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了凡四訓》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

《了凡四訓》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文字版學習



蓋人有親疏貴賤。有智愚賢不肖。萬品不齊。皆吾同胞。皆吾一體。孰非當敬愛者。愛敬眾人。即是愛敬聖賢。能通眾人之志。即是通聖賢之志。何者。聖賢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




『通』是通達明了。

 


人間為什麼會有親疏貴賤、智愚賢不肖,萬品不齊?這是習染不同,就是習性不一樣。習性從哪裡來的?無量劫善噁心行變現出來的,佛法稱為『業力』。業力不一樣,所以才有賢愚不肖。但是要知道,這些人與我們是一體,因此哪一個不是我們敬愛的對象?我們從這些地方體會聖賢之道。能愛敬眾人,就是愛敬聖賢,就是愛敬佛菩薩。我說得更親切,就是『自愛』。


 


能通眾人之志,就能通聖賢之志。『眾人之志』是什麼?希望得到幸福圓滿的生活。古今中外,不分國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哪一個人不希望自己過得幸福美滿?聖賢之志亦復如是。大聖大賢只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人人各得其所。古聖先賢、諸佛菩薩的教誨,無一不是希求幫助世間眾生都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不但這一生得利益,來生更得殊勝的利益。這是聖賢之志。


 

《易經·繫辭上》云:『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又云:『精氣為物,遊魂為變。』這些話都是跟我們說明萬物的來源,生命的來源,以及族類的來源。道家也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言詞說法不一樣,意思相同。佛家云:『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儒、釋、道三家對於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萬物品類不齊的差別、怎麼形成的,都講得很清楚。


 


我學佛這麼多年,將佛菩薩聖賢的教誨歸納為『心性幻化虛空法界』。虛空法界從哪裡來的?心性幻化的。《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根身影現國土眾生』,我們這個身體、國土、宇宙之間的星球,以及一切眾生,跟我們的根身是一不是二,所以『心性虛空法界一如,色身國土眾生不二』。因此,愛敬萬品是真正的自愛。人能自愛,就能愛一切眾生,真正體會到『萬品不齊,皆吾同胞,皆吾一體,孰非當敬愛者』。


 


吾合愛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為聖賢而安之也。


 


『合愛合敬』,合誰?合諸佛菩薩的愛敬,合古聖先賢的愛敬,合各個宗教神明的愛敬,來做『安一世之人』。現前世間的人,我們全心全力幫助他,就是為聖賢而安民哉。


 


這些年我跟世界上許多宗教領袖接觸、交談,宗教常說:『神愛世人』。神在哪裡?神怎麼愛世人?今天世間人這麼苦,細心想想,這句話太空洞、太抽象了。我們要反省,神怎麼愛世人?宗教徒接受神之愛,要將神對我的愛,從我心裏面再拓開去愛世人,我代表神愛世人,『神愛世人』才能落實。我要是不發心代表神來愛世人,神愛世人永遠是空洞的,永遠是個抽象名詞。他們聽我這個說法,很贊同。


 


佛的大慈大悲在哪裡?釋迦牟尼佛離開世間已經三千年了,他老人家當年在世間大慈大悲,他現在不在世了,大慈大悲在哪裡?所以,佛的學生、弟子接受了佛的慈悲,每天讀經研究經教,依教奉行,得到佛的慈悲加護,應當從內心把佛的慈悲心變成自己的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落實佛菩薩的大慈大悲。譬如,我們見到觀音菩薩,決不是懇求觀音菩薩慈悲我。泥塑、木雕、彩畫的菩薩像,怎麼能保佑你!所謂『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我們要發揚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心行,見到觀音菩薩,要想到『我就是觀音菩薩,我學習觀音菩薩,我效法觀音菩薩』,這是佛法教學的正理。


 


所以,此地講的這十種善,『愛敬存心』是根本;沒有愛敬存心,其餘九條都做不到,即使做了也是假善,不是真善。前面了凡先生跟我們講的善的八條,你是假不是真,你是曲不是直,你是半不是滿,你是小不是大。所以,關鍵在存心。存心一定是無私無我,真誠平等的敬愛一切眾生,我們就得到諸佛菩薩、大聖大賢的真傳,真傳就是真誠的愛心。因此,我們要去推動聖賢之志,實行聖賢之志。


 


何謂成人之美。玉之在石。抵擲則瓦礫。追琢則圭璋。故凡見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資可進。皆須誘掖而成就之。或為之獎借。或為之維持。或為白其誣而分其謗。務使之成立而後已。


 


『圭璋』,玉器,人人喜愛。『誘掖』,幫助、獎勵、扶持。


 


何謂成人之美?玉在沒有開採時是一個頑石,與磚頭、瓦塊沒有兩樣,一文不值。但是經過琢磨,它就變成寶物。凡是看到一個人做一樁善事,其善事可取,或此人很有志向,其志向、稟賦可取,我們就要幫助他。善人在社會生存很不容易,因為不善人必定與善人對立。但是善人能包容不善人,不善人不能包容善人,所以不善人會與善人對立。對立,當然免不了有誤會、毀謗,甚至於陷害,讓善人在社會上無立足之地。我們發現這些事情要想方法幫助他,甚至於代替他被謗的這些事實,減輕別人對他的毀謗。這是志士仁人才能做得到,務必使之在社會上能安身立足,發揚光大他的善業而後已,我們才算是盡心儘力。


 


因此,謙虛恭敬,接受別人的教誨,就是人才。我們要認識人才,愛才、惜才、成就人才,這是善事中最大的善事,積功累德最大的功德(待續)。


---凈空法師講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了凡四訓 的精彩文章:

一則故事,讓您懂得........
一日禪:得與失不是敵人

TAG:了凡四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