的高度集中和至高無上的汗。當時,身為大汗的蒙哥無疑是一位強權的巨人,但窩闊台、察合台兩系後王卻抗命不遵,與汗王離心離德,著力經營著各自的兀魯思。這種政權與親情的矛盾,也是長期困擾忽必烈的問題之一。

到了忽必烈而立之年,他也沒有統率過軍隊親歷父祖們「馬背上得天下」的征服戰爭,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是在哈刺和林參與各種政治外交外事和民族交往,從漢人、契丹人、女真人、色目人乃至歐洲人那裡了解世界各地情況和風土人情,特別是從各種文人儒士、僧侶道人處吸收知識積累治世經驗,隱約地感到中原大地那片神秘富饒的國土,更能成就一番偉業。那時在他心裡同樣澎湃著的熱血,渴望著來日能像祖、父、兄一般彎弓射大雕,一統江山,以游牧民族野蠻狂熱的性情去實現崇高偉大的政治志向。那就把自己受封的地盤作為大本營,然後再逐漸壯大實力拓寬疆域,這是忽必烈思考的第三個問題。青壯年時代的忽必烈不甘寂寞,志存高遠,眼光已經投向了豐饒的南方,填補了蒙古帝國經天緯地的一項空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忽必烈 的精彩文章:

元世祖忽必烈:為元朝的昌盛和發展做了哪些貢獻?
忽必烈兩次討伐日本為什麼失敗呢?

TAG:忽必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