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敖的學問怎麼來?他的讀書方法值得你學,看一本撕一本

李敖的學問怎麼來?他的讀書方法值得你學,看一本撕一本

李敖先生離世,昨天的新聞如爆豆一般,今天卻不見了任何蹤影。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慣例,每當一個知名的人離世之後,報道便鋪天蓋地而來,不管你點開誰家的媒體,消息都如出一轍,像一場暴風雨,風雨過後很快會恢復一片寧靜。前陣子霍金走了,互聯網上一片哀悼之聲,剛過兩天,人們又開始興緻勃勃的討論賓士失控的事情。

或許這是正常現象,畢竟霍金不是你我的親人,李敖也不是,沒必要進行「守孝」式的哀思。大學的時候同學向我推薦了李敖,我才開始讀他的文字。然而李敖卻有這樣的能力:只要你讀過他的哪怕一篇文字,就不會忘記他,只要你知道他的一個身份,就有興趣繼續去了解他。讀李敖的作品有時候感覺很解氣,這也是他當時受大學生追捧的一個原因,小編也曾一度將其視為偶像。昨晚臨睡前打開手機閱讀軟體,書架中李敖的《深夜十堂》赫然入眼,我哀嘆,先生的作品尚未讀完,卻已與先生天人兩隔。

李敖給世人留下的東西很多,但對所有人都有意義的,一個是敢講真言的精神,另一個則是他的讀書方法。

李敖非常喜歡讀書,香港報紙曾說李敖可能是五十歲以下的當代中國人之中,讀書最多而又最有文採的人。而李敖本人竟對此並不否認,他甚至說如果一個人看到有我李敖看過書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他就變成書獃子了。李敖好讀書,但不贊成一味好讀書。他認為一個人記憶力再強,再怎麼博聞強記,總是會遺忘大多數東西(超憶症除外)。比如一個人讀了一本書,營養吸收的很全面,但等他讀完第二本書的時候,第一本就已經忘掉一部分了,等他讀到第十本書的時候,第一本已經忘了大部分,這樣來說第一本幾乎相當於沒讀。宋朝把這種現象叫作「漸行漸遠漸無書」,他把這樣一味求書讀比作狗熊掰棒子,掰一個往腋窩裡面夾一個,自己感覺掰了不少,其實到最後腋窩下面還是只有一個。讀者對此應該也有同感,遺忘是很正常的,除非讀這本書的時候給你帶來非常大的震撼,讓你久久難以忘懷,但「久久」往往也經不起時間的打磨。

那李敖是怎麼讀書的呢?他的方法很獨特,他讀書的時候不單單是眼睛在動,手也不閑著,桌邊隨時備著剪刀和美工刀。這一段看著不錯,對我有用,就用剪刀毫不留情的剪下來,貼到自己相應的筆記當中,往往是一本書讀完,也就被他五馬分屍了,他把這種方法叫做「大卸八塊讀書法」。那如果一頁紙的正反面都有自己想要的內容怎麼辦呢?他會提前把背面複印一份,或者買書的時候直接買兩本,兩本都剪的七零八落。李敖不太喜歡收藏書,實在遇到想收藏的,那就買三本,剪兩本,收藏一本。

有人說這樣讀書未免太浪費了,李敖不這麼認為,他覺得把一本書吃透,並把裡面有價值的東西保存下來隨時拿來使用,要比一本書讀完還是嶄新的有意義得多。而且他還會把自己的讀書筆記進行細緻的分類,圖書館一般只分大類,比如哲學、文學、社科、宗教等等。李敖還會對大類進行更細緻的劃分,比如宗教再往下分成佛、道、天主等等,天主下面繼續細分成修女部分和神父部分,神父下面還會繼續歸類。可以說李敖的讀書筆記就是一個大圖書館,而且指向性更強,一般人找資料要先從圖書館找到書,然後再從書裡面找相關內容,而聊只需按目錄直達想要的內容。這也是為什麼李敖在論述或反駁某些事情的時候,可以做到引經據典,信手拈來的原因所在。

現代人的讀書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不一定非要按李敖先生的方式來讀,但這種方法是值得學習的。尤其是互聯網大數據高度發展的今天,搜索引擎可以很方便的達到指向的目的,但這也使得大多數人讀書變得非常碎片化和模糊化。也就是說很難把一本書的營養吃透,雖涉獵廣泛但沒有精準指向,更難說學以致用,李敖的方法或許可以給你我啟迪。

看了李敖的讀書方法,你是否看到了自己讀書習慣中的不足呢?或者說你是否贊成像李敖這樣讀書呢?李敖的離去,是中國學問界的巨大損失,同時80後的精神世界又殘缺了一大塊。再次,向大師的離世敬表哀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九妹 的精彩文章:

羊肉精你可能見過,但用尿鹵出來的假羊肉你聽說過嗎?
大快人心,侮辱烈士母親的媒體人被開除了,本就不配這工作

TAG:十九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