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家快看!老譜可信嗎?

大家快看!老譜可信嗎?

近幾十年,越來越多的地方圖書館開始收集家族「老譜」,認為它們與正史、方誌等具有同等重要的歷史、文化地位。不過,對於「老譜」的可信度,專家們的態度是:謹慎為上。「在家譜中攀附名人的現象自古有之,即使真的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家譜也並不可靠」,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葛劍雄教授指出,「家譜作為一個家族的自我記錄,就像日記、自傳、回憶錄一樣,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也必定存在很大的主觀局限。一般的族譜總要為本家族揚善隱惡,誇大甚至編造本族的顯赫歷史和優良傳統,按照儒家禮教重新塑造祖先的形象,規範先人的言行,而將真相掩蓋起來」。例如,我國明清時期曾將一些罪犯流放到雲南、貴州和西北邊疆,其中有些人也留下了人口眾多的家族,但對祖先這樣的出身和來源,家譜中往往不願記載,或者不願記載遷移的真正原因。受貶斥的官員中也不乏忠臣名人,他們往往成為一些家族的附會對象。如海南島一些李姓家族,就自稱是唐朝被流放到海南島的宰相李德裕的後代,但在史書中卻找不到這樣的記載。

一些史學專家認為,中國歷史上的王朝更替、社會動蕩導致了家譜的斷裂、殘缺,缺失的部分有很多都由後人憑想像補上。早在唐朝滅亡以後,經歷了五代十國時期的連年戰亂和社會動蕩,傳世的家譜幾乎喪失殆盡,以至宋代時就已很少能見到舊譜,許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斷了線、失了傳。

我國流傳至今的古代家譜,大多是明清兩代纂修的。在我國明清時期,還出現了專門替人偽造家譜世系的「譜匠」,利用事先準備、不具姓氏的通用家譜作「道具」,每當有人請修譜,填上姓氏即大功告成,這類家譜自然不可信。

雖然認同人們通過家譜尋「根」的行為,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譜牒分會秘書長昌慶旭對現有「老譜」也表達了審慎的態度:「以普通家族為例,一般經過30年就會重修族譜,並將舊譜進行銷毀。他們為什麼會銷毀舊譜?一是避免兩代族譜混淆,二是順便隱去或者修改掉那些不想為後人所知的歷史。所以,我們在看老譜的時候,盡量要抱著謹慎、客觀的心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農楊氏網 的精彩文章:

TAG:弘農楊氏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