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清宮舊藏看晚清宮廷用瓷

從清宮舊藏看晚清宮廷用瓷

2/2

晚清宮廷瓷器一般指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幾朝的官窯瓷器,在中國陶瓷史上這段歷史很少有人提及,因為無論從瓷器造型、釉色、紋飾、數量,以及製作工藝等方面,都不能與其前朝鼎盛期相比。但是這段歷史卻極具時代特點,一方面它讓人們深刻了解到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制瓷工業逐步衰落的過程,另一方面它為人們提供了非常詳實的末代王朝宮廷生活實料,本文擬以清宮舊藏器為例(嘉慶、道光時期宮廷用瓷《文物天地》曾刊發過專題文章,請參閱2007年第9期、第11期,本文重點談道光以後的幾朝宮廷用瓷),從下幾個方面論述:

道光皇帝私人堂名款瓷

堂名款又稱齋堂款,即以齋名、堂名、閣名、軒名、書屋、山房等名稱命名的款識,是瓷器上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內容非常豐富。既有為宮中或王府定燒的官窯器物,也有為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燒制的民窯器物。這類款識最早出現在宋代,明代晚期及清代均有,晚清時期大量出現。

目前在傳世品中屬於帝王專用、能夠與文獻記載相對應的堂名款器物發現得很少,同一堂名款的器物也很少。其中有據可查者如康熙時「中和堂」「芝蘭齋」;雍正「郎吟閣」「浴硯書屋」;乾隆「彩華堂」「彩秀堂」;嘉慶「懋勤殿」;道光「慎德堂」等,均是帝王的私人堂名款用瓷。

道光時期署「慎德堂」款的器物傳世品數量很大,以故宮博物院藏品為例就有三四十件之多。這批瓷器不僅是景德鎮御窯廠為道光皇帝定燒的私人「堂名款」瓷器,也是道光時期又一個官窯品種,極具歷史研究價值。因為位於圓明園內的「慎德堂」是道光皇帝晚年生活的主要居所,當時一切政令均出自此處,它與紫禁城大內養心殿具有同等重要位置,而且道光皇帝在他繼位之初即將「知稼穡之艱難,力崇節儉,返本還淳」的政治主張溶入「慎德」二字之中,由此可見慎德堂款瓷器不僅是道光皇帝的私人御用瓷,而且它將道光皇帝的執政理念、審美情趣也均包含在內。關於慎德堂瓷器請詳見本人《文物天地》2007年11期《道光皇帝與慎德堂款瓷器》一文,在此不作贅述。

慈禧太后御用瓷

在清王朝最後50年歷史中有這樣一位女人,她歷經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四朝,曾三次垂簾聽政,前後長達30年。其間雖有幾年撤簾歸政,但實際上朝政大權一直掌握在她的手中。她雖然沒有像唐朝武則天一樣自立為女皇,但中國近代史上幾乎所有重大事件都有她的參與,她實際上是大清王朝的末代女皇,這個女人就是慈禧。

同治、光緒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為慈禧太后燒制的御用瓷器,在同時期官窯瓷器中不僅製作精美,而且數量占相當大比例。慈禧在宮中使用的瓷器有自己獨特的要求,即每件瓷器上都要署上她曾經居住過的殿堂名,這一舉動在中國陶瓷史上絕無僅有。

1.慈禧在宮中的居所

慈禧在宮中的住處屢有變化,初入宮時她住在西六宮中的儲秀宮,這裡庭院寬敞幽靜,古柏挺拔,前殿高懸乾隆皇帝的御筆匾額「茂修內治」。慈禧在這裡一住就是8年,同治皇帝就是在儲秀宮中出生的,咸豐十年(1860)咸豐帝出逃熱河後慈禧才離開此宮。自熱河回宮後為便於垂簾聽政,慈禧移居到皇帝寢宮養心殿後殿西耳房內平安室,待到同治年長聽政後,慈禧才移回西六宮的長春宮,一住就是10年。

體和殿:該殿是翊坤宮的後殿,光緒時將此殿改為前後開門的穿堂殿,遂命名為體和殿。光緒十年(1884)慈禧50大壽時,命人將儲秀宮大舉修繕後重又搬回儲秀宮,也就在此時體和殿成了慈禧進膳的地方。

樂壽堂:光緒二十年(1894)慈禧60大壽時,命人將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時居住過的寧壽宮內樂壽堂重新修繕,從儲秀宮遷入樂壽堂。樂壽堂是慈禧晚年在宮中生活的地方,也是她行使大權的地方,不僅皇帝、后妃每日到堂前請安,光緒二十九年(1903)慈禧還曾在此接見外國使臣。待到慈禧晚年頤和園建成後,慈禧又經常居住在頤和園內的樂壽堂。

大雅齋、天地一家春:清人吳士鑑《清宮詞》曾寫道:「大雅齋中寫折枝,丹青鉤勒仿笙熙,江南供奉雖承旨,不及滇南女畫師」。詩後小注又寫道:「內廷如意館畫工,皆蘇州人,光緒間昆明繆素筠女史嘉惠,工畫花卉,承直二十餘年,每當拈毫染翰,孝欽皇后並坐指示之,眷遇始終不衰。『大雅齋』孝欽自署齋名也」。吳士鑑在這裡提到「孝欽」即指慈禧太后,但大雅齋並非是慈禧「自署齋名」,此匾是咸豐五年(1855年)咸豐皇帝賜予懿嬪,即後來的慈禧太后。「大雅齋」在宮禁中並非只有一處,在紫禁城和圓明園內均有,它伴隨著慈禧從懿嬪、懿妃、懿貴妃到皇太后,留下了慈禧所經歷過的那個時代眾多痕迹。

「天地一家春」是圓明園內的一組建築,相傳慈禧當年初入宮時曾在此居住過,程演生編輯的《圓明園考》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文宗喜園居,年例正初入園,冬至還宮。圓明園中有五春之寵,所謂天地一家春,乃孝欽後所居,其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牡丹春皆漢女分居之。」慈禧將「天地一家春」作為自己的私人印章,並鈐蓋在為自己訂燒的瓷器上,也是情有所衷。

由此看來,以上幾地是慈禧在宮中或圓明園、頤和園內曾經居住過的地方,所以傳世同治、光緒朝瓷器上常見的署「長春宮制」「儲秀宮制」「體和殿制」「樂壽堂制」「大雅齋」「天地一家春」款識器物,是專為慈禧燒制的。從這裡也能看出慈禧的權勢和地位,當年在紫禁城內是何等顯赫。

2.慈禧御用瓷的種類

儲秀宮用瓷 清宮舊藏署「儲秀宮制」款的器物主要以大盤為主,這些大盤的口徑一般在90厘米左右,器壁較厚造型顯得笨重,底部常篆書「儲秀宮制」款識。這類大盤除元代龍泉窯盛行燒制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偶有所見,晚清時很少見到,因為燒制這種大盤,不僅燒制工藝要求高,且成品率極低,光緒時期能燒出如此大盤,說明御窯廠此時燒造工藝達到一定程度。

清宮舊藏一件「儲秀宮制」款藍地黃雲龍紋大盤,通體以藍釉為地,以黃彩繪畫龍紋。《考工記》「畫繢之事」中說:「火似圓,山似章(獐),水似龍」。可見古人是以龍表現水,因此常在盤、碗、 等盛水的器皿上飾龍紋。然而漢代以後,當龍一步步地和帝王聯繫在一起後,歷代對於龍紋制度也一代嚴似一代。清代規定龍紋只能在帝王用器上出現,而為慈禧燒制署「儲秀宮制」的器物上,除直接繪畫龍紋外,花卉圖案上也幾乎都暗刻龍紋,充分顯示出慈禧儼然是以女皇的身份在紫禁城內掌握實權。關於這批署「儲秀宮制」款大盤的用途, 在許多清宮舊藏慈禧照片中能夠看到,一般盛放水果所用。另據檔案記載慈禧50壽辰時,曾在儲秀宮內舉辦過「萬壽節」慶典活動,署「儲秀宮制」的器物也可能是當年為慶典專門燒制的。

體和殿用瓷 檔案記載景德鎮御窯廠曾為體和殿燒制過百餘只大魚缸,匯同其他器皿約萬件,皆署「體和殿制」款。故宮博物院內所藏署「體和殿制」款的器物數量比較多,基本上以各式花盆和盆奩居多,既有口徑在幾厘米內的玲瓏之器,也有口徑在40-50厘米內的大套盆,此外還有盒、渣斗和燈籠尊等,只是檔案中所記的大魚缸目前已很少見。

署「體和殿制」款器物,其繪畫精細程度相當高,多以色地繪畫粉彩為主,也偶見青花器物。所繪紋飾以各種花卉居多,或單獨開放嬌艷無比;或枝蔓纏繞在一起競相怒放;或四時花卉在同一個畫面上出現,令人目不暇接。

「體和殿制」款的器物之所以以各式花盆居多,並以各種花卉做裝飾,與慈禧喜愛種植花卉有關。當年在宮中為慈禧畫像的美國畫家卡爾在《清宮見聞雜記》一書中說:「太后生平,酷愛鮮花。」當時大臣為了討好慈禧,也常以「不經見之名花卉異草貢獻太后,冀得其歡心」。德齡在《清宮禁二年記》一書中也說:「太后除掉權勢貨財外,花卉也許就是伊最寶貴的嗜好品了,雖還夠不上『花痴』的資格,然而卻迷得很深了。」在清宮舊藏照片中,有許多幅照片上慈禧周圍都擺滿鮮花。在所有花卉中慈禧最喜歡蘭花,當時不僅宮內苑囿中栽種各種蘭花,在她的衣服上也常綉蘭花圖案。除蘭花外慈禧還喜歡菊花和牡丹,在頤和園內曾種有三四千盆菊花,種類在八九十種以上。

民國時有仿「體和殿制」款的器物,一般是各種色地的墨彩器,有瓶、魚缸、盒等,以花盆居多。雖然晚清、民國時製作工藝相差無幾,但民國時仿品仍然不能與晚清官窯器相比,其胎體大多顯得粗松,釉面常凸凹不平,畫筆也生硬呆板,修胎處不規整,款識更欠工整。

大雅齋用瓷 光緒時期還有一大批器物上,常見題寫「大雅齋」三字,同時綴有「天地一家春」橢圓形篆字章,器物底部書「永慶長春」紅彩楷款,這批瓷器也是慈禧太后的御用之瓷。最近有學者指出,宮中存世的大雅齋瓷器,最初是為重建圓明園而專門定燒的,後因復建工程中止而停燒,這批大雅齋瓷器改由宮中使用。

大雅齋款瓷器造型多樣,主要有碗、羹匙、蓋盒、高足盤、酒盅、高足碗、花盆、盆奩、瓶、尊、觚、渣斗、魚缸等。其中,以花盆居多。花盆有方勝形、銀錠形、扇形、雙聯形、四方委角形、圓形、長方形、花辨形等形狀。許多花盆均有盆奩相托,托底的盆奩又可單獨作水仙花盆用。

民國時期由於「大雅齋」款器物的特殊歷史背景,民間仿製器物非常多,但其製作一般比較粗糙,特別是釉彩上有區別。大雅齋器物施彩雖然較為厚重,但其均勻的釉彩,細膩的繪畫,仍顯得精細艷麗,而仿品由於彩料厚重施釉不勻,以致繪畫不清線條混亂,色調也顯得過於沉悶不夠艷美,最終也只是有形無神。

長春宮、樂壽堂用瓷 目前在故宮藏品中署「長春宮制」器物主要是一些文房用具,如粉彩桃蝠紋筆筒、青花雲蝠紋筆筒;署「樂壽堂制」器物主要是一些花盆。

3. 慈禧御用瓷的藝術性

為宮廷燒制的瓷器,一般先由宮廷畫師出具畫樣,有時還要照畫樣先制出紙樣、木樣或蠟樣,然後呈交皇帝或內務府主管大臣審議。其圖案的色彩、造型的高矮甚至具體到尺寸的大小,均由內務府規定,待皇帝御批之後,才交由江西景德鎮御窯廠照樣燒制,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隨意決定。當然作為景德鎮御窯廠的督陶官,可以有自行決定的權力,但這種權力僅局限在試燒新品種時,當新品種燒成之後,必須呈交宮內審議,若皇帝喜歡則繼續燒制,若皇帝不喜歡則停止燒

造。這就是在故宮藏品中一些瓷器背面常寫「樣品」的原由,清宮檔案中這類記載屢見不鮮。故宮博物院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幅晚清宮廷用瓷的畫樣,慈禧御用瓷依舊沿襲這一舊制。

慈禧御用瓷器的繪畫十分精美,常以繡球花、藤蘿花、葡萄紋和綬帶鳥等題材新穎的花鳥畫入畫。雖然在裝飾上多以黃、綠、藍、紅、紫、藕荷色為地,並以琺琅彩料中的藍、白、墨等色,以及各色粉彩繪畫紋飾,色調錶現更為濃艷鮮亮,但畫面畫筆細柔流暢,筆意清新,與前朝道光、咸豐時期的瓷繪明顯不同,甚至與同治、光緒風格也迥然有異,頗有幾分乾隆瓷繪的韻味,這些都體現出慈禧的藝術審美。例如一件「大雅齋」綠地藤蘿花鳥圓盒,內壁施白釉,外壁通體施綠釉,釉上以粉彩繪藤蘿花卉,幾朵牡丹花也盛開其間,俏麗的小鳥棲於花枝上。盒蓋畫面間紅彩書「大雅齋」三字,旁邊鈐橢圓形紅彩印章,印章內雙龍環繞一行篆字「天地一家春」,器底書「永慶長春」楷款。整個盒體造型端莊凝重,胎體雖略顯厚重,但淺淡的綠色將柔和的粉紅色牡丹花,素雅的紫色藤蘿花襯托得嫵媚多姿,將濃濃春意渲泄一處,這是一幅非常典型的慈禧御用瓷花鳥畫。

慈禧在中國歷史上雖稱不上是才德高尚的人,但她的確是一位不同尋常的女人,她不僅是一個熱衷於權勢的女人,同時還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女人。她在詩詞、歌賦、書詩、繪畫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詣,濮蘭德《慈禧外傳》說:慈禧「性耽文學,深於歷史」。蘇海若《皇宮五千年》說:慈禧「(孝欽)性喜作畫,而苦不常工,畫山水蘭竹,不過了了數筆,然設色布格,必苦心經營。畫何種花卉,即搗何種花卉汁色,其最擅長者為葡萄,蓋葡萄不過大圈數個,隨手可成,藤蔓屈曲,如蛇如蚓,信筆所之,易於神似,加以設色活潑,居然逼真矣」。

慈禧的畫見諸世者不少,但相傳大都是別人代筆,而這個代筆之人名繆嘉惠,字素筠,雲南人,也就是吳士鑑在《清宮詞》中提到的「滇南女畫師」,她與浙江人王韶(號冬青)曾一同供奉朝廷。繆嘉惠不僅字畫超群,而且甚得慈禧歡心,在宮中伺候慈禧達20多年,慈禧有書畫之類的賞賜,多出於繆氏之手。每當慈禧在聽麗館作畫時,繆氏則在一旁指點,並常常畫出畫稿供慈禧臨摹。

同治皇帝大婚禮用瓷

清代皇帝結婚稱為「大婚」。在清朝入關後的10個皇帝中,除末代皇帝溥儀在清朝滅亡時尚不滿6歲,不能成婚立後外,其他9個皇帝中的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和咸豐5人,都是在婚後即帝位的,他們根本不需要舉行大婚禮,只是在即位時通過行冊立禮,將原來的嫡福晉冊立為皇后,正位中宮就可以了。需要行大婚禮冊立皇后的,只有幼年即位的順治、康熙、同治、光緒4個皇帝,其中以同治婚禮儀式最為隆重耗費也最巨大。據檔案記載,同治七年僅一次江西巡撫景福就為宮廷在景德鎮燒造了120桶瓷器,共計7294件。這些器物均是成套生產的,一般148件為一套,其中以餐具居多,包括碗、盤、碟、酒杯、羹匙等。

1.大婚禮用瓷的品種

皇帝大婚禮用瓷究竟包括那些瓷器?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同治大婚禮用瓷畫樣中,除畫有此碗的造型、紋飾外,旁邊還書文字詳細提示照此樣燒造的各類器型數量。我們由此得知,同治時成套燒制的大婚禮用器,是以24種器物為一套,每套大約600件左右,主要包括碗、盤、碟、酒盅、羹匙、蓋碗、茶缸、茶盅、渣斗、粉盒、剔頭缸、胭脂盒、花盆、水仙奩等。碗又分海碗、大碗、中碗、湯碗、飯碗、懷碗;盤又分九寸盤、七寸盤、五寸盤、四寸盤;碟也分三寸碟、二十五碟;茶盅還分小茶盅和大茶盅等,其中餐具以148件為一套。目前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宮舊藏品中,同治大婚禮用器中這種成套的器物,雖然有些已散落,但絕大部分器物仍完好如新地保存了下來。除前面畫樣中提到的蝴蝶喜字紋飾系列外,還有黃釉藍蝠金團壽字系列、黃地粉彩紅喜字系列、黃地粉彩萬壽無疆系列,以及梅花喜鵲、喜字龍鳳、五蝠捧壽字紋等等,有些器物上並沒有被使用過的痕迹,說明當時燒制數量之大。

同治大婚禮用瓷雖然以日用瓷居多,但也有一些陳設觀賞瓷,如清宮舊藏器中有幾件口徑在60厘米以上的大盤,這些大盤的畫面均為百子嬰戲圖。如一件白地粉彩大盤上畫出100個小兒,他們或燃放爆竹,或吹鎖吶、吹笛子、打鼓,或拉象車、耍龍燈、拉旱船等,將吉慶有餘、太平有象、五蝠獻壽、五子奪魁、冠帶流傳、麒麟送子、龍鳳呈祥的吉祥主題鮮明地襯托出來,無一處不渲染著同治大婚的喜慶氣氛。盤外壁還以黃釉為地,在一輪紅日,繪一龍一鳳飛舞自如,龍鳳之間還各有一個紅雙喜字。盤底心落款「吉祥如意」四字。這件百子嬰戲大盤稱得上是同治大婚禮用器中最具典型性的器物,雖然在精工細作的程度上不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但在同治時期仍可稱為佳作。

2.大婚禮用瓷的釉彩

同治大婚禮用瓷之講究,絕非後世所能比,它不僅器型豐富數量巨大,而且作工精湛,色彩異常絢麗。這些器物基本上以紅色或黃色為底色,在其上以各種粉彩繪出吉祥紋飾,以突出喜慶的婚禮氣氛。

紅色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吉祥喜慶之色,在同治大婚禮用器中,作為主色調的紅色一般與金彩同時使用,造成一種更熱烈的喜慶氣氛。同治時期通體以紅釉裝飾的瓷器,僅見大婚禮用瓷,其色為珊瑚紅色。珊瑚紅是以鐵為呈色劑的低溫色釉,與其他高溫銅紅釉在呈色上明顯不同。它的色調紅中閃黃,因與珊瑚紅顏色相似,故而得名。珊瑚紅始燒於康熙時期,同治時其色已不能與康熙、雍正時那種薄而細勻光艷潤澤的色調同日而語,它呈現的是一種暗淡凝膩的色調,但以金彩為飾,仍能顯出華貴氣派。如一套珊瑚紅釉描金彩龍鳳雙喜字紋圓蓋盒,大小有5五種尺寸,具有濃厚的宮廷色彩。雙喜字雖形似漢字,但並非是字只是一種圖案。據傳雙喜字為宋代大文豪王安石所創,因為雙喜字為兩個喜字組成,所以雙喜字就成為喜慶尤其是婚嫁的吉慶符瑞。

除紅色外黃色也是同治大婚禮用器中的主要色調。紅色雖然是皇親國戚、王公大臣,乃至貧民百姓婚慶共用之色,但黃色是帝王之色,只有帝後才能使用,這也是帝王的婚禮與百姓的不同所在。黃釉大婚用瓷中主要品種有,黃釉描金喜字鵲梅花紋、黃地粉彩開光「萬壽無疆」紋、黃地粉彩紅蝠紋、黃地粉彩蝴蝶紋等。清宮舊藏一件黃釉描金喜鵲梅花紋飾大碗,外壁以黃釉為地,凝厚鮮亮的明黃色,使器物具有一種富麗華貴的皇家氣派,在黃釉上粉彩繪出朵朵盛開的梅花,成雙成對的喜鵲飛舞其間,這是一幅典型的婚禮喜慶圖。在此碗的口沿及圈足處,還以金彩作裝飾,使這種喜慶之意表達得更充分。

在同治大婚禮用器中,除釉色和圖案寓意喜慶吉祥外,底部的款識也具有喜慶意義,有「長春同慶」「燕喜同和」「吉祥如意」等文字。它們多用紅彩書寫,與釉面相互呼應,共同襯托出一個祥和喜慶的主題。

末代皇帝溥儀宮廷用瓷

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光緒皇帝病逝,十一月九日不滿3歲的溥儀,在太和殿登極,改年號宣統。 溥儀的一生跨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3個重大歷史時期,他當過皇帝,當過平民,當過復辟皇帝,當過叛國者,當過囚徒,最後經過改造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

1.末代官窯瓷器

宣統時期的瓷器,也同溥儀的經歷一樣,濃縮了中國封建社會末路窮途的滄桑坎坷。清代景德鎮官窯瓷器,在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鼎盛之後,已失去往昔的光輝,乾隆中葉以後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的急轉直下,尤其是清代晚期內憂外患接踵而來,國外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國內封建統治的昏庸黑暗,農民起義及人民的反抗鬥爭風起雲湧,使整個封建社會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這一切都導致了我國瓷器生產的衰退。咸豐時期景德鎮御窯廠被毀,同治時期雖勉強恢復生產,但產量非常有限。光緒時期光緒皇帝雖試圖通過變法維新,重整朝綱挽救危亡之中的清王朝,提出了「振興實業」的口號,此時各類由官商合辦的或商辦的瓷業公司紛紛建立,從光緒三十年(1904)到宣統二年(1910)中國先後建立了7個新式瓷廠,中國瓷業曾一度出現所謂「中興」之兆,但是到了宣統以後,中國封建社會並沒有得到振興,只有苟延殘喘之勢,瓷業生產也處於奄奄待斃的困境。

宣統時期由於溥儀僅坐了3年皇帝,景德鎮御窯廠還沒來得及恢復大規模生產就徹底停業了。所以宣統時期的瓷器基本上沿襲光緒舊制,其品種與造型也都與光緒時期的器物大體相似。它的主要品種有青花、粉彩、五彩、紅彩、琺琅彩、鬥彩,以及珊瑚紅釉、窯變釉、仿官釉、冬青釉等,在這些釉色中以青花、琺琅彩、紅彩、窯變釉,冬青釉的燒制最具特色,有些品種甚至可稱為終清一代的絕品。

2.遜位帝王的宮廷生活

宣統皇帝退位後,依舊保留大清皇帝尊號,清王公世爵也依舊,清王室的原班人馬仍住在紫禁城內,只將乾清門以外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交給中華民國北京政府,乾清門以北「宮禁」一帶仍由清王室暫居,出入走北面神武門。除了沒有統治權外,溥儀的一切生活起居制度以及各種禮儀原封不動,紫禁城內外依舊駐有大批護衛軍,其森嚴氣氛不減當年。逢年過節生辰吉日溥儀仍舊在養心殿內的寶座上端坐,滿蒙王公貴胄,舊臣遺老遺少,照樣著朝服補褂入宮向溥儀跪拜叩頭,甚至中華民國北京政府的文武官員,進宮也口稱皇上,西華門、神武門出入的內廷當差各員也「依然翎頂辮」,總之紫禁城內「朱垣四圍之內」,儼然成一特別區域,「皇帝也,妃嬪也,閹侍也,宮娥制度也,正朔也,儀注也,一一承遜清之舊」。

3.溥儀宮廷用瓷

作為遜位皇帝,溥儀在宮中雖然沒有御窯廠按時供應所需之瓷,但是前朝留下的大量精美瓷器,盡可供他享用,例如溥儀大婚時就曾用過一對光緒年制的餐具。這套餐具為一對紅彩描金龍鳳戲珠碗,碗底書「大清光緒年制」款,此對碗放在一個錦匣內,同時還有兩雙象牙包金筷子及一塊紅緞綉龍鳳雙喜飯單(餐巾)。飯單是用膳時卦在衣領下,避免弄髒衣服用的,在這塊飯單的一角有一個雙喜字金鉤,製作非常講究,這份餐具內附一張長27厘米的紅紙,紙右上角書「儲秀宮」三字,中間書「壬戍十月十三日交膳碗兩件,包金筷子兩雙」。壬戍年為(1922),陰曆十月十三日為陽曆十二月一日,這一天正是溥儀大婚的日子。雖然是遜位皇帝但溥儀的婚禮,仍按皇帝大婚禮儀進行,這對膳碗是婚禮當天,溥儀與婉容夫婦合巹宴所用。

對於宮中所藏曆代精美瓷器,溥儀的興趣並不大,相反一些帶有異國情趣的器物,諸如咖啡具、餐具、盥洗用具等倒頗和他的口味。清宮舊藏一套白地描金紅彩龍紋西式餐具,風格甚為獨特,造型有圓盤、橢圓盤、高足盤、折沿盤、把盂、雙耳蓋缸、帶托匜、奩等等,且盤又有大小多種規格,總數為154件,底書「吉祥如意」款,此餐具除描金紅彩龍紋為傳統的中國紋飾外,造型則完全是歐式風格。此外宮中一些早年歐洲王室向清王朝進貢的西洋用瓷,以及市場上大量銷售的西洋瓷,也成了他的摯愛。例如一套18世紀英國人向大清皇室進貢的咖啡具,一套共9件,其中包括白瓷壺罐各1件、白瓷杯、碟各2件,銀質勺2個,夾1個。瓷質壺、罐、杯、碟裝飾風格一致,在白瓷上飾以花紋,口沿處描金、描藍、底部包以銀質花技。這套咖啡具製作精美,瓷質細白,造型華麗,器具底部書英文Royal Worcester England。「伍斯特」是英國一家著名的瓷器廠,自1781年以來以生產精細瓷器見長,這套咖啡具是溥儀在宮中專用咖啡具。

從光緒晚期開始,中國瓷業生產實際上處於困境之中,外國瓷業迅速發展,中國制瓷業已不能保持住世界產瓷大國地位,洋瓷大量充斥中國市場。而溥儀喜用具有歐式風格餐具,一方面與他所受西方文化教育有關,另一方面也說明民國時期中國制瓷業在一步步走向衰落。

晚清官窯瓷器是一段非常值得研究的歷史,無論是從陶瓷史方面,還是宮廷歷史方面,乃至繪畫史、民俗史、社會學等各方面,都有可研究的資料。晚清社會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大變動的時代,我們應該認真研究它的發展全過程及衰敗的歷史原因,以還歷史一個完整面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緒 的精彩文章:

真佩服光緒的選妃眼光:一個皇后,一個皇妃,欣賞不來
大清秘史:光緒「衣帶詔」之謎,是不是傳說中的驚天騙局

TAG:光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