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臨床大數據為精準醫療開路

臨床大數據為精準醫療開路

□特約記者 宋瓊芳 齊璐璐

40歲的王先生乙肝後肝硬化、門脈高壓多年,最近上腹部不適,噁心、嘔吐、疼痛,人也消瘦得厲害,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胃癌晚期。他和家人到處求醫,得到的治療建議都不一樣:手術根治、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等,治療的組合方式有很多種。應該選擇哪種治療方案?王先生一家陷入迷茫。

這種困惑在病人群體中很常見。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普外科主任孫益紅教授介紹,以往診治多建立在循證醫學基礎上,以「標準化病人」,即嚴格設計相關標準的病例為研究對象,通過臨床研究形成治療指南。可是,現實中不少疑難病例的情況各不相同,怎麼辦?

中山醫院瞄準胃癌診療,通過搭建大數據平台探索個體化精準醫療。

尋找一個突破口:

真實世界研究

我國是全球胃癌高發的國家之一,胃癌多學科綜合治療已成趨勢和發展方向。中山醫院2003年成立胃癌專業組,2013年推出胃癌多學科團隊綜合治療門診,每年僅接受外科手術的胃癌病人就達1600人以上,根治性術後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達62.7%,居國際先進水平。而他們一直在探索:如何優化胃癌綜合治療方案,提升整體治療水平。

「基於胃癌臨床診療的真實世界研究,將成為一個突破口。」中山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汪學非介紹,真實世界研究是指研究數據來自真實的醫療環境,反映實際診療過程和真實條件下的病人健康狀況的研究,其數據來源非常廣泛,可以是病人在門診、住院、檢查、手術、藥房、可穿戴設備、社交媒體等多種渠道產生的海量數據。

「國際公認的胃癌診療指南,鮮有引用源於中國的研究證據。與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目前尚無完備的疾病資料庫系統。即便在信息化較完善的單位,大量臨床診療產生的數據分散在臨床診療的各個環節,難以直接形成有價值的科研數據,應用效率更是十分低下。」汪學非說。

從2015年起,中山醫院信息中心和胃癌醫學中心攜手開發胃癌資料庫,旨在根據臨床醫生的科研和精細化管理需要,構建具有適用性的胃癌資料庫系統,充分挖掘臨床診療的真實數據,為優化胃癌綜合治療方案提供更多高質量的臨床研究依據。

構建一支「MDT團隊」:

醫護+軟體工程師

「我們團隊包括一線醫生、護士和信息中心的軟體工程師,全自主開發,確保錄入的病人信息更加安全。」汪學非解釋說,建立疾病診治的大數據平台,同樣需要「MDT協作」。

為搭建醫護人員和軟體工程師的溝通橋樑,該院網路中心特別邀請「技術翻譯」,他們既懂醫療,又了解信息技術,可以將醫護人員的訴求和軟體工程師的反饋「翻譯」成彼此能快速理解的信息。急診科醫生邵勉,就是其中一員。

「隨著醫療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及快速更新,單純依靠系統各個醫療信息系的歸口信息管理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化醫院發展的步伐。」邵勉說,「一項數據的採集、挖掘到運用,既來源於臨床科室的想法,也來源於技術方的支持,如何把業務科室提出的構想變成一幅藍圖。在這過程中,需要雙方建立密切的合作機制,這離不開一次次溝通、磨合、反饋。」

要把真實世界的臨床數據轉變成最優治療方案和研究證據,這離不開臨床醫務人員和信息技術人員的緊密配合。以胃癌資料庫為例,醫生徵求患者同意後,錄入三方面信息:一是個人基本信息,既包括病人的性別、年齡、籍貫等,也包括疾病家族史、病人生活環境、行為習慣等;二是治療方案方面的信息,如藥物、手術、放化療等相關數據,涵蓋各種治療、護理方案效果評價等;三是長期隨訪數據,如病人功能恢復情況、複發情況及存活狀態等。

提供一份參考:

中山診療模式

大數據平台除了臨床信息錄入外,還將通過與免疫、基因組學等基礎醫學研究的聯動,獲取更精準的疾病治療方案分析結果。「真實世界的臨床數據越多,這個資料庫的參考價值就越大。因此,我們必須按部就班輸入所有信息和數據,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也不漏掉任何一個數據。」汪學非說。

目前,這一大數據平台已初具雛形,將開放患者和醫生兩個入口,患者登錄後可通過入口上傳近期檢查的相關資料,醫生可及時登錄查看,分析討論後給出康復建議。這樣,即便相隔千里,也可對病人的身體狀況、後繼治療方案進行觀測和指導,免除外地病人長途奔波就醫複診的不便。

大數據平台建立完善後,新的病人就診,通過採集錄入相應信息,系統將比對相關數據並進行分析,推薦出最適合該病人個體情況的治療方案;並在今後的治療和隨訪中,通過新的數據輸入分析,更新、調整和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診療方案的推薦,並非可以取代醫護人員的專業判斷。「分析結果只是提供給臨床醫護人員的一種可靠的參考資料,如同大家已熟悉的CT、MRI等影像學檢查,驗血等檢驗學檢查和病理學診斷等。」汪學非解釋說,最終病人的治療方案制訂和實施,仍取決於專業醫護人員的決定和實施。

「可以預見的是,通過大數據搜集和分析,將獲取更多的高質量臨床研究依據,進一步提高中山醫院胃癌診治水平,並成為可複製推廣的『中山診療模式』,向全國乃至世界同行推廣。」孫益紅說。

探索一種共享:

臨床數據醫聯體

今年年初,中山醫院成立大數據工作小組,該院副院長顧建英說:「作為今年醫院重點工作之一,我們將集全院之力加快數據中心建設。隨著資料庫建設步伐加快,我們大多數醫務人員和技術人員都將成為數據中心的建設者。」

該院網路中心副主任楊春介紹,該院所有臨床數據都已進入診療化管理,信息管理系統(HIS系統)覆蓋醫院所有業務和業務全過程。如今,以臨床資料庫為核心,全院數據中心平台正在構建:不僅可實現醫院內不同部門、異構信息系統間的臨床交換、共享、互操作和統一管理,而且能將臨床業務和臨床用戶的需求與臨床數據的智能化應用相結合。

事實上,醫院臨床數據中心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據統計,美國80%以上的醫療機構設有臨床數據中心。但是,國內臨床數據中心缺乏整體構架、「各成一派」,如何實現多平台互聯互通?中山醫院已開始有益嘗試:臨床數據醫聯體。

該院胃癌資料庫的子庫已成為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的官方資料庫,13家國內一流的胃癌診療中心可以登錄使用。網路工程師劉傑介紹,中山醫院信息系統已與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的區域醫療信息化平台、中山醫院廈門分院對接,各種數據也會在該平台呈現。

「這是臨床數據中心發展的重要課題:醫院信息化建設不會僅僅止步於醫院內部的數據融合,而是在區域內甚至更高層面上實現數據共享。」顧建英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網 的精彩文章:

未來一周我國流感疫情將趨平緩
中華醫學科技獎頒發

TAG:健康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