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國游——小鎮篇

英國游——小鎮篇

作者

林衛華,秋蓉映像手機攝影班第16期學員

時間

2017年12月21日 – 2018年2月1日

地點

英國

■■■

細節決定成敗。細節也決定風格。英國的精華在小鎮、驚喜也在小鎮。這次到訪英國,輕鬆愉快遊覽了幾個小鎮,甚是喜歡,隨筆紀行。

(開啟音樂,點擊讀大圖)

01劍橋

首先讓我們想到的一定是這首: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里,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詩中的康橋即英國劍橋,Cambridge,劍橋為意譯、康橋則為音譯。

在2017年10月【秋蓉映像】的兩周年慶典上,手機攝影班學員朗誦了這首廣為流傳的《再別康橋》,喚起了我的回憶和興緻。於是,2018年歲首,我第三次來到劍橋,沿著徐志摩當年的足跡漫步,領略詩中回味悠長的意境。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圖為康河邊學生生活區前的大草坪,康河就在草坪的左側,想像當年徐志摩先生經常在此散步、思考。

徐志摩於1921年經狄更斯推薦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成為詩人之前他的理想是做一個政治家,來劍橋的目的是為了尋找當時最著名的哲學家和政治家——盧梭、以及尋找自己的政治理想。那個時期的徐志摩對中國社會有過很深的思考。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來劍橋之前,徐志摩說他對詩的興味遠不如對相對論和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他作為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蟄於他心中詩人的天命。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以前以為詩中的「金柳」是誇張的文學描寫,親臨此處才發現,康橋的柳樹與別處的不同,真是金色的。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游曳在康河裡的愜意白天鵝。據說英國境內所有的天鵝名義上都屬於英女王。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這一段是劍橋賽艇隊訓練的河段,此次沒見到賽艇隊,只見到在訓練的雙人皮划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徐志摩曾這樣寫過——「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圖為著名的數學橋。1928年徐志摩重遊英國,7月某一仲夏夜漫步在寂靜的劍橋大學校園內,當年11月歸國途中寫下《再別康橋》,康橋情結始終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畫面為劍橋大學國王學院,1921-1922徐志摩在此訪學。因尋盧梭不遇便師從賴斯基教授學習政治。他在劍橋大學寫下的《論中國婦女的社會地位》原稿現保存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02斯特拉德福Stratford

這個地名很陌生吧?但說到莎士比亞卻是無人不知。是的,你應該猜到了,斯特拉德福正是大文豪莎士比亞的故鄉。

威廉·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戲劇家和詩人,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文學家之一。莎士比亞生於斯也葬於斯,恬靜安寧的小鎮斯特拉德福因他而聞名。雖然早已離世人遠去多年,但他出生和居住過的房屋、曾經發生過的愛情、曾經創造過的故事,都完好的留存在了斯特拉德福。

安靜的亨利街,莎士比亞的故居便坐落在這條街上。

莎士比亞故居,也是莎士比亞出生地,少年和青年時期皆居住於此。

亨利街頭的雕像,底座銘文出自《皆大歡喜》中的經典名句:The fool doth think he is wise, but the wise man knows himself to be a fool. (愚者自以為聰明,智者則有自知之明。)

安妮·海瑟薇農舍,莎士比亞妻子娘家故居。相傳這是他與安妮婚前互訴衷腸的地方。歷經四百多年茅草屋頂依然保存完好,當地人說這得益於該房屋坐落在偏僻鄉間。

雅芳河畔(River Avon又譯埃文河)的莎士比亞雕像公園。

莎士比亞雕像

靜靜的雅芳河,遠處尖頂為聖三一教堂,莎士比亞接受洗禮和長眠之處。有意思的是莎士比亞生日和卒日皆為4月23日(1564.4.23 – 1616.4.23),在他52歲生日當天去世。

雅芳河緩緩流淌。河的南邊小鎮巴斯,則孕育出另一位文學家簡·奧斯汀。

03巨石陣

英國巨石陣Stonehenge是比埃及金字塔更早的史前文明遺址、也是人類的未解之謎。

巨石陣位於倫敦以西約120公里的索爾茲伯里,在倫敦和巴斯之間。

巨石陣建於公元前4000-2000年,由巨大的石頭組成。

每塊石頭重達30-50噸!

索爾茲伯里平原風光。

索爾茲伯里平原周圍無山無石頭,巨石如何運至此處,人類至今未解。

巨石陣何人建造、為何建造、如何建造?這些仍然還是謎團。

穿越漫長歲月而來的巨石陣。

巨石陣也默默見證了幾千年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

?

?

?

留言,點贊,收藏,分享,

相信你一個都沒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蓉映像 的精彩文章:

TAG:秋蓉映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