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波羅航天員的訓練有多苦?比荒野求生還刺激!

阿波羅航天員的訓練有多苦?比荒野求生還刺激!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微信公眾號ID:space-more

航天員去太空執行航天任務前,需要經歷嚴格、苛刻的選拔訓練。他們在訓練中不僅需要反覆承受各種刺激,提高身體的各項指標,還要像探險家那樣,學會各種野營技能。本篇來說說登月航天員的飛前訓練。

由於沒有大氣,月球環境與太空環境極為相似,是超高真空。但二者又有所不同,由於沒有大氣對太陽的光熱進行反射和折射,月表白天最高溫度高達160℃,夜晚最低溫度低至-180℃,可以說是冰火兩重天。

月球環境與太空環境相似

再加上月表地理環境複雜,有高山有峽谷,以及當時人們對月球土壤知之甚少,所以,針對要進行登月任務的阿波羅航天員的訓練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月球上地理環境複雜

上個世紀50年代末,美國從508名軍事試飛員中,精心挑選了32人作為候選航天員,此後又選擇了少數科學家和工程師,隨即開始了緊張的身體測試:能承受多高的溫度,能耐受多大的噪音,在累癱之前能吹起多少氣球,腳能在冰水裡泡多長時間,騎腳踏車能跑多長距離等。

在航天員們眼裡,體力上的測試還相對簡單,最困難的當屬做細緻而傷腦筋的心理測試題,比如「就『我是誰』這一問題迅速寫出20個答案」。好在航天員們的智商從130到145不等,平均為136,都受到過高等教育,排除少數承擔月球科學考察的科學家,最初入選的航天員平均接受了5.6年的大學教育。

體力和頭腦過關後,參加登月的每位航天員都被指定學習一到兩個專業,而且必須掌握得滾瓜爛熟。例如,在首次登月的阿波羅11號三名航天員中,尼爾·阿姆斯特朗受命學習訓練器材和模擬器,巴茲·奧爾德林學習任務規劃,邁克·柯林斯則學習與航天服和艙外活動相關的知識。這些也為航天員們在之後的任務中承擔不同的乘組角色打好了基礎。

阿波羅11號航天員從左依次為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奧爾德林

接下來便是殘酷的訓練,比荒野求生還刺激!航天員們必須反覆地訓練一些技能,直到能易如反掌地解決那些費力的事情——如果落到沙漠上,如何用降落傘做成帳篷;如何在巴拿馬叢林中殺蛇和吃蛇;如何穿越夏威夷的火山熔岩。

航天員在表面粗糙的夏威夷火山熔岩上進行訓練

為了讓航天員們在重力為9.8N/kg的地球上體驗失重,一架空軍KC-135飛機攜帶航天員不斷地作拋物線飛行。

KC-135飛機

通過飛機在空中上升和下降造成相當於物體自由落體的運動,將慣性與重力抵消,使航天員們能在一次失重訓練中體驗到半分鐘的失重狀態。為了讓航天員們多多練習,一次飛行會進行多次失重訓練。

航天員在飛機中進行失重訓練

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1/6,航天員們在休斯敦和亨茨維爾巨大的水池中進行了負重訓練。通過調節水池中溶液的濃度來控制池中溶液里的重力,以體驗零重力或1/6重力下的運動感受。

航天員們在巨大水池中進行訓練

為了訓練航天員用上了幾十種器材,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要算飛行模擬器。飛行模擬器是模擬指令艙和登月艙控制區建造的。

模擬指令艙建成的飛行模擬器

一個小時接著又一個小時,航天員們在枯燥的訓練中必須解決訓練小組想出來並輸入計算機中的所有問題。根據阿波羅11號飛行組的統計,從1969年1月入選,到同年7月正式飛行前,阿波羅11號的三位航天員一共在模擬器內度過了2000小時。

模擬登月艙設計的飛行模擬器

來源/《奔向月球》

改編/楊斯爽

審校/楊潔

如需轉載,請留言獲得授權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航天科普 的精彩文章:

女神在此!原來女航天員是這樣上太空的

TAG:中國航天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