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一親王起兵謀反,兵敗後卻封了侵華大將,最後被中國軍隊擊斃

日本一親王起兵謀反,兵敗後卻封了侵華大將,最後被中國軍隊擊斃

從古到今,日本天皇在日本人心中都是神一樣的存在,因為日本人堅信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是擁有神性的,所以沒有人敢起兵反對和取代日本天皇,就算是古代日本最厲害的人物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人也不例外,不管是日本天皇擁有實權的時候,還是沒有實權的時候,都沒有人敢聲稱推翻日本天皇統治。正因如此,日本天皇才有所謂的「萬世一系」,否則日本歷史早就像中國歷史那樣不停地改朝換代。在日本歷史上,有且只有一位叫平將門的武將,曾經公開起兵謀反,聲稱要推翻日本天皇統治,自己當皇帝。不過平將門很快就失敗了,熟悉歷史的讀者應該對平將門不陌生。

能久親王

其實在明治維新之前的倒幕運動期間,也發生過一次旨在取代日本天皇的謀反,不過起兵的不是哪一位武將,而是一位日本親王,也就是日本皇室成員,他在部下的支持和擁立下起兵謀反,要取代明治天皇,成為日本新的天皇,他就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以下簡稱「能久親王」)。

日本皇室沒有姓,只有名,跟日本臣民不一樣,當稱呼日本皇室時,會在前面加上「宮號」,如果是男性,叫「某某親王」,女性叫「某某內親王」。能久親王屬於日本旁系皇族,生於1847年,因孝明天皇大部分兒子夭折,只有明治天皇一個兒子長大成人,所以後來收了能久親王為養子。

這時候的日本仍然閉關鎖國,實權在德川幕府手中,天皇已經當了將近千年的傀儡,後來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日本國門,幕府賣國求榮,這才引發倒幕運動,否則近代日本會像中國一樣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67年,一直反對倒幕的孝明天皇離奇去世,皇太子睦仁繼承皇位,是為明治天皇。倒幕派以明治天皇的名義,向各藩國發出推翻幕府的命令,但有些頑固不化的藩國反對倒幕,他們經過商議,決定擁立能久親王為「東武天皇」,與倒幕派、朝廷對抗。能久親王的思想和父親孝明天皇一樣反對推翻幕府,所以他同意起兵謀反。

明治天皇

近代日本要崛起,必須要推翻幕府,所以與歷史背道而馳的能久親王及其謀反勢力被以薩摩藩、長州藩為首的倒幕派擊敗,前後時間只有幾個月。按照中國人的思維,謀反是必死無疑的死罪,但明治天皇念及他是自己一起長大的兄長,只把他軟禁,沒有處死。

到了1870年,明治天皇特赦能久親王,還把他送到德國軍事學校留學,學成歸國的能久親王進了日本陸軍任職。隨著明治維新的進行,日本國力迅速強大起來,並且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劍鋒直指朝鮮和中國,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爆發了。在戰爭前夕,明治天皇封了能久親王為侵華大將,負責從陸路入侵中國。

能久親王帶兵侵華

戰爭開始後,日本軍隊佔據了海上優勢,能久親王立刻從陸路進攻中國台灣,遭到台灣軍民的強烈抗擊。《馬關條約》簽訂後,清政府割讓台灣等地給日本,台灣軍民為了保住台灣,自發成立了一個「台灣民主國」,繼續抗擊能久親王率領的侵華軍隊。

1895年8月,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能久親王被台灣軍民擊中要害,很久就救治無效死掉,成為整個中日甲午戰爭當中唯一被擊斃的日本皇族。日本軍隊高層為了避免動搖軍心,沒有公開能久親王被擊斃的消息,而是宣稱他病死了,同時秘密送遺體回日本。

中日甲午戰爭

面對窮凶極惡的日本侵華軍隊,台灣軍民還是抵擋不住,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又無力援救台灣,最終台灣民主國覆滅,台灣被日本軍隊佔領,開始所謂的「台灣日治時期」。

至於被台灣軍民擊斃的能久親王,在日本時不時看到他的神社和雕像,被日本軍國主義者大肆宣揚,給了軍國主義蔓延的機會,對於這樣一位雙手沾了中國人民鮮血的日本皇族,他被擊斃也是罪有應得吧。

能久親王神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人與事 的精彩文章:

武則天有4個兒子,除李顯、李旦,另外兩個是誰?有個被武則天親手害死
清末最愛國的太監,冒死勸諫慈禧不要賣國,被慈禧下令立刻處死

TAG:歷史的人與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