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皇室的反彈:暗流涌動
乾隆即位後最初那幾年,通過一系列寬仁政策大聚官心民心,樹立了至高無上的皇威,也通過一系列緊鑼密鼓的綿密手段,鞏固了自己的皇權,有效防止了各種可能的威脅。一切措施都很得當,也極其成功。但他沒想到的是,就在這個時候,對他鞏固皇權的一系列政策的最初反彈,竟首先來自皇室。乾隆四年(1739年)平靜已久的皇室,又見暗流涌動。一場看似蓄謀已久的宮廷政變,已經呼之欲出。
暗流涌動
乾隆即位之初,懷著「敦睦固本,加恩九族」的真誠願望,下旨恢復允禩、允禟後人們的皇族身份,釋放被拘禁九年的前十阿哥允礻我和前十四阿哥允禵這兩位皇叔,對雍正年間獲罪的宗室採取了一系列代父償債式的寬大政策,無非是想一掃康熙晚年以來,皇族內部因皇位之爭而導致骨肉相殘的慘烈氣氛,化解整個皇室王族中,多年以來對雍正乾隆這一枝的怨恨之情。可以說,這些措施的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特別是皇帝的十四叔允禵,雍正時最大的政治對手,並未因受到雍正的長期迫害而遷怒於自己的侄子乾隆,被釋放後,表現得安安靜靜。晚年更看破紅塵,皈依佛、道,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恂郡王的身份逝世。
但令乾隆始料未及的是,「按下葫蘆起了瓢」,另一些一直以來頗受父皇照顧、甚至是屢受封賞的宗室王公,卻在自己即位後,再次結成了一個隱然對抗的政治集團,蠢蠢欲動。他們的核心便是庄親王允祿,和廢太子之子——理親王弘皙。
庄親王允祿,是乾隆的十六叔(如果按早年排序為二十六叔),康熙年間因為年紀尚輕,並未過深涉入儲位之爭。雍正即位後對他恩寵有加,雍正元年三月,庄親王博果鐸(皇太極孫)卒而無子,雍正命允祿繼其嗣為後,承襲了老莊親王的和碩親王的爵位。其後還讓他歷任正藍旗漢軍都統、鑲白旗滿洲都統、正黃旗滿洲都統等要職。雍正逝世,命允祿與果親王允禮、張廷玉和鄂爾泰同受顧命,《遺詔》稱「庄親王心地淳良,和平謹慎,但遇事少有擔當,然必不至於錯誤」。雍正待他不薄,對他也滿懷期望。乾隆即位後,再次特命允祿為總理事務大臣,賞親王雙俸。乾隆二年,因獎其總理事務的業績,額外加封一等鎮國公爵。可以說在乾隆眾多叔輩中,除了過早離逝的怡親王允祥,就算庄親王允祿恩遇最隆。
和允祿一起受到重用的還有允禮,允禮是乾隆的十七叔,雍正元年被封果郡王,管理蕃院。雍正帝因為他實心報國,操守清廉,於雍正六年進親王,七年又讓他管工部事,十一年管戶部,十三年還派他與當時的弘曆一起辦理苗疆事務。乾隆即位後,又命允禮為總理事務大臣,主管刑部。雖然他沒有像允祿那樣得到曠典殊恩,但在當時中央政府中也是位高權重,倍受尊崇的實權人物。允祿與允禮既貴為皇叔,又是前朝顧命重臣,且深受皇帝厚恩,他們為什麼會走上和皇帝隱然對抗之路的呢?
一切還是為了權力!
可以說矛盾早已有之。據說在辦理雍正喪事的過程中,叔侄間就曾因權責不清,發生過爭執和不快。隨著二王權勢日重,時間既久,乾隆也越來越有所顧忌。乾隆二年(1737年)十一月,借著父皇雍正帝二十七月喪滿之時,乾隆乾脆下令撤銷總理事務處,恢復以前的軍機處。但新組建的軍機處,與雍正時期的軍機處有明顯的不同。雍正時期的軍機處軍機大臣只有三人,卻以皇室親王一人為首。乾隆恢復軍機處時,簡任的軍機大臣變成了六人,卻不再讓任何一位宗室親王參與。不僅如此,乾隆還規定,從此宗室皇族不再入軍機處成為定例。這樣一來,乾隆不僅將兩位位高權重的皇叔徹底排擠出了決策核心,也徹底杜絕了所有皇室旗權挈肘皇權的可能。這在當時又是一件不法祖德的大事,是一項制度性的突破。引起宗室皇族的普遍不滿,其實是可以想見的。之所以沒有人公開反對,也沒有引起過任何動蕩,說到底是因為乾隆始終大權在握,他們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但乾隆那樣做,並非只是嫌二位皇叔權力過大那麼簡單。他想方設法趕走兩位皇叔,重組軍機處,將最高權力核心重新洗牌,是一系列深遠謀略的必然結果。早在備位蕃王期間,乾隆就熟讀歷史,並立下宏偉志向,一心想要打造大清江山的萬年基業。即位以後,他一直十分警覺地查找著他的皇權統治中任何可能的漏洞。經過一段時間的細心觀察和認真思考,他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皇族干政,旗權干政,可能是大清立國以來一直都未徹底解決的一個突出問題,而且還比別的朝代更嚴重。不得不說,乾隆的這個擔憂是準確的。
這是因為,在清朝建立的過程,靠的就是家族的力量。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打天下的時候,兩位皇帝的兄弟子侄都曾出過大力。努爾哈赤的兒子們,個個如狼似虎,領兵打仗時,也都衝鋒在前,驍勇異常,都曾為大清江山立下過汗馬功勞。從那時起就形成了清代初期皇室親貴,手握重權的政治傳統。這一傳統的弊端顯而易見,立國以來,皇族內部幾乎每一次最高權力的更疊,都伴隨著嚴重的紛爭和混亂。早在關外,努爾哈赤和舒爾哈齊、褚英兄弟父子之間就曾發生過火併;其後,皇太極與三大貝勒間又發生過激烈的衝突;入關後,順治與多爾袞,皇權與攝政王權之間也曾好多年混淆不明;到了康熙年間,由於子嗣眾多,且眾多成年皇子都早早地參政議政,更是發生過九子奪嫡的激烈爭鬥。所以剛剛登上皇位的乾隆,為了不讓清代前期的這些歷史教訓重演,有意識地做出一個長遠的決定,他要徹底結束大清立國以來皇族參政的傳統,把任何皇族人物統統都排斥在權力核心之外。也就是說,你只要是皇族,是王爺,不管你多能幹,都別想掌握大權。
正是基於這種考慮,乾隆才特意對自己的親兄弟弘晝和弘瞻那般嚴厲和防患。對那些叔伯大爺或堂兄弟們,當然就更不會客氣了。乾隆立下這個親王宗室不入軍機處的制度,從此得到了有效的遵循。歷經乾嘉道咸四朝一百二十多年,直到慈禧時期,這個規矩才被恭親王奕訢打破。
而當年,為了徹底貫徹這一政治原則,乾隆是下了很大決心的,不單單犧牲過親情,還犧牲過友情。他最好的朋友,也是他最好的同學——福彭,個人命運也是因為他的這個決定而徹底改變。福彭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努爾哈赤的孫子岳托的後代,世襲平郡王。福彭從小聰穎異常,因深受康熙喜愛,被帶到宮中讀書。雍正又親自挑選福彭做了乾隆的同學。他們親密相處了六年,相互間知之甚深。乾隆非常欣賞福彭的才華,把他視為「知音」。雍正十一年,年僅二十五歲的福彭又被雍正選進軍機處,成為當時最年輕的軍機大臣。後來清軍與準噶爾作戰大敗,福彭又臨危受命,作為定邊大將軍,馳往邊關。可見此人是一個難得的文武全才。乾隆最初也想過讓福彭做他的首席軍機大臣,但是,即位不久,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後,他最終還堅持做出了徹底結束宗室干政傳統的重要決定。從此,身為遠支皇族的福彭,其個人命運也因這一決定發生了巨大轉折。作為一個在雍正朝便已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在他最好的朋友——弘曆當上皇帝後,卻反而得不到重用,除了管管正黃旗、正白旗等旗務,便是偶爾幫助會審些個別的案子而已。乾隆也不想這樣,但政治原則既已確定,哪怕是他最好的朋友,也只能成為政治改革的犧牲品了。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一月,福彭因為一身才幹得不到施展,在鬱鬱寡歡中病逝,年僅四十歲。乾隆聞訊非常難過,特意下旨稱:「朕心深為軫悼。特遣大阿哥攜茶酒往奠,並輟朝二日。」(《清高宗實錄》)乾隆用這份特殊的禮遇,隱晦地表達了對這位好朋友一世蹉跎的難言歉疚。
但允祿與允禮看不到那麼遠,也理解不了那麼多。他們被剝奪大權後,情緒落寞,心懷怨望,這都情有可原。不過他們還算謹慎,不僅沒有反抗,平日里行事也很小心,以免進一步被罰。乾隆三年二月,允禮因病去世,允祿便成為乾隆最關注的目標。允祿之所以變成乾隆的眼中釘,主要是因為他退得還不夠徹底,他人雖然退出軍機處,但他卻沒有有意識地離開多事的政治圈。相反,在他周圍逐漸聚集起一個皇族內部的小團伙。晚一輩的侄兒們,那些與乾隆同輩的愛新覺羅家族的「弘」字輩子孫們,經常聚在允祿家裡坐而論道,「往來詭密」。這些被徹底排除在皇權之外又很不甘心的近支宗室,與這個剛剛被剝奪了大權的皇叔允祿走到了一起。他們惺惺相惜,抱團取暖,儼然構成一個以反對乾隆為宗旨的小山頭。他們在背後對自己說三道四自然無可避免,乾隆真正擔心的是他們會對自己有什麼密謀和行動。所以一直感覺如芒在背。
這一集團中除允祿外,還有寧郡王弘晈、郡王弘升、貝勒弘昌、貝子弘普和鎮國公寧和。弘普與寧和都是庄親王允祿之子,他們加入這一團伙還好理解。弘普於乾隆元年(l736年)封貝子,寧和則得了那個「額外世襲公爵」,這兩個人都曾受恩於乾隆。但父親被奪權,他們也跟著心生怨望,也情有可原。
不好理解的是弘昌、弘晈。他們是康熙十三子允祥的兒子。怡親王允祥是雍正皇帝最信任的兄弟。兩人關係一直很好。允祥在雍正朝極受重用,是當時皇帝最大的寵臣。雍正稱其為「自古以來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去世後令其配享太廟,還打破祖制,命怡親王王爵世襲罔替,就是所謂「鐵帽子王」。弘晈於雍正八年(1730年)封寧郡王。弘昌因魯莽狂妄在雍正時被父親圈禁在家,還是乾隆即位後,才下令恢復了他的自由,並加封他為貝勒。但他對雍正一家一直沒有好感,對雍正的得位尤其不滿,順帶著對乾隆也並無感恩之意,反而與弘皙結成一幫,非議朝政。
弘升是乾隆五叔、恆親王允祺的長子,康熙末封世子,但這位親王世子到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時卻被削去了爵位。那時弘曆之兄弘時也極不尋常地死去,弘升在這時被革去世子,後世學者猜測,二人可能都捲入了陷害弘曆的陰謀。乾隆即位後將其赦免,還封他郡王,用至都統,命他管理火器營事務。他再次參與暗中反對乾隆的活動,也是匪夷所思。
這些人里,最不意外的只有理親王弘皙了。與庄親王允祿及其他弘字輩的兄弟不同,弘皙潛藏異心,心懷怨望,並付諸行動,最有理由,因而也最令乾隆忌憚。他是這個集團中真正的中堅和靈魂。弘皙是廢太子胤礽第二子,最為皇祖康熙所鍾愛。早在弘曆之前,他就曾被康熙長期養育宮中,和康熙感情極為深厚。太子作為儲君地位有四十年,作為孫兒輩里當年康熙默定的隔代繼承人,弘皙理所當然地有過長期的榮登大寶的思想準備。如果父親的太子之位不廢,這大清帝國的江山和愛新覺羅宗社這偌大一份家業理所應當將由他來繼承。可惜天意弄人,皇位最後落在了雍正、乾隆這一支。幾乎到手的皇位就這樣與他擦肩而過,這個帝夢成空的皇孫同乾隆的三哥弘時一樣,對弘曆的繼位,有著一口無論如何也咽不下的惡氣。
這些人可以說一個個都是大有來頭。雖然雍正與乾隆父子倆對他們都不錯,親王郡王貝子的賞賜不斷。但很顯然,一般的名位填補不了這些人對權力的欲壑。只不過,在剛猛的雍正的淫威下他們不敢有所表現,現在新皇帝乾隆上台後可就不一樣了,他要蠢蠢欲動了。
TAG:方俊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