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間諜毒殺案 兇手到底是誰?
3月4日,英國一家購物中心門口,一名66歲的老頭和一名33歲的年輕女子,雙雙躺倒在長椅上,不省人事。
警察接到報案後,立即把兩人送到當地醫院。醫生們一開始以為是類鴉片止痛藥芬太尼中毒。但漸漸地,他們發現,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
這兩人是被一種未知的神秘藥物毒倒的。這種葯毒性兇猛,就連最開始接觸他們的那兩名警察身上,都出現了面色紅腫、眼睛干癢和胸悶氣喘的不良反應。
隨後,專家確認,兩人所中毒劑為「諾維喬克」,系「軍用級別」毒劑,由蘇聯在「冷戰」臨近結束時研製。這種毒劑可破壞人體神經系統正常傳導功能,引發嘔吐、呼吸急促、神經麻痹等癥狀,能迅速致人死亡。
警方介入調查後,還發現了驚天秘密。
這是一對父女,身份非同尋常。66歲的謝爾蓋·斯克里帕爾曾是俄羅斯特工,而且是被英國MI6情報局策反了的雙面間諜。
2006年,斯克里帕爾為英國效力的事情敗露,被俄羅斯判處13年有期徒刑。不過,俄羅斯在2010年為了交換自己在美國被捕的一批間諜,把斯克里帕爾釋放還給了英國。斯克里帕爾和家人自此一直生活在英國。
此次事情一出,英國立刻把懷疑的目光對準了俄羅斯。英國媒體稱,目前世界上有能力生產這種神經毒劑的實驗室只有少數幾個,其中一個就是位於俄羅斯外國情報局的總部。
雖然沒有出示明確證據,但英國政府態度卻很強硬。
首相特雷莎·梅給俄羅斯下了24小時通牒:「我們要求俄羅斯對此做出回應。如果俄方24小時內不給回復,我們將把這次事件視為』俄羅斯非法使用武力攻擊聯合王國』,我們將啟動全方位的報復措施!」
往常,特雷莎·梅用詞這麼強硬的情況並不多,這次甚至有些魯莽。她用詞強硬的背後有什麼原因?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葉江認為:
特雷莎·梅一方面在脫歐談判中受到歐盟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受到在野黨的壓力。英國工黨領袖科爾賓一直比較親俄,保守黨和工黨的分歧非常大。現在特雷莎·梅藉助這個機會,可以敲打工黨,也樹立自己的強硬形象。
面對英國的強硬態度,普京同樣針鋒相對。他表示:英國還是先把自己的事情搞搞清楚,再來找我們談吧。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也是霸氣擔當,直接就撂了一句話:不要威脅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
3月14日,普京再次當選的大喜日子前四天,英國以驅逐23名俄羅斯外交官作為見面禮。俄羅斯也不甘示弱,同樣驅逐了23名英國外交官。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楊成表示:
對於西方來說,批評普京就是「政治正確」,批評他不需要有任何理由、任何證據,就像一個非常便宜的「靶子」,可以隨便應對。但俄羅斯對於西方卻未必這麼強硬,普京一直在向西方「伸橄欖枝」,怎奈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冷戰以來,俄英關係其實是較為平穩的。
普京執政以後,大量的俄羅斯寡頭和前特工都選擇「自我流放」到倫敦,使得英國成為歐洲大陸的政治庇護所。一些俄羅斯富豪有龐大資產存在倫敦金融城的銀行或房地產上,倫敦甚至被稱為俄羅斯人的「第二故鄉」。
倫敦
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馮紹雷認為:
歐洲國家對俄羅斯、對東方世界不理解,甚至是仇視。即使是老練的英國,這次也舉措失當。俄羅斯人在英國有大量的投資,如果外交風波再不斷升級,房產地價會應聲下跌,特雷莎·梅似乎還沒有考慮到這些具體的問題。
在聯合國安理會3月14日召開的會議上,美國、法國、荷蘭、瑞典等西方國家代表對英國立場給予支持。這一輪美歐國家對俄「群毆」發生得有些急,調門拔得高,製造出的輿論衝擊很強。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黑利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指責俄羅斯
回顧最近幾年,正是冷戰後俄羅斯與西方最緊張的時期。冷戰結束後,強硬對峙就成為俄羅斯與西方關係的主旋律。
冷戰後不久,北約啟動「東擴」計劃,短短十年間先後吸收十幾個原東歐國家,對俄羅斯形成包圍態勢,大幅擠壓其戰略生存空間。
此外,北約還在波蘭、羅馬尼亞部署宙斯盾陸基防禦系統。對此俄羅斯怒火中燒,採取反制措施,在加里寧格勒飛地部署S-400導彈和伊斯坎德爾導彈。
讓俄羅斯同西方國家徹底跌入冰點的,是2013年爆發的烏克蘭危機。當時,歐洲國家追隨美國,在經濟上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在軍事上動作頻頻,增強在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的軍事部署,增加在黑海及波羅的海地區的軍演頻次。
普京則始終推行其鐵腕外交政策,強硬收回克里米亞。
在敘利亞等中東戰場,俄羅斯也多次同西方針鋒相對。由普京背書的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歷經國內政局動蕩、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侵襲等多次危機,險而不倒,局勢漸穩,也顯示俄羅斯在同西方的抗衡中逐漸佔得上風。
2016年的美國大選,曾經被外界看作俄羅斯同西方改善關係的窗口,因為特朗普同普京曾頻頻釋放好感。
然而,隨著美國國內「通俄門」的不斷發酵,美俄之間的「外交戰」、「媒體戰」 持續升級,美國不斷加碼制裁俄羅斯,雙方關係再遇重挫。
2017年,美國還出台法案,限制總統解除對俄羅斯制裁的權力。法案規定,如果總統想就美國對俄羅斯外交政策做出「重大」調整,比如解除對俄制裁、歸還俄羅斯被查封財產等,都必須提前向國會報告,而國會則有30天時間考慮是否支持總統的做法。
冷戰結束及蘇聯解體,為俄羅斯換來的與西方關係改善機會已經消失殆盡,莫斯科幾乎回到了自己在冷戰時期的地緣政治原點。對抗西方的戰略擠壓,俄羅斯還有哪些底牌?
上海俄羅斯中亞東歐學會理事張耀表示:
俄羅斯除了軍事牌之外,還有地緣政治牌。俄羅斯連接亞歐大陸,地理環境非常有利,利用這個地緣政治環境,俄羅斯可能做不成自己想要做的事,但可以讓你想做的事做不成。敘利亞就是個典型例子,也許俄羅斯在敘利亞達不到它完全的目的,但是讓整個西方特別是美國,在整個中東的戰略也達不成。通過這種博弈,就能博取西方對其利益的一個妥協。
72年前,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序幕。如今,俄羅斯面臨著西方的圍攻,「冷戰2.0」會否上演。而普京的再次當選,是否意味著這種圍攻將會繼續?一場合縱連橫大戲已經展開。
更多「英俄外交風波」精彩內容,請關注本周《環球交叉點》。
本期嘉賓:
馮紹雷 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
楊成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葉江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張耀 上海俄羅斯中亞東歐學會理事
本期節目播出時間:
3月25日 周日 8點15分
東方衛視《環球交叉點》
※美國反恐 終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火與怒》:一場兩敗俱傷的博弈里,誰在偷笑?
TAG:交叉點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