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核潛開始海底鬥法,「殺手鐧」VS「殺人鯨」,誰輸誰贏?
就在俄羅斯總統大選如火如荼舉行的時候,俄羅斯國防部官方廣播機構播出的一部軍事節目中稱,俄羅斯的阿庫拉級核動力潛艇曾經在美國軍事基地附近展開演習任務,但似乎全稱都未被美軍發現。
潛艇中隊指揮官謝爾蓋?斯普桑斯諾夫臉上洋溢著滿滿的自豪,用這樣的行動作為普京的拉選票神奇也恰到好處。
阿庫拉級總共有3個型,分別是阿庫拉I型、阿庫拉改進型和阿庫拉II型。其中阿庫拉II型的建造已經是蘇聯解體之後了,已知的建造了14艘,而該型潛艇也是蘇聯研製的最後一型潛艇。
「阿庫拉」級採用了良好的水滴狀外型,在艇體結構上為雙殼體。裡面一層為耐壓殼體,用鈦合金製造。鈦合金的耐壓殼能保證「阿庫拉」級在深達650米左右的海底安然無恙。
當年美國海軍首次發現「阿庫拉」級潛艇能夠下潛到650米的水下時,竟然不知所措。因為即使在今天,世界上絕大多數反潛武器的打擊深度和核潛艇的下潛深度均不超過500米。
從艇臘至艇艉共分有7個耐壓艙:武器艙、指揮艙、前輔機艙、反應堆、後輔機艙、主電機艙和尾艙。它們嚴格按照不沉性標準設計,加強了全艇的抗沉性。
通常一個艙進水,其照樣能執行戰鬥任務,兩至三個艙進水,潛艇還能在海上漂浮數小時,以供艇員逃生。
「阿庫拉」級核潛艇具有以下特點:一是航速較高,水下最大航速達到35節,水下機動性好。
二是採用新型壓水堆,水下雜訊低,而且擁有更大的自給力。三是採用耐壓結構和材料,潛深大。
四是戰鬥威力大。由於它有較大的排水量,使艙室的容積得以擴大,艇上便可以裝載更多的武器和更多的電子設備。
俄羅斯核潛艇前往美國附近海域耀武揚威似乎不是什麼秘密,公開的就有很多次,未公開的估計就更多了。
2009年8月,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兩艘俄羅斯核動力潛艇近日在美國東海岸附近的公海游弋,引起美國國防部和情報部門擔憂。
而一名俄軍方高層回應稱,這兩艘核潛艇在美國附近海域游弋只是日常巡邏的一部分。
這兩艘核潛艇為鯊魚級,堪比美海軍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其中一艘屬最新Ⅱ型鯊魚級核潛艇,與Ⅰ型相比噪音更小,也是俄羅斯海軍艦隊中較先進艦艇之一,裝備有反潛、反艦魚雷以及打擊地面和海上目標的導彈。
近年來,俄海軍中現役的核潛艇紛紛進行現代化改造,同時又入役了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和亞森級多功能核潛艇。
隨著2艘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服役至俄海軍太平洋艦隊,自冷戰結束以來,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將首次推出噪音更低、威力更強及航程更遠的潛艇。這也讓俄羅斯潛艇在太平洋地區的活躍程度達到幾十年來最高水平。
「北風之神」級是俄羅斯新一代超靜音核潛艇的代表,其在水下作戰環境中的生存能力更強。除了擁有更低的運行成本以外,其所需要的人員數量也更少。此外,該潛艇的火力也很強大,能夠發射16-20枚核導彈,每枚導彈可攜帶8個獨立核彈頭。
美駐歐洲海軍最高指揮官馬克·弗格森在接受美國CNN記者採訪時表示,美軍方面與俄羅斯已經部署的作戰潛艇和導彈的規模相比,已有很大差距。美國海軍很難發現和跟蹤俄軍列裝的新型潛艇。
前北約盟軍最高司令、退役海軍上將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表示:「現在,我們已經不能對俄羅斯潛艇的活動做到100%的掌握了。」
常規對抗玩不轉,美國開始將目光轉向新科技。
首先,美國提出「水下航母」概念,就是在攻擊型核潛艇上部署無人潛航器(UUV)來搜尋並攻擊敵方潛艇,這或許將改變未來水下戰爭的模式。
與其他水下兵器相比,無人潛航器無需搭載人員,有的甚至可以依靠洋流滑翔前進,續航時間更為持久。同時,它的體積更小,更加隱蔽,是搜潛反潛的絕佳裝備。
其次,美國籌劃巨型無人潛艇。
美國海軍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署了一份4300萬美元的合約,用於研發一種名為「殺人鯨」的巨型無人潛艇。「殺人鯨」(Orca)號被官方稱為特大號無人潛艇(XLUUV),它將具備遠程自動駕駛能力。這樣一種海底無人怪獸,預計將來會作為美海軍反潛實戰訓練平台。
水下無人潛艇通常被視為航母的剋星,它可在航母可能行經的航線上沉入水底等待,發現航母的蹤跡後就可以伺機發動攻擊。
目前的無人潛艇通常都是通過海面的航母進行部署的,但是「殺人鯨」將能夠獨立前往目的地,並且在完成任務後返回基地,但這種特大號無人潛艇動力源至今仍處於保密狀態。關於該型潛艇的有效載荷,此前,美國《防務新聞》曾報道說,超大型無人潛航器的有效載重艙至少達325立方英尺(900公升)。
據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稱,一種可重構的負載艙將使「殺人鯨」能夠執行一系列的任務,除反潛訓練外,該無人潛艇還可遂行情報偵察、戰場監視、漁業巡邏、勘測、防雷以及發布指令和警告等任務。
同時,它還能攻擊敵方水面戰艦,或甚至與美國海軍潛艇合作,緊盯敵方潛艇,並充當誘餌,讓攻擊潛艇伺機伏擊。因此,關於超大型無人潛航器的用途將十分廣泛,我們必須時刻關注這款水下利器的研發動態,並保持高度警惕。
與其它無人潛艇最大的不同是,「殺人鯨」不需要前線的軍事人員幫助其運行,也就是說其具備自主判斷的人工智慧。
「殺人鯨」不僅能比現在的水下潛航器更大,其開放式架構規格適用於具有可重新配置的有效載荷托架的模塊化遠程無人潛航器。在運行時,它將能夠自主地從基地撤離,前往任務地點,並在需要時停留在那裡,同時部署有效載荷並定期與總部進行通信。在任務結束時,它將自主返回基地。
此外,「殺人鯨」超大型無人潛航器能自動運作長達數個星期,甚至好幾個月,並定期與基地聯絡,以審視是否有新的任務。一名參與超大型無人潛航器項目的美國海軍艦長透露,它的航程至少要達2000海里(1海里約等於1.85公里),而這足以從菲律賓到上海或香港往返一趟。
通信聯絡方面,儘管「殺人鯨」沒有航母的支持,但是它能夠定期建立通信並且通報最新的任務進展。
相比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設計其他潛艇,「殺人鯨」的覆蓋範圍、行駛里程、水下打擊能力和執行任務的時效性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事實上,洛克希德馬丁是有競爭對手的。美國海軍將分別撥給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4320萬美元及4230萬美元,分頭設計超大無人潛航器。之後交給美國海軍等部門進行評估、比較,在美國政府選定某一種設計方案後,被選中的那一家將著手製造「殺人鯨」原型無人潛航器,並於2020年交付以供海試。
目前的設計階段處於兩個競賽階段中的第一階段,隨後將進入多達9艘水下無人潛艇的競賽製造階段。「殺人鯨」的研發將主要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位於棕櫚灣的佛羅里達州工廠內進行,而且將得到弗吉尼亞和紐約公司員工的支持。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與波音公司在發展無人潛航器方面,都有自己充足的經驗。例如,波音公司就曾開發了一系列無人潛航器,其中「回聲航海家」就是其中之一。
而就在2016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曾經成功從一艘無人潛艇上發射了一架無人駕駛飛行器。這樣的有益競爭,無疑讓世人對「殺人鯨」充滿期待。
結語:2007年慕尼黑安全會議,普京嚴厲批評了單極世界模式、無正當理由對他國動用武力、北約東移和美國的對外政策。這也引發了俄美新一輪「對抗」。
其實,縱觀冷戰後美俄關係發展演變進程不難發現,無論雙方是否有意願改善關係,兩國關係往往從趨穩、相對友好又滑向衝突、對抗。
當前,似乎是俄美關係最差的時期,兩國的對抗從太空到天空,從海洋到陸地,從民間到軍隊。尤其在美國單方面退出「反導」條約的時刻,會不會爆發核戰爭是大家高度關注的。如何能在關鍵時刻保持克制,考驗雙方高層智慧。
上世紀60年代古巴導彈危機的緊要關頭,蘇聯軍艦曾一度駛近美國海軍封鎖線,雙方相距只有幾英里,但在最後一刻轉向離開了——這讓時任美國國務卿臘斯克說出了冷戰時期最著名的一句話:「我們怒目而視,我想是對方先眨眼了。」
不管是不是眨眼,當時沒有第三次大戰,是不幸中的萬幸。
※俄羅斯的無人步槍絕不是終點——蘇俄傲嬌的步槍進化史
※俄美兩大巨頭在敘利亞的三場暗戰
TAG:墨將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