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康穎第:春暉里的一泓清泉

康穎第:春暉里的一泓清泉

Sing Me That Old Song, Granny

 Music Highway

Peter Coad 

00:00/03:15

~~~

GIF

~~~

三四月份的房間內不算冷,晚間窗外的天空時而風清月明、星閃如燈,時而烏雲密布不現半點光亮,調皮的月亮搗蛋的星星偶爾會時隱時現捉起迷藏來,雷公雨神也會假裝哭鬧一陣。

白色的燈管下我獨坐在床邊桌沿看著《朗讀者》、《見字如面》節目,這兩檔節目大家應該不陌生,最近蠻火。個人感覺在日常過於戲劇、滑稽、幼稚、浮誇、娛樂化節目泛濫的怪像下,剎然來點感悟人生、富有哲理、增知識長見識,催人淚下,激人奮進的正能量節目無異於一個饑渴難耐,口乾舌燥的人捧獲一壺清水甘泉。千人一面,眾人一腔的嬉耍節目已經麻木了我們的耳朵,疲勞了我們的眼睛,難道我們還要再堅持觀看久一點惰化我們的心魂?《朗讀者》、《見字如面》的播出就猶如春暉里百花從中的一點綠,萬草堆中的一點紅,疊石隙間的一泓清泉吸人眼球奪人耳目。當然我是站在一名觀眾的角度說話,沒有資格對哪檔節目評頭論足,親左疏右,也不會炒作當托,同時我也不否認自己偶爾也會觀看搞笑,年輕有活力的綜藝娛樂節目,還是要說全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朗讀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我們學生時代大多數人都干過這件事,不同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那些原來懵懂的文章多了幾分體會和領悟,再加上名人、明星的光環招引,更加精彩深入人心,使人感召共鳴。好久沒有哭過了,在看到斯琴高娃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讀陝西大作家賈平凹先生的散文《寫給母親》時,我也同主持人和台下觀眾一樣眼濕鼻酸,淚滾如珠。記得其中有幾段尤為讓我傷感動情:

「人活著的時候,只是事情多,不計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來: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媽就三周年了。」

「三年以前我每打噴嚏,總要說一句:這是誰想我呀?我媽愛說笑,就接茬說:誰想哩,媽想哩!這三年里,我的噴嚏尤其多,往往錯過吃飯時間,熬夜太久,就要打噴嚏,噴嚏一打,便想到我媽了,認定是我媽還在牽掛我哩。」

「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臨近,鄉下的風俗是要辦一場儀式的,我準備著香燭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墳上,現實告訴著我,媽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陰陽兩隔,母子再也難以相見,頓時熱淚肆流,長聲哭泣啊。」

其實我是把這裡邊媽媽的角色當成了我的奶奶,象剛開始主持人董卿採訪高娃老師那樣,我的奶奶也算一個剛毅,要強,堅強的小老太太。記得奶奶在世時每天總會用雞毛撣子或抹布將房間的桌椅板凳來來回回清理上好幾趟,窯洞里的土地面也會掃過不下兩三遍,奶奶愛惜屋子和東西,什麼東西破爛的不能用了她也捨不得扔,但仍然會把屋子收拾的井井有條,利利落落,值點錢或者珍貴點的東西她總會七層八裹包的嚴嚴實實。奶奶看不慣屋裡人不會收拾屋子,不會持家花錢大手大腳沒盤算,小體格的老太太門兒清,顧大局、識大體、通世事、明情理、講道理,老一輩或小一輩都服她。奶奶也是父親當家以前家裡的掌柜子,以前家裡啥東西有么有,剩多少,或者啥家什放在哪裡,借人多少東西,借出多少東西,奶奶心裡明鏡似的,門兒清著呢,從沒出過錯。奶奶一輩子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捨不得花但對我和哥哥兩個孫子卻十分大方、溺愛、疼惜,小時候奶奶會把捨不得吃攢下的雞蛋給我和哥哥換冰棍,做點啥好吃的會等我和哥哥一塊吃,奶奶吃個螃蟹都一定不會忘了給我留兩條腿。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我卻把雞蛋和肉吃膩了,奶奶捨不得吃卻哄我說吃夠了不愛吃把自己碗里的都放到我碗里,現在想想當時真是太天真憨傻就信了她的謊話,至今愧疚感也難以釋懷。奶奶去世後,很長一段時間,也可以說直到現在我依然會不時看見她慈祥的沖我笑,在原來的土窯洞門檻前或者院邊哪根木電杆旁,窯背上,菜地,老花椒樹地,荒棄的碾麥場等。奶奶去世的前一年還在幫家裡摘花椒,老太太早上起來洗漱完硬撐著精神拄著拐杖邁著小腿往地里趕,當碰見村人問:「你這麼大年紀哈去地里啊?不信你呆在家兒女哈不管你吃不管你穿啊!年齡大點的則會玩笑說奶奶是老財迷。」奶奶總會笑說你老了一天干不動活閑吃飯年(兒女、媳婦)可不嫌棄你里,老了么用了!走幾步就跟不上氣,然後會說年兒女都好著哩,叮嚀囑咐不讓我下地,我看我兒西荒(可憐)的人少摘不完么,我摘一點少一點。」再看到才女徐靜蕾朗讀作家史鐵生先生寫的《奶奶的星星》時,我再一次淚流滿面,其中催人淚奔,引人共鳴的有:

「世界給我的第一個記憶是:我躺在奶奶懷裡,拚命地哭,打著挺兒,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哭得好傷心。」

「奶奶摟著我,拍著我,「噢——,噢——」地哼著。我倒更覺得委屈起來。」

「噢噢——,睡覺吧,麻猴來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

我是奶奶帶大的。不知有多少人當著我的面對奶奶說過:「奶奶帶起來的,長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時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頭,用小眼睛瞪那些說話的人,心想:瞧你那討厭樣兒吧!翻譯成孩子還不能掌握的語言就是:這話用你說么?

奶奶愈緊地把我摟在懷裡,笑笑:「等不到那會兒喲!」彷彿已經滿足了的樣子。」

「長大了我還給您踩腰。」

「喲,那還不把我踩死?」

過了一會我又問:「您幹嘛等不到那會兒呀?」

「老了,還不死?」

「死了就怎麼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著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問了,老老實實依偎在奶奶懷裡。那又是世界給我的第一個可怕的印象。」

「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就又多了一個星星。」

「怎麼呢?」

「人死了,就變成一個星星。」

「幹嘛變成星星呀?」

「給走夜道兒的人照個亮兒……」

誰說不是這樣呢?我記憶中的哭笑打鬧,打挺兒何嘗不是從奶奶懷裡開始,母親生下我的時候缺奶就給我喝的羊奶,由於我和哥哥只相差兩歲,父親又在外村教書,母親又得持家又得下地忙活,所以記憶中經常是奶奶帶我。「噢噢——,睡覺吧,麻猴來了我打它……」那也是奶奶哄我睡覺的催眠曲。小孩都認親,誰對他好,疼他他就和誰親走的近乎,奶奶在世也經常會說她死了問我會不會哭,讓我別哭別傷心,說人有生有死是正常的輪迴。象上邊說得「人死了,就變成一個星星,給走夜道兒的人照個亮兒…」是的,小時候奶奶也說過好人死了會升天做神仙,壞人呢則會被罰下地獄,我相信奶奶一定是去天宮做星星和神仙了,指引著我們堅強、勇敢、執著、本分、誠信、善良做人。

《見字如面》節目雖然沒有《朗讀者》大牌,製作精良,配有著名鋼琴家彈奏,入情合景,但是通過演員們的深情演繹,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走心入耳的愛情、親情、友情、家國情懷。如今書信的形式隨著社會通訊的發達開始慢慢消失,但是書信文化的內涵、情懷、真摯,不是可以隨意被更改遺棄和取代的,如郵寄員,鐵匠鋪,木匠鋪,石匠老人,老陝的秦腔、華陰老腔、鑼鼓鍤鈸嗩吶等民間藝術文化慢慢遺失而不曾忘卻。

隨著年輪的增加,我逐漸開始理解、深讀、咀嚼兒時懵懂、信口、虛徒、浮於表面和第一印象的讀本文字,影視劇情台詞,歌詞等。是的,一樣的文字,一樣的東西,一樣的事物,一樣的世界在不同年齡段就會朗讀演繹出不同的味道,體會到不同的感悟,就像春暉里這泓清泉倒映出我心靈最深處的善惡美醜,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使我更加認識自我認識生活。

【作者簡介】:康穎第,八九年生人,韓城市作協會員。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END·

主 辦:渭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主 編:趙粉絨

本期編輯:楊文平 王 瑞

地 址:渭南市朝陽路東段21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渭南文藝 的精彩文章:

蝶雨 那塊石頭
常思恩情 記憶永遠

TAG:渭南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