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不同,更要強融
網上流傳這麼一金句:圈子不同,不必強融。從心靈雞湯的角度來講,這句話是對的,所謂拒絕迎合別人,做獨立的自己。但在職場,這句話絕不適用,它甚至是錯誤且愚蠢的。
我教企業管理碩士倒是已有十七年的時間。有時,我會在幾年後巧遇我的學生。神奇的是,我不只記得他們的臉, 我還記得他們在教室中坐在哪個位置、 以及和誰坐在一起。
不是因為我有記憶超能力,是因為他們是習慣性的生物。他們會和最喜歡的人一起坐、坐在最喜歡的座位;找和自己極相似的人,一直和這些人待在一起。
只和極少數與自身非常相像的人相處, 將會浪費掉將圈子國際性、多元化的機會。
我們所有人在生活上、在學校、 在工作中的社交都是狹窄的。肌肉發達的人在一起、還有髮型相同的人在一起、都穿格子上衣的程序猿在一起。
這並沒有什麼不好,和相似的人在一起讓我們感到舒服。但當我們在危急處境中時才會有問題,當我們有麻煩、需要新點子、需要新工作、需要新資源時,身在小團體中, 就會要付出代價。
社會學家馬克·格蘭諾維特(Mark Granovetter)有一篇著名的論文, 叫「弱連結的力量」, 他調查了大量群眾,發現大部分的人不是從他們的強連結(父親、母親、另一半)得到工作, 而是從弱連結(剛認識的人)得到工作。
強連結的問題在哪?想想比如你的另一半,這條人脈是多餘的。他們認識的人你也都認識,對吧?你的弱連結,你今天才認識的人,他們是讓你通往全新社交世界的門票。
問題是,我們有這張可以觸達到 N 度人脈的超棒門票,但我們沒有好好用它。有時,我們待在離家非常近的地方。今天,我想要談的是這個:是什麼習慣讓人類持續待在離家近的地方,以及我們要如何刻意拓張我們的社交宇宙?
第一條策略:開啟更多不完美的社交搜尋引擎。我所謂的社交搜尋引擎是你如何找到和篩選你的朋友。大家總說:「我想要找份新工作,獲得更好的機會。」 但那真的很難, 因為大多數人的圈子基本上可預測得到。 畫出你習慣的日常路徑, 你很可能會發現,你從家出發開始,你會從同樣的樓梯上樓、去廁所也用同一位置的隔間、去健身房也總是就用那麼幾樣器械、最後搭同樣的一趟車坐在同一個位置回家了。就像火車靠站時刻表一樣。就是那麼可預測。它很有效率,但問題是, 你遇見的人都一樣。
讓你的生活軌跡稍微有點不同,你會遇到一個全新的人脈網。
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我們自動篩選的方式。我們新認識一個人時, 我們就會判斷: 「你很有趣。」 「你不有趣。」「你很重要。」 我想要鼓勵各位做的是, 對抗你的篩選器。現在,抬頭環視一下你的周圍, 找出你所看見最無趣的人, 在下次休息時間去和他們做連結;找到你們所看見最惱人的人,試著和他們做個朋友。
要強迫你自己去看見你不想看見的,去和你不想連結的人連結,去拓寬你的社交世界。我們得要對抗我們對選擇的感受。
我的學生很討厭這樣,但我不讓他們坐在他們最愛的位子。我讓他們一直換位子坐,我強迫他們去和不同的人合作, 這樣在人脈中就會有更意外的顛簸起伏, 讓人們有機會可以彼此連結。
我們在哈佛大學研究這種干預方法,宿舍總會有新人住進來,人們無法選擇舍友。他們都是不同的種族、不同的人種。許多人一開始對自己的室友感到不舒服,但讓人驚奇的是,在年末,那些學生能夠克服一開始的不舒服,他們能在別人身上找到更深層的共同性。
這裡要給各位的訊息不只是 「找人出去喝杯咖啡」。還要更微妙一點,是「去一個新的咖啡廳」。社交中心之所以特別, 就是因為你無法選擇,更無法預測你在那個地方會遇見誰。這些社交中心有一個有趣的矛盾: 真正的隨機性,需要的其實是規劃。我工作的其中一間大學, 每層樓都有一間收發室。那就意味著,會巧遇到的人都只有在同一層樓的人, 而他們本來就經常遇見彼此;我工作的另一間大學, 只有一間收發室, 所以整棟大樓所有的教職員就會在那社交中心,認識陌生人的機會就大了許多。所以,在規划上做個簡單的改變吧。
我想要問各位的問題是: 你能做什麼,來讓你嘗試不同的社交習慣?你在什麼地方能夠被注入無法預測的多樣性?
不過有時候,我們真的會沒辦法在社交宇宙中旅行。幾年前,我在海外得到了一個夢想的工作,但在下一個月我生了孩子, 我病得非常重, 無法前去履職。所以,僅僅幾周, 我不但失去了教職員的身份, 還得了到一個非常有壓力的新身份:母親。我還得到了人們給我的一大堆意見。在所有意見中,我最鄙視的一則是: 「你得去和大家聊聊。」 當你的精神世界在崩壞時, 最困難的事就是試著向外伸出手, 建立你的社交世界。
我們更大規模地探究了這個想法。我們研究了社會經濟地位高與低的人。在他們生活很舒適的時候,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比較愛社交,他們在建立人脈上很自由;比起高社會經濟地位的人, 他們是更多樣化的人。接著,在面臨失業威脅的情況的情況下, 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就會變得不愛交際,他們聯繫的人也變少了;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人 會變得愛交際, 他們有信心在受挫之後重整旗鼓。
讓我們來想想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想像一下,你被你人脈中的所有人都自發性地解除朋友關係, 只剩下你的媽媽、爸爸,和你的狗。這就是我們在最需要人脈的時刻所做的事。我們在心理上壓縮了我們的人脈, 當我們被騷擾時,當我們被霸凌時, 當我們被威脅會失去工作時, 當我們感到消沉且軟弱時——我們把自己封閉,把自己孤立, 創造出一個盲點, 讓我們看不見我們的資源,看不見我們的盟友, 看不見我們的機會。
如何克服這狀況?有兩項簡單的策略。
第一個方法很簡單,就是去看 Facebook、LinkedIn 的朋友名單, 讓你能夠提醒自己,除了自動出現在你腦海中的人之外,還有別人在。
第二個方法,從自我肯定的角度來思考克勞德·M·斯蒂爾 (claude·M·steele)的研究: 想想你自己的價值, 從一個最有利的地方建立人脈。我們發現,先肯定自己的人能夠接受別人的意見, 其他情況下,給出意見者會被視為威脅。
以下是最後一個練習。我希望各位去看看 自己的郵件發件箱, 找出最近一次你請別人幫忙是什麼時候。請看看你所使用的表意方式。你是否有說這類的話: 「你是很棒的資源。」 或「我欠你一個人情。」 「我對你有義務。」 所有這些表意方式背後都有一個象徵——經濟、 資產負債表、會計、 交易。如果你用交易的方式來看待人際關係, 對我們人類而言, 從根本上就會覺得不舒服。我們應該要用更人性的方式來看待人際關係。
那具體要怎麼做呢?「請」、「謝謝你」、「不 客氣」這些詞,都是在協助我們利用社交網路中的其他人。「謝謝你」這個詞, 它們在西班牙文、 義大利文、法文分別是 「gracias」、「grazie」, 以及「merci」。意思都是「優雅」和「慈悲」。它們是虔誠的詞。這些詞沒有任何經濟或交易的元素。
「不客氣」這個詞很有趣。偉大的說服理論學家羅伯特·喬爾第尼說: 我們得把人情要回來,他說:「讓我們別說不客氣」。改成「我知道換成你,也會為我這麼做。」
「不客氣」在中文的意思是「別這麼拘泥禮節,我們是一家人, 不需要這些禮節形式。」
在印尼語中「kembali」的意思是「回來我這裡」。
下次當你要說「不客氣」時, 想想看你可以如何 除去一些交易元素, 改成加強社交連結。也許說「能一起合作很棒」、或「朋友不就該如此嗎」。
我希望各位能思考一下要怎麼用你手上的這張票, 在你的社交宇宙中旅行。「人生是一趟旅程。」對吧?它是趟火車旅程, 你是火車上的一名乘客, 有些人和你在一起, 有些人會留下, 有些人會在不同的站下車,隨時有新乘客上車。
但我希望各位能想想另一個比喻。身為火車乘客的這個比喻很被動, 且它是很線性的。你要前往特定的目的地。為什麼不改個方式,把你自己想成 一個原子, 和其他原子碰撞、和它們一起傳送能量、和它們協作結合, 也許在你的人脈中,會創造出全新的世界。
希望我們有機會再次碰撞,也希望創互FA 有機會與你一起碰撞。
源:TEDTanya Menon
※不許動!你已經被演算法綁架
※矽谷,已淪為商品化作業的」創始人工廠
TAG:創互FA |