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識付費,其實古人早就玩兒過了

知識付費,其實古人早就玩兒過了

這兩天新世相營銷課程鏈接被微信封殺的消息傳的沸沸揚揚,順帶手把「知識付費」這個名詞也推到了風口浪尖上,所謂知識付費就是把知識變成產品或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其實拿知識賺錢這事兒古人早就玩兒過了,比如我們今天要說到的「潤筆費」。

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們最是清高,羞於談錢,但是無錢寸步難行,就算是再清高的知識分子也得食人間煙火,當非說不可時,便以一些別稱代之,比如阿堵物、方孔兄等,所謂潤筆便是對於稿費的雅稱。

潤筆,原意是指拿毛筆泡水這個動作,使用毛筆時把筆毛泡開、泡軟比較容易吸收墨汁,寫字時會比較圓潤,後來延伸為代人寫字作畫的報酬之意則起始於隋朝。《隋書·鄭譯傳》記載:「上令內史令李德林立作詔書,高熲戲謂譯曰:筆干。譯答曰:出為方岳,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

潤筆之風至唐朝大盛,最出名的是韓愈,專為名公巨卿寫碑銘,韓愈生前好友劉禹錫在他去世後寫的悼文中這樣寫道:「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價,輦金如山。」利之所在,人爭趨之,到了唐文宗時期,長安城裡盛行找作文高手撰寫碑文墓志銘,儼然形成了一個熱鬧的市場。

到了宋朝,這種潤筆之風愈演愈烈。宋太宗為了獎勵宮廷詩人,設筆專款「潤筆錢」,並「降詔刻石於舍人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搬史官 的精彩文章:

中關村名字的由來竟然跟太監有關

TAG:搬史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