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最慘戰役,日軍在亞洲戰場第一次被全殲,戰士都是英雄
「玉碎戰」是日本戰爭時期的一個特有的概念。也是自我美化的一個稱呼,但是它有特指,是全軍覆滅。應該說松山戰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上的第一次「玉碎戰」。當時還有一次,就是和松山很近的騰衝,最初曾經認為有三次「玉碎戰」,密支那還有一次。現在經過了解,密支那是中國駐營軍,當時有800日軍跑掉了。騰衝和松山這兩次基本上是全殲,日軍有極少量的跑掉。
從日本戰史記載來講,是把這兩次「玉碎戰」濃抹重彩寫的,這場戰役簡要說就是太平洋爆發以後,迅速成立了同盟,英國邀請,派出十萬大軍入緬。當時日本人佔領東南亞以後,就從仰光登陸,侵佔緬甸。緬甸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人請求中國出兵,幫助他們迎擊日軍。我們成立了第一次入緬遠征軍。當時正式的番號叫中國遠征軍第一路,由新任命的中國戰軍參謀長兼東南亞戰區美軍的司令官史迪威將軍任總指揮,史迪威也是匆匆到任,三個軍十萬人,入緬的時機比較晚,導致日軍一路所向披靡,沒有阻擋住日軍,我們一路退向印度,還有一路退向雲南。
第一次入緬作戰是一次失敗的戰事,損失比較慘重,更多的損失是在潰退過程中,因為地形、天氣等原因。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以後,史迪威制定了一個反攻計劃,經過兩年的醞釀,1944年5月,我們新組建的中國遠征軍和在印度組建的中國駐印軍,一東一西,駐印軍先行動,遠征軍這邊晚行動半年,同時對滇西年北的日軍發起反攻。
松山戰役就是發生在滇西這邊的,中國遠東軍渡過怒江,向滇西日軍發起反攻。松山在什麼位置呢?在滇緬公路,怒江上有一個橋,叫惠通橋,惠通橋西岸有一個大山,這個大山叫松山,海拔不到2100米,但是這個山非常非常的關鍵,因為它掐在滇緬公路的咽喉部,從這個山口上可以看到惠通橋,它相當於一個超級橋頭堡。日軍整整用兩年的時間經營,就是用當地的土木材料建了一個半永久性的工事,相當於一個准要塞。在長泰的時候,駐地兵力是3000多人,就是一個連隊,這個連隊叫113連隊,以日本九州人組建的一個部隊。
事實上當時我們開始反攻的時候對情況了解的並不是很清楚,渡過江以後,最初僅有少數的部隊,71軍新28師的兩個團來圍攻松山,大部隊實際上繞過松山。但新28師和後來配屬給它的一個新39師的117團,打了整整一個月,付出了1700人的生命代價,基本上沒有什麼進展,這帶來一個嚴重的問題,耽誤這一個月,五月份反攻的時候,雨季就開始了。
一個月以後,降雨量已經非常大了,雨季對滇西來講是災難性的,尤其對作戰。因為需要渡過怒江,糧彈的補給都需要渡過,可是渡過怒江最好從滇緬公路過去,但滇緬公路被松山切斷了,如果不解決松山,整個滇西戰事有可能崩潰。這時候就緊急調遠征軍的總預備隊,當時中國遠征軍的總預備隊指定了兩個部隊,一個是第八軍,一個是第200師,200師當時還在昆明,但是第八軍很快被調到了滇西。
第八軍這支部隊是一個貴族色彩很濃郁的部隊,軍長叫何紹周,副軍長叫李彌。何紹周是當時的軍政部長兼參謀長,何應欽的侄子,曾經留日士官學校畢業。李彌是黃埔四期,下面所屬的三個師,其中有兩個師的貴族色彩非常強,比如103師和82師,還有一支部隊就是榮譽第一師。
這支部隊為什麼叫做「榮譽第一師」?在抗戰初期,和日軍最初的幾次戰役,有一批受傷的士兵,這些士兵受傷以後,就在後方醫院治好以後再去找老部隊,老部隊已經走得很遠了,於是就把這些受傷的士兵重新整編在一起成立一支部隊,這些人都是在戰場上久經考驗的,尤其都是負過傷,流過血,積累下很豐富的戰鬥經驗的,而且膽子很勇敢的,是戰鬥力很強的部隊。
當時命令第八軍接替新28師作戰,前面的部隊撤走。第八軍陸續開進,還有一些部隊在怒江東岸看飛機場。一開始用兵的時候,只有兩個團,其他的部隊還沒有過來就開始進攻。這時對敵情掌握得還不是很充分。所以,一開始一直不是很順利。
後來,經過十次總攻,終於1944年9月7號下午把松山日軍的最後一股殘敵消滅在橫谷陣地,現在咱們的地名叫馬路唐陣地。當時醞釀了一個坑道爆破法,日軍的堡壘從正面強攻不行,於是就想能否挖一個坑道,從底下一直挖到日軍的堡壘下面,用炸藥把它炸掉。提出這個想法可以說是一種非常無奈的決定,因為在中國歷史上就沒有過用這麼多的炸藥實施一個爆破。炸藥是從加拿大調過來用飛機運到了寶山機場,從寶山用卡車送到了怒江邊,然後,戰士們和民夫一起把這個炸藥背上來。
子高地爆破成功後,其他的陣地都比子高地低,基本上是俯攻,從高處往低處攻。經過了17天的奮戰,最終把日軍的殘敵一點一點地消滅
TAG:瘋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