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站在寂寞的巔峰,俯瞰芸芸眾生的聖人——白話《論語》之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站在寂寞的巔峰,俯瞰芸芸眾生的聖人——白話《論語》之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樹蕙苑

期待你的關注很久了呦!

站在寂寞的巔峰,俯瞰芸芸眾生的聖人

——白話《論語》之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一個人的寂寞,可能是兩個人的錯,也可能是一群人的疏離。而能夠站在寂寞的巔峰的人,要麼是萬惡之首,要麼是先知聖人。

耐得住一時的寂寞的人是凡人,耐得住一世寂寞的人必定是聖人。唯有在寂寞中,才能更為清醒地認識自己,認知世界,認清世人。

孔子,就是這樣一位耐得住一世寂寞,又不被當世人理解的聖人。

在選文中孔子帶著他的若干親近弟子從55歲到68歲,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在魯國周邊遊歷。從《孔子歷史地圖集》書內「孔子周遊列國圖」標註的線路圖來看,孔老夫子當時周遊的有衛、曹、宋、鄭、陳、蔡、楚諸國。

儀封人是孔子一生中屈指可數的知己之一。

【原文】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譯文】儀這個地方的長官請求把自己引見給孔子,他說:「品德高尚的人到這個地方,我從沒有見不到的。」隨行孔子的學生把他引見給孔子。他出來後(對孔子的學生們)說:「你們幾位何必為孔子喪失官位擔憂呢?天下沒有德政已經很久了,上天將借孔夫子來宣揚大道。」

儀封人如願以償地見到了孔子,對孔子的德行大加讚賞,他說:天下無道,上天將讓孔子宣示大道於天下!孔子認定自己有責任挺身而出,努力改變社會現實。天下無道就是孔子投身於社會改造的巨大推動力。「仁以為己任」,「死而後已」就是對孔子一生勇於擔當的精神的最好概括了。

儘管此後十幾年的漫漫遊歷中,孔子遇到了眾多的消極避世的隱士,極少有人給予孔子理解和支持的,更多的是不解,避而遠之。

比如:在田地里耕種的避世之士長沮與桀溺,當子路詢問渡口之時,不僅不說,還要笑孔子是避人之世,不如隨同他們做避世之士。

【原文】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譯文】長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過,讓子路詢問渡口。長沮說:「那個駕車人是誰?」子路說:「是孔丘。」「是魯國孔丘嗎?「是。」「這人周遊天下,他知道渡口在哪。」子路再問桀溺。

桀溺說:「你是誰?」「我是仲由。」「是魯國孔丘的學生嗎?」「是。」「天下到處都是像洪水一樣混亂的情形,你同誰去改變它呢?你與其跟隨孔丘那種逃避與自己志趣不合的人,為什麼不跟隨我們這些逃避整個社會的人呢?」他邊說邊不停地播種。子路回來告訴孔子,孔子失望地說:「人不能和鳥獸同群,我們不同人打交道同誰打交道?如果天下太平,我就用不著同你們一道來從事改革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長沮、桀溺的嘲笑絲毫沒有阻止孔子周遊列國的腳步。

當孔子遇到了楚國狂人接輿之時,接輿的勸勉,讓分外苦悶的孔子期待有人可以與他交流,然而接輿卻避之唯恐不及,不得與之言。孔子又一次遭遇了冷漠。

【原文】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譯文】楚國的狂人接輿唱著歌從孔子的車旁走過,他唱道:「鳳凰啊,鳳凰啊,你的德行怎麼這麼衰微?過去的已經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變。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執政者危險了!」孔子下車,想同他談談,他卻快步走避開,孔子沒能和他交談。

當然,楚狂接輿對孔子的快步避開還不是最為冷漠的,最為徹底的還是荷蓧丈人。荷蓧丈人殺雞為黍招待子路,讓自己的兩個兒子拜見子路,雖已身在草野,做了隱士,依然不忘長幼之節,卻不能夠遵從君臣之義。當孔子讓子路前去拜見這位「隱者」時,隱者已經人去樓空了。

【原文】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譯文】子路跟隨孔子,落到了後面。碰到一個老人,用拐仗挑著除草工具。子路問道:「您看見我的老師嗎?」老人說:「四肢不勞動,五穀分不清,誰是你的老師呢?」說完,便柱著拐杖除草。子路拱著手恭敬地站著。他便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殺雞、做黃米飯給子路吃,又叫他兩個兒子出來相見。第二天,子路趕上孔子,報告了這件事。孔子說:「這是位隱士。」叫子路返回去再見他。子路到了那裡,他卻走了。子路說:「不做官是不合義理的。長幼間的關係,是不可能廢棄的;君臣間的關係,怎麼能廢棄呢?他想使自己品行高潔,卻忽視了君臣間的大倫理。君子出來做官,是為了實行道義。主張不能實行,我早就知道了。」

孔子用了十幾年的時間,遇到了形形色色的避世之人,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不解疏離之人。孔子在這段人生的修行中,悟到了許許多多的人生、治國的大智慧。

孔子終於決定返回魯國,開始了修訂自己的學說與著作的工作。

打前站的子路來到了魯國的城門石門外,住了一晚,晨門問子路:「是那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孔子嗎?」可見,天下之人皆已知道這個周遊列國十四年未果的孔子了。

【原文】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譯文】子路夜裡住在石門,早晨看守城門的人問:「從哪裡來?」子路說:「從孔子那裡來。」看門的人說:「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要去做的人嗎?」

孔子在十四年里,遭遇了多少不解於疏離,不得而知。孔子定是忍受過常人不曾忍受的孤寂與冷漠,方能潛心思考孔子心中的「道」。倘若,沒有這十四年的周遊列國無果,倘若孔子在這十四年中的某一年,就已經找到了一個實現自己改變天下無道的現實的理想境地,或許也就沒有這個流傳至今的思想家與教育家孔子了。

或許,正是這十四年的孤獨之旅,讓孔子站在了寂寞的巔峰,方能真真實實地看清這個世界。

圖文編輯 | 文每 央

圖片來源 | 網路l

猜您喜歡

往期樹惠苑內容精選▼

看樹惠苑文每央原創作品

讓樹惠苑走進你的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樹蕙苑 的精彩文章:

TAG:樹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