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伊斯坦布爾之行」
《伊斯坦布爾假期》,馬克?李維一貫魔幻色彩的代表作之一。適合在陽光明媚的下午,一個人坐在可以看見街道行人和落葉的咖啡館,喝咖啡時消磨無憂的幾個小時。
書和酒有相似性,或說有對應性更恰當,一樣分很多種類型以及用途,在此暫不一一詳表。這本《伊斯坦布爾假期》就是如今流行的低酒精度數的、色彩豐富的雞尾酒,喝著清新卻不會讓你很快眩暈。
這種小清新溫情系作品,沒有大道理,更不會給你人生深刻警示與啟發。它就是在講故事,講一個有畫面、有溫度、易帶入感的故事。讀久了拗口生澀、需要思考研究的哲學書籍,啃多了需要時間和耐心才能翻頁的大部頭著作,偶爾穿插一兩本不燒腦子、不做筆記、不用查閱、一口氣就可以讀完的小品,也是一件酣暢之事。
人和心靈總要有一個在路上。身不能至,那就讀一讀這種在旅途中展開的故事,跟隨作者指引,透過他要展示的風景,去尋找自己曾經想去,哪怕只是有那麼一瞬間曾出現在你腦海中的景象。
穿過伊斯坦布爾街道那個繁忙的十字路口,在中心花園隨便找一個小酒館坐在窗邊,要一兩瓶茴香酒,用微醺的狀態去遠眺博斯普魯斯海峽口,以及在春季會開滿兩岸遍地的紫色。
主人公阿麗斯,被命運指引,去到一個原本陌生卻總魂牽夢繞的國度,去尋找生命中最重要那第七個男人。誰知兜兜轉轉,卻發現那個人就是與自己一牆之隔,早已結識並開啟她此次旅行的怪鄰居。在伊斯坦布爾她不僅得到了愛情,還意外揭開了自己的身世之謎。
或許,不久的某一日,當我們站在伊斯坦布爾逼仄的街道和繁鬧的集市,也會去尋找書中那個隱秘的閣樓和專業賣小號的門店。
讀書,是用自己的思維去設計一個城市,一個街道,一個建築以及生活在那裡的每一張面孔,還有那落在你肩頭的那一片不知名的花瓣。
如同《盜夢空間》一樣,你腦海中的那個未到之地的旅行,只是一個人專屬的旅行,而旅行地的樣子全靠你的造夢能力,而這取決於你的見識。
記得阿蘭德波頓在他的《旅行的藝術》中講到過一位卧室旅行者。他足不出戶,終身沒有一次成功的旅行,只是想像著去到每一個想去的地方,遇到各種人物各種奇遇。我們當然不能做只心動而身不動的幻想家,因為世界的樣子,只有你身臨其境觀其色、聞其味、識其人,才能繪製屬於你自己世界的樣子。
如果還不能行動,那就先讓自己的心靈去到那裡。像讀旅行指南一樣,對它有個模糊的認識,等你身臨其境的那日,定會有種陌生又熟悉的錯覺。而這,不是最好的旅行方式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改變,從關注【周海斌思享匯】開始
TAG:周海斌思享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