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以後的戰國時代
春秋以後,又二百五十七年,天下才歸於統一。就是從前四七八年起,到前二二二年止,稱為戰國時代。戰國時代的形勢,便是春秋時代號稱大國的晉,分為韓、周同姓,後裔事晉的,喚做韓武子,封於韓原,如今陝西的韓城縣。趙、見上節。魏。周同姓畢公高之後,名畢萬,事晉獻公,獻公滅魏,便把魏地封他。周威烈王令魏斯、韓虔、趙籍為諸侯,事在前四三年。這時候,晉君還在,到前四七八年,三國才廢晉君而共分其地。戰國時候的齊國,也為田氏所篡。田氏是陳國公子完之後,——田陳同音,就是一個字。——周安王令田和為諸侯,事在前六八六年。越滅於楚;前三三四年。而直隸北邊的燕,召公奭之後。封於薊,如今的京兆。漸漸的強起來;於是齊、燕、韓、趙、魏、秦、楚,並列為七個大國。
七國之中,除燕最小,所處的地方又偏僻,無足輕重外。《燕世家贊》:「燕北迫蠻貉,內措齊晉,崎嶇強國之間,最為弱小。」在七國之中,燕國其實只算得二等國。楚國自然最強,因為春秋時代,晉楚本強於齊秦,而這時候,楚國又沒有分。齊國的形勢,和春秋時無甚出入。韓、趙、魏似乎力分而弱,然而「晉國,天下莫強焉」,他強國的資格,究竟還在。只有秦國,從春秋的末期,久已寂寂無聞,入戰國的初期,又國多內難,河西的地方,為魏國所奪。又因為僻處西垂,開化最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他。到孝公的元年,前三六二年。《史記》上還說「河山以東強國六。……楚魏與秦接界;魏築長城,自鄭如今陝西的華縣。濱洛如今陝西的北洛水。伊洛的洛,正字應當作雒。以北,有上郡;如今陝西榆林膚施一帶。楚自漢中如今的漢中道。南有巴、如今四川的保寧縣。黔中。如今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交界之處。周室微,諸侯力政,爭相併;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狄遇之」國勢可謂凌夷極了。秦孝公的元年,已是入戰國的一百十七年,所以戰國的前半期,列國的勢力,是平均的。秦國的獨強、六國的破滅,全在從前四七八年到前三六二年這一百四十一年之內。
孝公即位之後,用了商鞅,定了變法之令,把全國的人,都驅到「農戰」一途,於是秦國的國勢,就驟然強盛起來了。秦之盛:地勢、競爭、質樸、變法。秦用兵路線。秦國的攻六國,可以分做兩截看:其第一截,是「自完主義」,就是要全有如今陝西的地方。前三四年,商鞅出兵伐魏,大敗魏兵,魏入河西以和。於是魏惠王棄安邑,如今山西的夏縣。徙都大梁。如今河南的開封縣。秦國既除了肘腋之患,又開了一條渡河而東的路。前三二八年,秦國人又伐魏,取了上郡,於是如今陝西地方,全入秦國的版圖。前三一六年,秦國又滅了蜀。蜀的地方,本是最為富饒,而且因山川之險,從戰國以前,從沒和別國交過兵。秦國得了這一塊「處女的富源地」,更其「富厚輕諸侯」。漢高祖和項羽相持,就是用的關中的兵,巴蜀的餉。戰國時代的秦,想必也有這種情形。所以《戰國策》上,說他得蜀之後,「益富厚,傾諸侯」。
他進取的兵,可以把他分做三路看:前三一三年,敗楚,取漢中。到前二八年,司馬錯伐楚,取黔中,楚獻漢北之地。明年,白起伐楚,取鄢、就是春秋時的鄢陵。鄧、如今河南的南陽縣。西陵。如今湖南的東湖縣。又明年,白起再伐楚,拔郢,燒夷陵。在東湖縣,楚先王墳墓所在。楚東北徙都陳,如今河南的淮寧縣,後來又遷到壽春,如今安徽的壽縣。這一支可以算是「出長江流域的兵」,攻楚的。其中又分為兩支,從江漢上游,順流而下。其「出河南的一支兵」所走的,便是如今從陝西出潼關的一條路。前三一一年,伐韓,拔宜陽。如今河南的宜陽縣。從此以後,韓和東西周,都入秦人掌握之內。他卻又「出一支兵於河北」:前二六二年,伐韓,拔野王。如今河南的河內縣。於是上黨如今山西的晉城縣。路絕,上黨的人不願意歸順秦國,就降了趙。秦國的白起,大破趙軍於長平,如今山西的高平縣。坑降卒四十萬,就攻破了上黨,北定太原。於是過娘子關到直隸,出天井關到河南的路,都在秦國人手裡。前二五七年,秦國就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如今直隸的邯鄲縣。這時候,列國救趙的兵,都不敢進,幸而有一個魏國的公子無忌,奪了晉鄙的兵,擊敗秦軍於邯鄲下,三晉才算苟延殘喘了幾年。前二四九年,秦滅東周,又伐韓,取滎陽,如今河南的滎澤縣。成皋,如今河南的汜水縣。地界直接大梁。
前二四六年,秦始皇立。立後十九年,就是前二二八年,滅趙,趙國的公子嘉,自立為代王,和燕國人合兵,駐紮在上谷。如今直隸的懷來縣。秦始皇派王翦駐紮在中山如今直隸的定縣。燕國的太子丹,派勇士荊軻到秦國去,要想刺殺秦始皇,事情沒有成功。秦始皇大怒,發大兵圍薊,燕王奔遼東。前二二五年,秦滅魏。明年,攻楚,又明年,把楚國滅掉了。前二二二年,大發兵攻遼東,虜燕王喜。還滅代,虜代王嘉。明年,就把滅燕的兵南攻齊,虜齊王建。於是六國盡亡,秦國就統一天下了。周赧王的滅亡,在前二五六年。先是敬王從王城(洛邑西城)徙居成周(洛邑東城),王時,封弟揭於王城,是為東周桓公,桓公的孫惠公,又自封其少子於鞏(如今河南的鞏縣),是為東周惠公。赧王時,又徒都西周。赧王入秦,西周君也同時滅亡。東周君又奉周祀七年,到前二四九年,才給秦國滅掉。其餘諸小國,許亡於鄭,鄭亡於韓,曹亡於宋,宋亡於齊,魯及陳、蔡皆亡於楚,只有衛國,到前二九年——秦二世元年,才給秦國滅掉。
秦國所以能滅掉六國,下列三條,大約是最大的原因:(一)秦國和戎狄競爭最烈,以磨礪而強。晉在太原時近狄,遷絳之後,距敵較遠。和楚競爭的「黎」、「越」二族,和齊競爭的萊荑,都不是強敵。比不上犬戎。(二)秦國所據的地勢,和商周先世是一樣。從這地方出函谷關攻山東,出武關攻南陽、襄漢,都是上流之勢。秦國攻楚的路,和楚國先世拓土的路,也是一樣。(三)秦國開化較晚,所以風氣樸實,國力較六國為充足。試看李斯《諫逐客書》。列舉當時淫侈的事情,秦國競沒有一件。大抵文明進化已久的國,往往不免於暮氣;文明程度太淺的國,因為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強盛的元素都太缺乏,又興旺不起來,就暫時強盛,也不能持久。吳越就屬於這一種。戰國時代的六國屬於前一種。只有新進於文明的野蠻國家,最為可怕,秦國就屬於這一種了。
秦國吞滅六國,我國的封建時代實在應當說是分立時代,但是封建這名詞,通行已久,現在姑且沿用他。就此告終了。但是還有一個問題,便是「我國的分裂時代從最早可考的時代起,到底共有若干國,後來怎樣漸次吞併,歸於統一的」呢?這一個問題,我請在第七章裡頭解答。
TAG:小磊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