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在無數壁畫及唐俑中,都能看到唐人以胖為美的風尚,環肥燕瘦也是千百年來世人對楊貴妃身材狀態的評價,不過也許其中有誤會,有學者考證真實的楊貴妃並不是一位胖美人,她體型符合人體的黃金比例,還「有一點肌肉」,並不是「肥婆」,與電影中范冰冰的造型並不相像。陝西師範大學教授、西安唐代文化史學會會長王雙懷,經過多年研究與梳理,發現在史料中的楊貴妃肥瘦適中,豐而不滿,艷而不妖。史書還記載,楊貴妃「微有肌」,意思就是她有一點肌肉。據此推測,她的體重大概在60公斤(約132磅),身高1.65米(約5呎4吋半),比「牛下車神」李慧詩重約十多磅,可說是身材修美,完全符合人體的黃金比例,難怪得到唐玄宗「萬千寵愛在一身」。無意間刷到了幾個月前炒的火熱的《妖貓傳》,便看了一遍電影。電影的主線圍繞著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展開,道出了楊貴妃之死的真相。歷史上也確有其事。他們的愛情一直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唐代有不少詩為兩人的愛情所作,最有名要數白居易的《長恨歌》,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我放佛看到了一位絕色女子低眉含笑的嬌媚模樣。
公元685年唐玄宗即位,即李隆基。他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國家出現了空前的繁華盛世。可最後一手打造的江山都毀於自身的風流成性,整個國家由「憶惜開元全盛世,小邑尤藏萬家室」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的是非功過我們不說,也不說李楊二人的愛情,只說白居易與長恨歌。
長恨歌作為敘事詩總體來說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寫的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生活,寫二人奢華無比的生活「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以及唐玄宗專寵她不理朝政「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字裡行間無不體現著唐玄宗對楊貴妃的無限寵愛,也為後來的政治暴動埋下了禍根。
第二部分著重寫楊貴妃之死,可以說貴妃之死整個故事的靈魂所在,也是埋著白居易深情的地方。從戰亂爆發攜貴妃出逃「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到描寫貴妃之死以及面對屍首唐太宗的表現「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關於貴妃的死因,有很多種說法:被賜死、被亂軍謀殺、被默許自殺。首先可以排除被亂軍謀殺,從「六軍不發」就可以看出。唐玄宗,大權還在手。而他
面對的只是江山與美人只能選一的逼迫,只要江山在,何愁美人?所以楊貴妃的死因可想而知。
但關於貴妃之死白居易只是粗略帶過。「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沒有說是怎麼死的、被誰殺死的。而妙就妙在這一筆帶過,如果太過於詳細就會與第三部分唐玄宗的深情思念造成矛盾。這一筆巧妙的淡化了這一矛盾。
可白居易是知道真相的。知道貴妃是被唐玄宗所賜死的,那一刻他是多麼的冷血無情,可他又不願將真相寫下來。與其說長恨歌是唐玄宗對楊貴妃的痴情,更不如說是白居易對楊貴妃對深情,他希望楊貴妃的愛情是完美的。
第三部分寫的是失去楊貴妃的唐玄宗承受沒日沒夜相思之苦,物是人非只能將一切希望寄於夢境。更或是「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願景。結尾的「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此恨更是由愛而生吧不得不說長恨歌是成功的,它讓我們所有人都認為面對楊貴妃的死,唐玄宗他是有苦衷的、是欲救不得的,的種種表現都說明他是個刻苦銘心的情種。可這一切都是白居易筆下的唐玄宗,是白居易給楊貴妃的最好的結局。然而,為何楊貴妃受寵多年,卻未登後位?王雙懷認為這主要是因皇后要「母儀天下」,要給天下婦女做榜樣,行動往往受到限制,而貴妃則相對比較自由。唐玄宗要與楊貴妃長相廝守,當「尋常夫妻」,所以才不給她皇后的名號。也許是天妒紅顏,楊玉環為助唐玄宗平息面對的一場兵變,在容顏最盛之時命絕馬嵬驛,遺恨千古。
唐玄宗看上楊玉環時,她已經嫁給壽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時宮廷「胡風」盛行,老子搶兒子的媳婦,好像也不算稀罕事,「愛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沒有衛道士哭鬧著向皇上諫勸什麼「人倫之理」。但這畢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為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唐玄宗還是做了一些檯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打著孝順的旗號,下詔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薦福,並賜道號「太真」,讓楊玉環搬出壽王府,住太真宮。這樣做也是為避人耳目,方便他們偷情。好不容易熬過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經地盡了一把「父親之責」,為壽王李瑁娶韋昭訓的女兒為妃,緊接著就迫不及待地將楊氏迎回宮裡,並正式冊封為貴妃。楊玉環不僅長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聰明,善解人意,簡直就是皇上的貼心「小棉襖」,玄宗自然極為喜歡。不久,楊玉環便專寵後宮,使得「六宮粉黛無顏sè」,當時宮中稱她為娘子,一切待遇(儀體規制)也都是皇后級別。
楊玉環除卻容貌出眾,更令玄宗神魂顛倒的是她高超的音樂舞蹈藝術修養。史載她「善歌舞,通音律」,而玄宗也有同好,這就難怪他會將她視為自己的藝術知音和jīng神伴侶了。這一點,從他「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的欣喜語氣里便可知。
唐玄宗熟悉音律,對曲樂、舞蹈都頗有研究,不少貴族子弟在梨園都曾受過他的訓練。《舊唐書》里記載,玄宗曾組建過「宮廷樂隊」,選拔子弟300人,宮女數百人,招呼他們作指導。對於這樣很有才情的「藝術」帝王,精通音律的楊玉環自然顯得格外有魅力。據說有一次,玄宗倡議用內地的樂器配合西域傳來的5種樂器開一場演奏會,貴妃積極應和。當時貴妃懷抱琵琶,玄宗手持羯鼓,輕歌曼舞,晝夜不息。對此,有白居易詩為證:「緩歌曼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楊玉環還是個擊磬高手,她演奏時「拊搏之音泠泠然,多新聲,雖梨園弟子,莫能及之」。玄宗為討得美人歡心,特意令人以藍田綠玉精琢為磬,並飾以金鈿珠翠,珍貴無比。那時的安祿山,還是個小人物,只好以裝傻賣萌,獲得皇帝的聖心,進而當了比自己小十幾歲的,楊貴妃的乾兒子,恩寵一時無兩,但李隆基也不是一味的寵信,也希望安祿山能當好河朔地區的看門狗,安祿山也不負眾望,經常奏捷,雖然有些戰事,都是他為了戰功挑起的。
這一切直到李林浦下台,楊國忠上位發生了變化,李林浦此人,口蜜腹劍,排除異己,但也不失為一個能吏,可最大的惡,就是勸李隆基以番人為大將,常鎮邊境,理由是番人沒有根基,不會危及中央,但實則是怕自己位置不保,因為大唐的規矩,就是出則為將,入則為相,漢人大將立功後,就會入朝當宰相,啟用番人,又是常駐邊境,自然對他沒有威脅。
※歷史上楊貴妃真的和」妖貓傳「中一樣嗎?為什麼她非死不可?
※李白詩詞精選九:清平調詞三首
TAG:楊貴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