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代醫書,發現中醫經典之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里,有些不合常理之處
有人總覺得中醫毫無瑕疵,沒有一丁點不合理之處。
現在我來告訴你哪裡不合理。
《黃帝內經》第一篇《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第一句話就不合理。
原文是:「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乃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譯文是:從前的黃帝,生來十分聰明,很小的時候就善於言談,幼年時對周圍事物領會得很快,長大之後,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時,登上了天子之位。他向歧伯問到:我聽說上古時候的人,年齡都能超過百歲,動作不顯衰老;現在的人,年齡剛至半百,而動作就都衰弱無力了,這是由於時代不同所造成的呢,還是因為今天的人們不會養生所造成的呢?
不合理之處:「上古時候的人,年齡都能超過百歲,動作不顯衰老」。
不談科學,也不談考古,就拿常識來判斷,黃帝說的上古之人應該是原始人類(史前文明論者請自覺閃遠點,我們這邊說正事呢),原始人能活100歲?
第二句話也不合理。
原文是:「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譯文是:歧伯回答說:上古時代的人,那些懂得養生之道的,能夠取法於天地陰陽自然變化之理而加以適應,調和養生的辦法,使之達到正確的標準。飲食有所節制,作息有一定規律,不妄事操勞,所以能夠形神俱旺,協調統一,活到天賦的自然年齡,超過百歲才離開人世;現在的人就不是這樣了,把酒當水漿,濫飲無度,使反常的生活成為習慣,醉酒行房,因恣情縱慾,而使陰精竭絕,因滿足嗜好而使真氣耗散,不知謹慎地保持精氣的充滿,不善於統馭精神,而專求心志的一時之快,違逆人生樂趣,起居作息,毫無規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不合理之處:「上古時代的人,那些懂得養生之道」,「不妄事操勞」,「超過百歲才離開人世」。
原始人懂得養生之道?原始人不過度超勞?他們每天拎個棒子滿山跑,拚命找吃的,還不一定吃飽,你跟我說他養生?他不過度幹活?笑話!
篇幅所限,不再深扒,一本書,開篇第一句、第二句話就都不合理,那麼這本書可信度如何,大家自己想。
《本草綱目》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1、《水部·車轍中水》:李時珍在該葯釋名項下曰:「轍,乃車行跡也。」又曰:「主治癧瘍風,五月五日取洗之,甚良。」車轍,是指車輪壓出的痕迹。由此可見,車轍中水就是車輪在泥土地上壓出凹陷痕迹中的積水,治病宜在農曆五月五日取之用。
2、《土部·東壁土》:古舊房屋東邊牆上的土,叫東壁土。……吐瀉煩悶,藥物中毒,中烏頭毒等,用陳年東壁土煮汁飲下。目中翳膜,用東壁土細末每日點膜上,以淚出為好。脫肛,用皂莢磨粉,和東壁土細末,炒熱,裝入布袋,趁熱熨肛門突出部……
3、《金部·鉛霜》:釋名亦名鉛白霜。是鉛雜水銀十五分之一合煉作片放醋罈中密封而成,經久即成霜。小兒驚熱(心肺積熱,夜卧多驚),用鉛霜、牛黃各半分,鐵粉一分,研勻。每服四分之一錢,竹瀝汁送下……
算了,不引用了,這些只算是輕口味的,有些實在太噁心了,有興趣的自己看書去。這類東西比比皆是。(重口味的關鍵字,人中黃、明月砂等等。)
我就問你,上面那些藥方,你敢不敢用?敢不敢給你孩子用?
綜上,不是說中醫完全沒用,它數千年來也治好了很多病人,咱們應該汲取一些真正有用的東西,並發揚光大。
而一些充斥著迷信、骯髒的東西,則堅決淘汰,再也不要說,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棄。老祖宗們局限在他們的那個時代,無法解釋清楚的一些事情,只好用迷信的說法替代。這不是他們的錯。但當今時代,咱們還是要堅決維護他們的說法,那就太不應該了。
另外,西醫和現代醫學不是一個概念,西醫的缺陷也不少,以後有機會再扒。現代醫學還在不停地進步,也有很多缺陷,但是它正在努力學習改善之中。我們現在治病全靠現代醫學,而不是西醫。
別一說中醫有不好的地方,就把西醫拉進來比較,就好比別人說你孩子是熊孩子,你立刻跳起來反駁說,你全家都是熊孩子,而不是擺事實講道理的分析,我家孩子怎麼怎麼地,所以不是熊孩子。
還有一些人,一說中醫有不合理之處,立刻跳起來,給你上綱上線的扣帽子,就像潑婦罵街,根本不和你講道理。
到了最後,奉勸大家,不管你是中醫粉,還是中醫黑,辯論要言之有物,引用原文最有說服力。一味的相互謾罵,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仙女想教韋景照一首曲子,讓他帶給唐玄宗,韋景照居然拒絕了
※一個麻風病人心灰意冷,想自我了斷,李靖見他可憐,教他修道之法
TAG:書蟲吐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