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1 春天在哪裡呀春天在哪裡
春天都來了夏天還會遠嗎。開頭先給胖子提個醒,可以減肥了。
今天碰巧路過集市,超級喜歡這種熱鬧的感覺。
最好可以一邊逛一邊吃。但是胖子是沒有資格吃的。
看到路邊有小雞小鴨小鵝小鳥小金魚,感覺回到了小時候。
兒時
兒時
劉昊霖
00:00/04:21
今天被安排去參加高三口語測試,先說一個大概的體會。學生之間的英語水平、性格氣質的差異真的是非常大,造成這些差異的因素也太多了。但是從小到大,他們都是被同一種標準——分數——來評判。有些小朋友就是這十幾年都處在所謂的「末尾」,那些排在top的小朋友們到底比別人優秀在哪裡呢?社會觀念沒法改,教育制度沒法改,到底哪個環節可以稍稍做一點改變呢?
今天跟一個我挺崇拜挺有想法的老師聊了一會天,了解了一下現在學生的想法。關於現在學生不為什麼不怕老師不怕家長有了新的認識,因為他們太了解自己的家長和老師了,知道他們的底線,知道他們不會不管他們,知道他們不敢太過嚴厲。
首先生活水平提高,家長的工作時間縮短,呆在家裡的時間變多。或者擔心獨生子女太孤獨,也可能是為了彌補前一代家長對孩子教育太嚴厲、不跟小孩交流的錯誤,新一代家長花更長時間跟孩子一起,輔導孩子寫作業、陪伴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這確實是一種關愛的體現,但是問題是,除了一起逛公園、參觀博物館這類活動,大多數時候,雖然家長和孩子在一起,但是都是家長放鬆孩子緊張。因為家長能夠陪孩子的時間都是自己的空閑時間,而孩子們卻得上課寫作業。看到家長自己看電視玩手機聊天,自己卻在一邊苦命的學習,肯定心裡不平衡。其次,因為現在的小朋友缺少玩伴,沒有村裡相近年齡的小夥伴,沒有兄弟姐妹,很多情況下年紀比較小的孩子結伴出去玩都是又家長帶著。一般情況下是孩子在一邊自己玩鬧,家長在一邊閑聊順便管教一下孩子。過多的帶孩子參加成年人的聚會,也會導致孩子沾染上成年人的行為習慣,比如好為人師、愛講大道理。另外,小城市適合闔家歡樂的地方實在是太少了,除了公園似乎想不出其他地方。如果有一個場所可以讓小孩家長都忙起來,而且都是有意義的忙起來,那不是很好?或者一個健身房運動場或者度假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全家人一起參加不同的訓練,也有一定的社交功能?
為了培養小孩子的獨立的能力,家長也要逐漸放手。在家時間要各自忙活自己的事情,互不干涉,形成一個合理的界限。家長應該盡量避免帶小孩子參與自己的社交活動。而且感覺現在家長容易陷入一個誤區,不想對學生太嚴厲,想跟學生當朋友,但是連原則也忘了。但是又退一步說,哪有人這麼理性,哪有人這麼堅定。不能要求人人都完美啊。所以當家長當老師都是一門永遠需要學習的學問。
還探討了一些同時身為家長和老師才會有的感悟,或許這個也是一個不錯的研究課題?為什麼有些老師的孩子會成為所謂的「別人家的孩子」?還有一些成為比較「難管教」的孩子?
現在的教育模式,對不同的孩子造成的影響是怎麼樣的呢?對於本身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的影響是怎麼樣?對於本身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以及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又是怎麼樣的?或者以其他指向成功的標誌的區分,比如意志力、創造力來區分學生,有沒有演算法來幫助單一的考試成績來對學生進行更佳合理的評價?如果學校教育對分數的影響可以用演算法來剔除,那我們是不是直接不教育,直接在學齡前就把孩子進行分流?到底什麼樣的能力是可以在學校培養的?到底學校在何種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到底我們這個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學生?又或者說,這個社會的多樣性就是需要不同能力的學生,那麼如果順應學生的發展,教育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感覺每次都問了自己好多問題,但是都沒有時間精力去解答,或者也是為自己的拖延找借口。想想自己今天在教育小朋友要做好規劃珍惜時間,不要管別人怎麼看做你自己,但是自己不也是這樣嗎?好逸惡勞,三心二意。自己都做不到,怎麼來教學生?
自己又立了個誓言,每周看完一本書。這周的計劃是《蒙田隨筆》,但是個人覺得這本書的編排不是特別合理,不過也是自己的知識儲備太少,或者就是不習慣蒙田的寫作手法。因為是一本選集,所以文章的內容和標題都是編者挑選的,但是很多時候我並不覺得標題對節選的內容進行了很好的概括。不過裡面還是有很多地方說的很有道理,值得摘抄。感覺現在自己看書還不成體系,以後把看到的內容、值得摘錄或者有感悟的地方都整理下來。
蒙田在書里說,他最崇拜的人是荷馬,他在詩中體現的哲學思考和科學知識在當時來說無人能及。再想一想古代另外一些偉大的人物,孔子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但是到最近好像能夠像他們這麼有影響力的越來越少了?是不是因為人類所有的智慧,除去科學方面的智慧,尤其是道德或者行為方面的道理和指導原則都是共同的並且有限的?所以至今一切一切的道理都可以從古籍中找到類似的觀點?
最近反思了一下,覺得自己在備課方面做的工作還不到位。一方面覺得如果想要備到自己理想的狀態,會花很多時間,覺得時間不夠。另一方面又覺得課本上的素材並沒有什麼可以挖掘的,而要利用課外的素材又會影響正常的教學計劃,實在是很頭疼。不過可能說到底還是自己懶。花的時間和拿到的報酬不成比例,就沒有動力去付出。然後不付出更加不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感,然後就更加對工作失望,形成惡性循環。說到底還是一個錢字啊,似乎在這個世界上想要隨心所欲就得有資金支撐啊。我想學大提琴,想學日語法語,想去泰國美國各種國,哪個不得錢?更重要的是要時間,有錢我就不用工作賺錢,我就有足夠的時間干自己想乾的東西。所以,我應該是慢慢掙錢慢慢玩?還是應該集中賺錢集中玩?
感覺人生就是不斷給自己洗腦,因為任何事物都是有好有壞有對有錯,就看你怎麼選了。重點是讓自己做決定,而且不後悔,就看這個信念深不深了。
TAG:愛吃瓜但不吃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