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喜歡同濟的理由

喜歡同濟的理由

2015年的每個周末幾乎都去同濟,那一年去的最多的是綜合樓的黃房子、圖書館,還有半畝園,以及城市與規劃學院裡帶有書店的餐廳。

每次走進校園,我習慣向左轉,因為左轉可以到綜合樓,黃房子就在綜合樓15樓,哲學系也在綜合樓,還在那裡開過會,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走進會議室,牆上掛著中外思想大家的相片,深邃的眼睛裡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特別吸引我。

也是在那一年,我知道了很多同濟的故事。同濟大學的前身是1907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翌年改名為同濟德文醫學堂,據說同濟二字從德語「Deutsch」在上海話的諧音而來,意味合作共濟。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併,更名為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23年正式定名為為同濟大學。1927年成立國立同濟大學,是最早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

同濟有很多名字好聽、風景又宜人的「景點」。如歷史悠久的第二食堂遺址,還有千秋園,初次見到,頗為驚嘆,驚嘆同濟一直帶給我驚艷。

經常去半畝園吃飯,還有三好塢,三好塢的名字取自「好學好思好辯」,也有說得名於毛主席說的「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那裡好似江南園林一角,孤芳自賞,曲徑通幽。

正門進門後左右兩塊大草坪上頗為矚目,立著兩塊帶有古風的紀念柱,上面分別刻著「繼往」和「開來」,據說拓自王羲之的筆墨。據傳,國立柱原本應當立於校門外的,但戰爭時期,倉促間,便把它埋在了草坪下面。

同濟的這些很文藝的「景點」名字,帶有設計感的建築,還有校園內頗有小資情調的各式餐廳、咖啡廳讓我覺得這是一所人文氣息很濃重的綜合性大學。

習慣了進大門就向右轉的我,在闊別了2年後的春天,又來到同濟,不同的是,這次我向左轉,沒想到同濟又帶給我新的驚喜。

萬聖書園的學友約在校友之家咖啡廳,校友之家又名旭日樓,原是校長辦公室,後來校長讓出作為校友之家,校友返校禮遇、會面、講座、沙龍、聚會等活動場所。這裡的咖啡廳環境優雅,咖啡性價比高,難能可貴的是來到這裡好像在家裡一樣自在和舒適。我們一起高談哲學,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不會招來周圍人群異樣的眼光。

如果在溫暖晴朗的日子,還可以坐在室外的花園裡,邀上三五好友,一起把時光虛度。特別喜歡校園的氣氛。

校友之家的邊上就是中法中心,2004年10月11日法國總統希拉克親自為中法中心奠基,2006年10月28日落成之後,由法國文化部長多內第·德·瓦布爾和時任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揭幕。中法中心的設計在不大的空間展現大氣磅礴,融合了中國和法國兩國文化元素,設計感極強,讓人一旦靠近,便不想離開。

中法中心的對面就是同濟博物館,校友之家的另一邊是逸夫樓。我相信同濟還有很多等待著我去發現。事後才發現,上周返校的那天也是古典書院進入第四年的開學之日, 彷彿冥冥之中有所感應。現在回想起來,2015年在同濟的一年開啟了我重新求知的大門,因為我除了幸運還有無盡的感恩。

我們約定在櫻花季再次相約同濟,在同心河邊走走,在櫻花大道上留下倩影。

同心河邊的高聳入雲的水杉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為夢想心飛揚 的精彩文章:

TAG:為夢想心飛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