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文化與西方有衝突嗎?

中國文化與西方有衝突嗎?

問:我從小受的教育,都是西方式的思維訓練。後來年齡大一些了,開始對國學感興趣,經常讀經論,也經常坐禪。我發現中國人講的東西與西方人講的東西差別很大,在思維上幾乎是相反的。西方的思想讓我好動,中國的思想讓我好靜。這麼看來,說中國與西方存在著文化衝突,應該是有道理的吧?

程東:好靜是我們文化的特點。可見長久以來中國人都習慣這麼做,這可能跟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農耕生活多是以靜觀動,然後以靜制動。所以在靜上觀,在靜上動,這是以靜為先,以靜為本。

中國文化有靜的特點,靜下來以後,才可以看到很多的動,可以看到很細微的動,也可以看到很大的動。靜可以使人的感覺更多更豐富,可以使人感覺到萬物的關聯,感覺到存在的整體,而不是只感覺到一個點。所以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這句話是一句名言,可以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

西方文化確實有好動的特點,凡事更加主動,更加有為,也更有創造力。所以在我們今天的世界上,我們所使用的東西,大部分都是西方文化創造的。這應該也跟西方人以往的生活方式有關,這種方式可能由捕獵而來。人在捕獵時,要緊盯著獵物,不能有絲毫放鬆,動物在跑,人也在跑。但在跑動中,目標的那個點是定的,這是以動看靜。這種方式是只看一點,不看全景,動中看靜,精確界定。這就是西方的長處,精確界定會使人界定的東西非常准,是什麼就是什麼,不會含含糊糊。

所以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確實各有其特點,而且具有相對而立的特性,他們是一邊,我們是一邊。但是相對而立只是並立,並立不一定要對立,不一定要鬥爭,並立其實也意味著和諧。中國人講「和而不同」,這就是並立共存的狀態。

中國人為什麼會講並立共存呢?因為在靜觀中,萬物都不同,但同時都存在,自然就是並立共存的。而認為並立就必須對立,必須鬥爭,這是一種是非抉擇的思想。你盯著這個東西,就不能盯著那個東西,如果是這個,就不是那個,這個對了,那個就錯了。顯然,這不是自然存在的,而使然人為的。對立必然產生鬥爭,不能和諧共存,這種思維可能與西方的精確界定的認知方式有關。

從智慧觀上來說,這兩種方式都應該有,靜觀和動觀都是智慧觀,都不應該排斥。因為動觀利於觀定,靜觀利於觀動。靜觀的方式容易理解動,動觀的方式容易理解定。中國長於靜觀,西方長於動觀,所以各有所長。從文化上看,這種區別是非常明顯的。西方講的東西往往是定論,不管講什麼,講出來的一套理論都是要確定的,不能確定,就什麼也不是。確定了之後,按照這套方式去做,這樣才能把那件事的結果定下來。

精確界定就是要確立一套東西,用它來對付那個變化的東西。自然存在本來都是變的,但是你用一套確定的東西去套它,它就只能在這裡面變了,在一定程度上就把它定住了,就好像是給它定了一個框架。這樣就創造了一個特定條件,用一種特定方式,把自然的變化給框定了,於是就可以控制它了。

這是一種很智慧的方法,科學實驗用的就是這種方法。在自然中,有很多條件很多因素,在促使這個東西發生變化,但是把它放在實驗室的條件下,把條件精確地確定了,這個東西也就只能在實驗室所規定的條件中變化了,於是就可以人為地掌握其變化,從而控制它、運用它。

中國愛講變,不講定,所以總是順其自然,不講人的意志。《易經》就是最明顯的例子,這是一部講變的經典。「易經」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變化之道,變是自然的,但是自然變化有道,所以順變才能得到真正的定,得到大定。這個定不是人定的,而是自然定的,這就是道。

所以從根本上說,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都是為了得定,因為得定才能安心。但是西方在用上講定,這是人為之定;中國在行上講變,這是自然之定。二者都得到了定,但是境界不一樣,西方定在用上,中國定在本上。因為定的境界不同,所以方法也不同,但都是人類的智慧,都是有意義的,也都不可偏廢,就看你要幹什麼。如果你的目的是要創造,體現人的價值,西方的方式最有效;如果你的目的是要回歸自然,體會生命的本來,中國的方式最有效。因為這是兩種不同的方式,所以才能分別達到兩個不同的目的。就像你在武漢,去北京就要向北走,去廣州就要往南走,不分道就不能到達目的地。

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這兩種思維方式是相反的,因為其目的是相反的,要達到的境界是相反的。但這兩者有什麼衝突之處呢?沒有。因為人類有不同的需求,才會有不同的文化,才會產生不同的思維方式。所以從不同的文化和思維方式中,我們可以更深刻地認識自己,認識人類。發現人類的不同需求,才能更全面地體會生命的意義,了解文化的價值。因此人類的文化都有意義,各有不同的境界,都是人類智慧的表現,怎麼會有衝突呢?

把不同的文化看成衝突,是因為對生命的認知還不夠深刻,所以才會對某一種境界或思維方式產生執著。只有執著於自己的東西,才會否定與此不同的東西。這是執著產生的對立,並不是文化的對立。文化就像是商店裡的商品,是供你選用的,為你服務的,你跟它較什麼勁呢?不要因為你喜歡其中的一件商品,就否定別的商品。所以理解與評判文化,首先要認識自己,明白自己要去哪兒,明確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如果你想去這個地方,卻選擇了到那個地方的路,那是你自己誤解了文化,不是文化錯了,而是你錯了。

往期回顧

作者簡介

程東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北京潭柘書院國學大先生。潛心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二十餘載,出版有《真性論》、《中國道路》、《佛不立相·金剛經諦鑒》、《究竟無證·壇經諦義》、《道可道,非恆道·解老子第一章》、《明心講談》等多部著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聖人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聖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