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辛大師:釋迦牟尼佛和禪宗六祖慧能的不立文字

天辛大師:釋迦牟尼佛和禪宗六祖慧能的不立文字

要教化眾生,使之了悟佛法大義,又離不開語言教法,因此佛教才為人們留下了上萬卷經書,佛教中也才有「依義不依語的」要求。

在禪的修習中,突出的是體悟心證,禪悟的內容或境界更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說似一物即不中」,任何語言文字都只是指月之指,而非月之本身,因而在禪門更強調「不立文字」。

禪師為方便接機,傳授心法,總得通過一定的教法,藉助一定的語言。即使是佛陀當年在拈花微笑之間傳心法於迦葉,不也說了「吾有正法眼藏……付囑摩訶迦葉」等話語嗎?在中國禪宗中,從「不出文記」的早期禪師到「不立文字」的慧能,實際上不也都留下了施化設教的方便法門嗎?

入宋以後,不立文字的禪宗更是走上了文字化的道路,出現了大量的語錄、燈錄和對「公案」的拈頌評唱。但禪宗的文字所要表達的是禪意、禪境或禪味,因而即使是文字禪,也往往是藉助詩歌偈頌或其他一些含蓄的語言來「繞路說禪」以體現禪的「不說破」的原則,目的仍然是引導人們去體悟言外之旨或心法。

破除對文字的執著,對於禪宗始終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慧能把東山法門的提倡進一步發揚光大,並落實在實際的禪學與禪行之中,應該說是對佛教精神的繼承與發展。

「不立文字」僅是一種手段,融會貫通諸家學說以為我所用,拋棄對外在一切的追求而專註於見性成佛,這才是最後的目的。

慧能正是從「不立文字」出發,才超越了各學派、各宗派對佛陀教法的理論闡釋,「不拘一說」地直契佛陀原教旨精神,從而建構出一種更能契合中國人精神需要的新宗教。這也是慧能革新佛教的真精神之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辛大師 的精彩文章:

天辛大師:周易風水研究之戊寅戊子戊戌
天辛大師談李敖:釋迦牟尼的正信原始佛教

TAG:天辛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