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歐洲研究】丁純:斯克里帕爾事件持續發酵,俄英美各打算盤

【歐洲研究】丁純:斯克里帕爾事件持續發酵,俄英美各打算盤

原標題:【歐洲研究】丁純:斯克里帕爾事件持續發酵,俄英美各打算盤


受訪者系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歐盟讓·莫內教授


近來,斯克里帕爾和女兒在英國被毒殺事件持續發酵,英國為此還驅逐了23名俄羅斯外交官,俄羅斯也採取相應的報復措施。那麼,為何英方要大做文章呢?英俄關係會如何發展?本版編輯特請專家做詳細解讀。



1斯克里帕爾和殞命 英俄關係驟緊

問:斯克里帕爾到底何許人也?他何以招惹殺身之禍?


答:此次被殺的斯克里帕爾經歷可謂非同一般,乃雙面spy。身為俄羅斯spy的他,早在1995年就開始為英國情報部門工作,斯克里帕爾向英國情報機構提供的情報包括了俄羅斯安全機構的會議內容以及俄羅斯在英國境內的所有秘密聯絡點。嚴重打擊了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因為斯克里帕爾的情報導致俄羅斯300名情報官以及在國外活動的其他特工身份暴露被抓。2004年斯克里帕爾被俄羅斯判處13年徒刑,但在2010年美俄spy互換中,在英國的強烈要求下被交換至英國,獲得了新的身份、房子以及養老金,並受到英國政府庇護。對於素來難容叛國者的俄羅斯來說,斯克里帕爾無疑是個不可饒恕的人。


英方看來,其境內多起案例背後都有俄羅斯的影子。而對於毒殺斯克里帕爾父女的「諾維喬克」,特雷莎·梅表示,「俄羅斯要麼直接參与了毒殺,要麼因對毒劑監管不力導致落入他人之手。」


對此指控,俄羅斯一直強硬地表示與此案毫無關係,要求英國拿出證據來,英國並未有確鑿證據就倉促制裁俄羅斯,對即將迎來大選和世界盃的俄羅斯人來說,不可接受。


總的來看案件本身撲朔迷離,種種猜測也甚囂塵上。而在spy案還未水落石出之際,在倫敦流亡的俄羅斯商人格盧什科夫又在家中離奇身亡,更引發了許多的猜測。歷史上,英國指責俄羅斯所為的幾起案件,最後都不了了之。投毒案本身調查難度高,疊加死者雙重spy的身份,也讓案件更加複雜,恐成歷史謎團。



2機會難得 英方大做文章


問:對俄羅斯前spy之死,英國政府為何反應如此強烈,採取驅逐23名俄羅斯外交官等措施?


答:在英國被毒殺、橫死異鄉的事件已非首例,發生在2006年與此類似的spy毒殺事件——利特維年科案中,儘管當時俄英兩國口水不斷,互相指責,但最後英方實質性的措施也僅是以驅逐4名俄羅斯外交官了結。因此,此類事件的處理可大可小,而此次英國政府反應如此強硬,據筆者的觀察和推測,可能與下述多個原因不無關聯:


首先,英方將之視為潛在後果嚴重的、可能危及英國公共安全的「化武攻擊」。這次謀殺案發生在英國的公共場合,神經毒劑的殘留物質在餐廳、酒吧和斯克里帕爾父女的車上都被發現,包括前去處理的警察在內,據稱案件發生地點周邊已經有38人受到這種神經毒劑不同程度的影響,事後包括警車等大量涉事設施被封存。

在英方看來,使用武器級的神經毒氣在英國公共場所懲治受英方保護的叛諜及其女兒,且危及警察和英國平民安全,侵害了英國主權,堪稱「化武攻擊」,也有人喻之為「對英宣戰」。


其次,英國朝野上下普遍感覺上次俄羅斯反水spy利特維年科被投毒後,英方投鼠忌器,擔憂對俄反應強烈會給英俄兩國關係蒙上陰影而過於高舉輕放,縱容助長了俄方的氣焰,而一致要求強烈回應反擊。


第三,此次事件,無疑給了因提前大選而地位虛弱、身處棘手脫歐談判中、身心俱疲的特雷莎·梅一個難得的表現機會,來提高其在黨內的威望,轉移國內外矛盾的焦點,增強政府凝聚力,也讓自己的支持率有所攀升。


第四,英國對俄羅斯的強硬的回擊有利於轉圜因為脫歐問題而趨冷的英歐關係,同時改變因特立獨行的特朗普上台後給英美特殊關係造成的衝擊。這一事件,讓英國為修復外部環境找到了不錯的抓手和突破口,可謂是四兩撥千斤。


最後,相較德國以及中東歐一些對俄羅斯有著能源等各種實際依賴約束、對俄制裁和使硬有著後顧之憂、剪不斷理還亂的歐盟成員國,英國相對比較超然,對俄動作相對餘地大。加之近年來,英俄雙方早有嫌隙,相互間交惡事件不斷,關係一度陷入僵局。包括克里米亞問題、俄羅斯在對敘利亞阿薩德政府等問題上的態度以及英國首相曾公開指責俄羅斯總統普京干預歐洲大選等,都是導致兩國關係變冷的原因。而此次在英國本土發生的spy遇害案成為英俄之間一系列矛盾衝突升級的導火索。



3反應快速 美法德有考量


問:美法德為何紛紛為英國「站台」?這背後有何戰略考量?


答:3月14日特雷莎·梅宣布對俄制裁,3月15日英美法德就發表了聯合聲明,可謂同仇敵愾、配合默契。這反映的是,美英法德為代表的西方世界近年來與俄羅斯的摩擦不斷,積怨已久,雖非冷戰,卻帶涼戰背景的現實,背後存在著相當共識和戰略考量。


第一,「硬漢」普京在西方政客眼中是個討厭的獨裁者。普京執政以來,尤其是烏克蘭危機俄羅斯將克里米亞納入版圖以後,歐盟和美國一直將俄羅斯看成是其外部的安全威脅,尤其是一些歐盟新成員國如波蘭等更是心存恐懼。

第二,伴隨著烏克蘭危機,歐盟、美國等在軍事上強化了北約框架下的合作,俄羅斯也針鋒相對,與北約之間互秀肌肉,更是加劇雙方不信任感。


第三,在世界的熱點地區如中東,美國和歐洲國家與俄羅斯也展開激烈的博弈和相互阻遏。


第四,歐美認為,俄羅斯還以網路戰、輿論戰對西方國家發動攻擊。


有鑒於此,美法德無疑希望通過此次事件為契機,迅速力挺英國,達到對內求同存異、統一共識、協調,對外繼續聯合施壓俄羅斯,遏制其擴展:


其一,此次四國聯合聲明稱,俄羅斯的行為是對英國主權的侵犯,任何國家對這類神經毒劑的使用都是對《化學武器公約》的侵犯和國際法的違背,是對我們所有人安全的威脅。這體現了英美法德聯手制俄態度,主要意圖是在全世界面前秀內部團結。


其二,以此為契機,協調、動員歐美國家持續強化對俄羅斯的進一步制裁和反制,以迫使其讓步。


其三,美法德此次站台,動作之快令人咂舌。以時間節點來看顯然有沖俄羅斯3月18日大選和普京而去的短期意圖。西方希望藉此對選舉前俄羅斯的外部環境進行重大重塑,有著將俄羅斯社會朝著沮喪、動搖的方向打壓,削弱普京執政的政治基礎的目的。即使不能達到這個目的,也要削弱、擠兌普京權威,惡化其執政的國際環境。


其四,美國試圖藉此展示其西方世界頭領的地位依舊。近年來,美國領導力下滑,特朗普上台以來,美國自我收縮的節奏加快,讓美國傳統夥伴感到灰心。而此次事件,特朗普所做的強勢回應,可以幫助美國重新修補與盟友的關係,證明在關鍵時刻與關鍵議題上,美國還是信得過的,仍是領頭羊。



4俄與西方不會全面對抗

問:這一事件下一步走勢如何?特別是英國和俄羅斯的關係將如何發展?會不會發展到俄羅斯與整個西方主要國家全面對抗?


答:隨著事件的展開,表面看英俄關係已到劍拔弩張,互相攻訐的地步,俄羅斯也以牙還牙,驅逐了23名英國外交官。歐美同時對俄發難,也讓英國在處理與俄羅斯關係時有了更多的底氣。英俄關係將經歷一段冰凍期恐將難免。剛剛高票贏得大選,開始第四個任期的普京新政府,上任伊始將面對嚴峻的外部形勢國際形勢和持續的經濟制裁,但因這一具體事件而導致俄與歐美國家全面對抗,再現當年冷戰情景的狀況,應該不會再現。


首先,英方至今也只是推測,未見公布確鑿證據指向俄羅斯政府。


其次,此次事件中美國反應也很值得玩味,可謂是口頭叫得響,但實際大動作未見。


再則,對於歐盟各國來說,在對待俄羅斯問題也非萬眾一心。出於地緣鄰居的關係,不少成員國能源供應、國民經濟等嚴重受制於俄羅斯,從俄羅斯進口的油氣資源約佔歐洲凈進口量的近四成,特別是波蘭、羅馬尼亞等許多東歐國家長期以來依靠俄羅斯的油氣供應。而對法德來說,俄羅斯既是戰略對手,亦是無法選擇的鄰居和合作者,不可能全面對抗,即使冷戰時期也未曾有過。


最後,對俄羅斯來說,儘管此前扛住了制裁,國內經濟穩中略有回升,但制裁壓力和後果依然明顯。在全球油價依然低迷的今天,俄羅斯國內民生問題依然糟糕,1.4億人口卻有4000多萬貧民,對於剛獲得連任的普京來說,如何處理協調好與美歐的關係,打破制裁,處理好民生問題,也是繞不開的坎。


綜上所述,事件很難演變成俄羅斯與歐美國家的全面對戰。倒是雙方頻繁發生中、低烈度對抗即媒體所稱的「涼戰」的概率頗高,諸如抵制世界盃等戲碼可能會持續上演。


【印太研究】周方銀 王婉:澳大利亞視角下的印太戰略及中國的應對


【重磅新著】北大國關王緝思新著《中國未來國際戰略環境預測》


【澳洲研究】於鐳:澳大利亞拿「融入亞洲」當幌子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平台觀點


文章來源:《新民晚報》20180322;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微信公眾平台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關國政外交學人 的精彩文章:

【學術前瞻】時殷弘:戰略保守主義的中國範例-兩漢人物的論辯
【伊斯蘭研究】李福泉:英語語境中伊斯蘭復興相關術語的爭論

TAG:國關國政外交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