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沙塞林港遺址考古項目正式啟動 中國專業考古隊首赴阿拉伯
2018年3月22日,「中國-沙特塞林港遺址考古項目」正式啟動,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選派的中方隊員一行五人,將於2018年3月26日-4月13日開赴沙烏地阿拉伯,與沙特考古人員組成「中沙聯合考古隊」,對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紅海之濱的塞林港遺址(Al Serrian)開展為期20天的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地處阿拉伯半島,北臨波斯灣,南瀕紅海,自古以來就是歐、亞、非大陸的海陸交通要衝。古代中國與阿拉伯半島的交流源遠流長,秦漢時期的合浦港、徐聞港以及廣州南越王墓,就曾出土來自中東地區的舶來品。同時,在波斯灣、紅海和阿拉伯灣沿岸的古代港口遺址,亦曾發現來自古代中國的珍貴文物。
塞林港遺址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部,地處紅海之濱,往北即是著名的朝聖貿易港口----吉達港(201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二者同為麥加朝聖貿易港。有旅行家記載,曾在此目睹清真寺、居民建築、市場、水井等景觀。2016年,國家文物局曾派出考察隊伍,對塞林港遺址進行前期考察,在紅海之濱的一片鹽鹼沙灘地上找到該處遺址,現為一片廢墟,地表可見散落的建築構件、陶瓷器殘片及零星的碑刻等。
據文獻記載,鄭和下西洋團隊的馬歡等七人,曾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間(1430-1433年),自印度古里港啟航,橫渡阿拉伯灣,進入紅海,自塞林港北部的吉達港登陸,赴麥加、麥地那朝聖,並畫得麥加天方真跡圖----《天堂圖》而還,為中阿文化交流史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次組建的「中沙聯合考古隊」隊員共計11人,其中中方隊員5人,均來自中國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領隊為國家文物局水下中心水下考古所所長姜波博士;沙方考古隊員6人,由沙烏地阿拉伯國家考古中心選派,領隊為沙特國家考古中心主任阿卜杜拉·扎哈尼博士。值得一提的是,沙方隊員名單中,包括2017年我國為沙方培訓的第一位專業水下考古隊員。
姜波介紹,本次考古項目將通過拉網式調查,確定邊界範圍及功能區劃,重點調查遺址現場可見的墓葬碑刻,明確碑刻主人的年代、屬性與居民族屬,然後進行小範圍試掘,以確認遺址地層與文化內涵。期間會採用無人機航拍與數字測繪、數字攝影與三維重建等高科技手段。預期成果包括相關考古報告(中阿英文)、重點遺址與文物的三維建模、碑文釋讀和海上絲綢之路背景下的解讀等。
據了解,「中沙塞林港遺址考古項目是迄今為止,中國國家文物局首次派出專業考古隊伍遠赴阿拉伯世界開展系統的考古工作,根據2016年雙方簽署的《中國-沙特塞林港考古合作協議書》,沙特塞林港遺址考古項目執行期限為五年。
※想去塞納河畔散步要抓緊:這裡可能不再是步行街了
※民俗「吃花」來祈禱平安,你一定沒聽過!
TAG:騰訊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