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龍潭之戰:孫傳芳因破釜沉舟幾乎全軍覆滅

龍潭之戰:孫傳芳因破釜沉舟幾乎全軍覆滅

1927年4月18日,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在南京另組國民政府,推舉胡漢民先生為國民政府主席。同時成立中央政治會議和軍事委員會,蔣氏自任主席。

這樣,在中國長江流域,形成了兩個互相對立的國民黨政權:一為當時尚在中共和國民黨左派影響下的武漢國民政府;一為由國民黨右派掌權的南京國民政府。先已在遷都問題上爭執不下的寧漢雙方由此更是勢如水火,劍拔弩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在寧漢雙方對峙之際,敗退至蘇北的孫傳芳殘部和盤距在山東的直魯聯軍主力於4月中旬乘機大舉向我反撲。敵人兵分兩路:一路由淮河南下圍攻合肥;一路沿津浦路南下,直抵浦口,並以大炮隔江轟擊南京。同時,張學良率奉軍精銳自京漢線南下至河南駐馬店,威逼武漢。鑒於大敵當前,寧漢雙方只能暫時罷兵息爭,分頭繼續北伐。

南京方面的軍事委員會將所屬軍隊分為三路:西路以李宗仁將軍為總指揮,轄第7軍夏威部、第15軍2師、第44軍葉開鑫部、第27軍王普部、第10軍王天培部、第33軍柏文蔚部。該路軍渡江西進,直趨合肥,由皖北攻截津捕路;中路軍以蔣介石先生為總指揮(白崇禧將軍代),轄第1軍1、3兩師、第6軍楊傑部、第37軍陳調元部,第40軍賀耀祖部。該路軍渡江北上,以攻略徐州為第一期作戰目標。以上兩路,為南京方面北伐之主力;東路軍以何應欽將軍為總指揮,轄第1軍一部、第26軍周風峙部、第14軍賴世璜部、第17軍曹萬順部,沿長江下游陳兵於鎮江至常熟之間,俟西、中兩路軍進攻得手後,再渡江北上,清剿蘇北之敵。

5月初,我所在的中路軍由南京西南的馬鞍山附近渡江北上。此時敵人主力多集中在津浦線上及合肥周圍,故我中路軍正面僅發生小規模戰鬥,很快將敵人擊潰,一路經全椒、滁州、盱眙向北挺進,進展神速,於5月20日左右即接近隴海鐵路附近。於此前後,西路軍亦在柘皋、梁園大敗直魯聯軍精銳馬濟部,乘勝攻克津浦線上的重鎮蚌埠。西、中、東三路大軍遂遙相呼應,齊向隴海線推進。6月2日,我北伐大軍攻佔隴海、津浦兩路樞紐重鎮徐州,各路軍隊勝利會師於隴海路。

在我軍攻佔徐州的前一天,即6月1日,武漢方面的北伐大軍也在重創奉軍之後佔領鄭州,與馮玉祥將軍率領的國民軍會師,隨後又乘勝佔領開封,奉軍被迫倉皇北撤。

在北伐戰爭取得節節勝利的過程中,原傾向革命的武漢國民政府也開始向右轉。1927年6月10日,武漢國民政府首腦汪精衛、譚延閩、孫科等赴鄭州會晤馮玉祥將軍(史稱鄭州會議)。會後,武漢方面將已佔領的河南地盤交給馮氏的國民軍,把北伐軍隊全部撤回武漢地區,一面積極籌劃在內部「清共」,一面準備進攻南京。這也就是汪精衛後來鼓吹的「在夾攻中奮鬥」。

鄭州會議後,馮玉祥將軍又於6月19日在徐州與南京國民政府首腦胡漢民、蔣介石、李宗仁、吳稚暉、張靜江等會晤(史稱徐州會議)。會議除決定蔣、馮共同對奉作戰外,另一個主題便是促汪反共,實現寧漢合流。在南京方面決策層中,當時多數人都贊同繼續北伐,而不主張對武漢用兵。

在此期間,南京方面的北伐戰事仍在繼續進行。6月中旬以後,我們中路軍在白崇禧將軍指揮下向魯南臨沂攻擊前進。

在郯城以南地區,我軍曾與孫傳芳殘部遭遇,展開了一場相當激烈的戰鬥。敵人初時尚很頑強,硬碰硬地與我們頂著打,我第1軍1、3兩師在友軍配合下由正面不斷向敵人發動猛烈衝擊,迫使敵人步步後退。雙方激戰竟日,至午後四時許,我軍賀耀祖等部從左翼向敵人包抄,遂使敵人全線崩潰。

此後,敵人再也無力組織有效抵抗,我軍長驅直入,直撲至臨沂城下。時李宗仁將軍指揮的西路軍亦相繼佔領嶧縣、臨城,進迫至鄒縣、濟寧一帶,其中葉開鑫部已進至臨沂以西地區,配合我中路軍猛攻臨沂。

臨沂城防相當堅固,且有敵人重兵防守,故攻城戰役打得十分艱苦。第一日,我軍從晨至晚發動十餘次攻擊,均未奏效,部隊傷亡較大。翌日,我軍從東、南、西三面同時攻城,槍炮之聲震耳欲聾。激戰中,敵人突然出動白俄鐵甲車,以熾烈炮火向我攻擊部隊射擊,一度給我軍造成相當傷亡。以後我軍集中炮火轟擊敵鐵甲車,迫使其狼狽縮回城內。戰至午後,敵人力漸不支,而我軍攻勢則愈加猛烈。

正當臨沂城旦夕可下之際,上級忽然傳下命令,讓我各攻城部隊星夜解圍後撤。我們攻城正攻的興起,突然聽說要把部隊撤下來,心中很不情願。原來,武漢國民政府已命精銳的第二方面軍張發奎部集中於江西九江,準備順江而下,東征討蔣,寧漢局勢驟然緊張。南京方面乃被迫將徐海前線主力迅速撤回,以抵禦武漢方面的軍隊。

我第1軍3師自前線撤下後,旋經江蘇淮陰、揚州,一路開至上海。當時我們心中好生奇怪,既然寧漢武力對峙,我們為何不開往南京,卻偏要開到上海來呢了事後始知,在南京國民政府內部,蔣桂之間亦矛盾重重,蔣介石先生此時已暗中醞釀下野之事,故將其視為嫡系的第1軍部隊置於遠離前線的後方,作為今後東山再起的資本。這種內幕當時我們自然是無從知曉了。

鄭洞國

部隊在上海駐紮半個月後,我突然患病,周身發熱無力,精神怠倦,並時常暈厥,實無精力再主持軍務,遂向上級呈報了請調報告,不久,何應欽將軍調我到南京做他的參議。

這期間,汪精衛已在武漢大舉「清共」,促使在中共領導和影響下的第2方面軍中賀龍、葉挺兩部毅然舉行「南昌暴動」,武力反抗國民黨政權,寧漢間的緊張局勢由此稍有緩和。但南京方面卻因徐海兵力空虛,徐州復失。以後蔣介石先生親自指揮反攻,不料遭到慘敗,孫傳芳軍隊乘機捲土重來,陳兵江北,虎視南京。我到南京時,蔣先生已被迫於8月13日通電下野,東渡日本考察。

此時,南京方面的情形仍十分緊張。武漢唐生智的軍隊正順江而下,進至安慶、蕪湖一帶;江北孫傳芳軍隊自浦口日日以大炮轟擊南京城,並有發動大規模進攻模樣。南京軍委會急將大部軍隊沿長江南岸部署,採取防禦態勢。

8月下旬,孫傳芳軍隊乘我部分沿江防守部隊換防,於夜間突然渡江偷襲烏龍山、棲霞山陣地,一度攻佔棲霞山主陣地和烏龍山陣地的幾座炮台,雙方發生劇烈的爭奪戰。經三日激戰,我軍始殲滅該處渡江之敵,奪回全部陣地。但與此同時,孫部主力又在鎮江、龍潭之間大舉南渡,很快攻陷龍潭。我第1軍第14師衛立煌部、第2師劉峙部曾就近反攻,一度將敵人逐出龍潭。然而敵人後續部隊源源渡江,向我軍發動猛烈進攻。此時孫傳芳好似輸紅了眼的賭徒,拼出全部血本,志在必逞。孫部數萬大軍只攜帶數日乾糧,渡江後即將所有船隻調往北岸,以示破釜沉舟之意。孫氏本人亦親自渡江督戰,並揚言要在上海度中秋節,氣勢甚為囂張。我第2、14兩師眾寡難敵,被迫節節後撤,不久棲霞山陣地再次失守,敵人前鋒部隊一直進迫至南京近郊。南京城內人心惶惶,不少市民開始逃出城外。

為挽救危局,南京軍委會迅速檄調駐南京及滬杭路的軍隊準備反攻,總指揮何應欽將軍等並親自赴前線督戰,人心由此稍安。

8月29日晚,我駐滬杭路的第1軍第1師王俊部、第3師顧祝同部、第21師陳誠部陸續開到龍潭附近,遂會同第7軍、第19軍和第1軍之第2、22、14師等部於次日拂曉由東、西、南分三路向敵人發動全線反攻。雙方十餘萬軍隊在龍潭周圍方圓幾十里地區內攪作一團,槍炮聲、吶喊聲震耳欲聾,一時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其戰鬥之慘烈、規模之宏大,為北伐以來所罕見。

戰役期間,我一直跟隨總指揮何應欽將軍左右,時常奉命到前線了解情況、傳達命令,故雖未親身參加戰鬥,卻也目睹了當時這場戰役的殘酷景象。某次我去前線一個獨立團傳達何總指揮的作戰命令,途中發現在一大片水田裡密密麻麻布滿了敵我雙方士兵的屍體,約有五、六百具。有的屍首已經泡腫發臭,血把田裡的水都染成了紅色,顯然這裡發生過一場極為激烈的混戰。直到戰役結束後,我請假去蘇州養病,火車經過棲霞山、龍潭地區時,那一帶仍然屍臭薰天,令人窒息,可知在這次戰役中死的人是極多的。

龍潭激戰持續了近兩晝夜,孫軍力漸不支,雖數度作困獸之鬥,發起一次次兇猛反撲,但均被我軍粉碎,全部人馬被包圍在江岸附近,最後除孫傳芳率少數親隨登舟倉皇逃到長江北岸外,其渡江部隊悉數被繳械。

是役,我軍斃敵萬餘人,俘敵四、五萬人,繳獲槍炮不計其數。孫傳芳苦心經營多年的本錢,幾乎徹底賠光了,從此便一蹶不振。

龍潭大捷後,我軍乘勝渡江追擊,孫部殘餘已成驚弓之鳥,望風向蘇北逃竄,我軍重新光復浦口、揚州等重鎮,南京局勢遂轉危為安。

【摘自《我的戎馬生涯——鄭洞國回憶錄》 著/鄭洞國 團結出版社】

註:本公號所推送的文章如侵犯到原作者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進來撩』欄中的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內刪除。所推送的文章並不代表本公號觀點,請和諧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客兒 的精彩文章:

明清時期的漕運總督:權力很大,清濁各分
擠破官門的悲劇

TAG:史客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