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們主張師造化,提倡寫生

我們主張師造化,提倡寫生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江蘇徐州人。中國近代傑出的畫家、詩人,畫家齊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繪畫,13歲時學畫山水。43歲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49歲為變革山水畫,行程數萬里旅行寫生。72歲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晚年用筆趨於老辣。擅長畫山水、人物,尤其擅長畫牛。

師造化,就是向客觀世界學習。古人畫畫的筆法和墨法,無一不來源於客觀世界。我們要把人、社會、自然界看成是老師中的老師。

師造化為我國古代有創造性的畫家所提倡。明、清兩代畫壇上食古不化之風,曾遭到一些革新派的反對。清人石濤痛斥那些把「師造化」變成一句空話的正統派畫家,在他的畫語錄中,針對那種脫離生活的一味仿古的惡習,提出「搜盡奇峰打草稿」的藝術主張。他慷慨陳詞:「古之鬚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臟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腸。」他發出了「我自發我之臟腑,揭我之鬚眉」的大膽革新的宏論。

有些畫家終生俯案摹古,「畫於南窗之下」,從來不肯走出畫室;有些畫家從畫室走了出來,看看真山真水,這就很好,比經年關在畫室里要好得多;若能再前進一步,走出來寫生,那就更好了。走出來看看比寫生要差得多,看看只能得到一個模糊的印象,只有走出來寫生,才能深入認識客觀世界,才算名符其實地師造化。

有人出去寫生,貪多求快,匆匆忙忙,勾一些簡略的輪廓,可算是記了一些符號,拿回來再按自己的習慣來畫。這樣難免把作品畫得千篇一律,頂多是在構圖上說明是某某地方,並沒有真正深入描寫對象,更沒有真實反映生活。客觀事實千變萬化,以山水畫的主要表現對象來說,有春夏秋冬,風晴雨雪,朝霞暮靄,變化無窮。如果寫生只勾個輪廓,怎能畫出彼時此地,千變萬化的山水精神面貌?

寫生既是對客觀世界的反覆認識,就要把寫生作為最好的師造化的學習過程。不要以為自己完全了解造化——描寫對象了。最好把自己作為從別的星球上來的陌生的客人,一切都生疏,一切都要重新認識,一切都充滿了新鮮的感覺。不用成見看事物。任何對象都要再認識。俗話說:「心懷成見,視而不見。」寫生就要把自己看成小學生。藝術家對於客觀事物的觀察應當高於一般人,比之一般人更具體,更深刻,更有感情。樹,路過的人天天看,並不在意。一旦經過藝術家的描繪,普普通通的樹,就成了大家矚目的藝術品了。原因就在於藝術家心目中的樹,同普通人心目中的樹,認識的深度和廣度不一樣。

人們常說:江山如畫。實際上江山不可能完全象一幅畫。自然形態的東西很美,所以,我們主張師造化,提倡寫生。但是,自然形態的東西,往往也帶一些缺點,不可能完美無缺。所以,寫生,不能提倡自然主義,做自然的奴隸,無所作為,無所創造。師造化,寫生,要走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道路。畫一棵樹,凡是最精彩的樹枝都要全力肯定下來,盡量發揮,盡量美化,盡量表現。有缺點的部分,堅決刪去,不足的部分,就要按照客觀規律,用自己全部藝術經驗加以補充,使之完整。這樣畫出來的樹,就比自然的樹更美,更理想,更有性格,更有感情了。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不臨字帖,只能越寫越遭
宋畫,叩響生命的價值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